第472章 刘邦与朱元璋的区别

  天幕上。
  头戴一抹红巾,身穿一副铁甲。
  朱元璋骑着战马缓缓行驶出濠州。
  身后的二十多名骑兵护着一辆青纱掩帘的马车紧随其后。
  他回头看向斑驳城墙,嘴角微微勾抹一丝不屑。
  看着紧随身边的一众亲兵护卫,面上闪过一丝豪气。
  最后扫过马车,将眼中柔情尽藏心底。
  “公子,我们该往何处而去啊?”
  一名带着几分儒意的护卫策马来到朱元璋身边,略有几分迷茫问道。
  朱元璋骑着马,看着盘旋于空乌的鸦,不紧不慢道:
  “去定远。”
  “那有无主之兵,静等有德之人。”
  ……
  【元军退去之后,几支起义军相互间的冲突不断升级。】
  【彭大和赵均用以王者自居,其部下多盛气凌人】
  【朱元璋也对三年来“为人调用”的处境很不满意。】
  【公元1354年六月,他决计离开濠州,自谋独立发展。】
  【为了不致引起其他首领的猜疑和反对,他把原来率领的七百人的部队让给了其他人统领】
  【从中挑选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到了定远。】
  【此时定远张家堡驴牌寨有民兵三千人,因缺乏粮食,走投无路,朱元璋就设计把他们招编了来。】
  【接着又凭借这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收编了缪大亨在横涧山的义兵二万余人。】
  【七月,朱元璋的部队顺利地攻下了滁州。】
  ……
  {这二十四人不就是开国那一批猛将么,果然王者将将,普通人将兵,眼界不同。}
  {大明开国元勋都出自朱元璋的这批亲兵之中。}
  {除了耿再成、花云在开国前战死外,这些当初走投无路的贫民后来都跻身公侯之列。}
  {由此可见选择很重要,互相成就。}
  {这里给作者挑个刺,招了七百将士后,朱重八给自己改名为德裕,并起了个官号叫兴宗,取字国瑞,元璋是后来再次改的。}
  {然后这些一路走来的老家伙就被他杀掉了。}
  ……
  大汉。
  “都是一起打天下的。”
  “你能压住他们,后代又能不能压住呢?”
  刘邦看着天幕叹气道:
  “赵匡胤说得好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吕雉嘴角挂起一丝冷笑。
  “是吗,说得似乎自己是被迫无奈一般。”
  “难道下令兵将复员的不是你?”
  “将诸侯士兵遣散回家。”
  “以免十二年赋税和劳役之名留诸侯子弟于关中。”
  “这样有质子在手,立国短短七个月还有诸侯造反。”
  “第一个造反的偏偏还是不入流的臧荼。”
  “刘邦,你可别说这里没你的手笔。”
  刘邦把玩着酒爵,收敛笑容,眯眼道:
  “原来如此。”
  “你还真是为母则刚啊。”
  吕雉也摊牌了。
  “你认为七位诸侯占了一半汉家天下,巧了。”
  “我也认为那些亲王占了盈儿的一半天下。”
  “他念情下不了手。”
  “我不会。”
  刘邦喃喃念叨着。
  “你不会……呵。”
  “你个蠢妇。”
  殿内陷入一片严寒。
  吕雉面无表情看着坐姿懒散的刘邦。
  “你什么意思。”
  一脚踩在软榻上,一手搭在膝盖上。
  刘邦第一次透露自己的心声。
  “没错,从一开始。”
  “从围杀项籍开始,我就想好了如何对付诸侯。”
  “分封?”
  “八百年的垃圾,早该扔了。”
  “郡县制的好处,我是实打实地体会过的。”
  “车同轨,书同文。”
  “政令从中央直抵地方,到达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这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应有的样子。”
  刘邦回忆着初次见到,就惊为天人的制度。
  “但不行啊。”
  “这天下不是我一人打下的。”
  “天下人也认为秦亡有诸侯不在的原因。”
  “而郡县制也确实有问题。”
  “它太先进了。”
  “发个文件去会稽郡将近三千里的路。”
  “途中要翻山越岭,穿越河流,只依靠人的腿脚和马匹之力”
  “从月初跑到月末都不一定能到达。”
  “会稽郡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反馈给朝堂,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增反减。”
  “分封与郡县并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吕雉微垂双目,她明白了。
  她看到了诸王对刘盈的威胁,但无视了刘氏诸王的重要性。
  安抚地方,镇压蛮夷。
  “但终究引发七国之乱,不是吗。”
  感受到吕雉的态度变化,刘邦也转变了态度。
  “那也是肉烂在锅里。”
  “但乃公也没想到诸侯内战会引发五胡乱华那种场面。”
  “彼其娘之!”
  “乃公又看不到那么远!”
  “再者说,刘秀那小子的东汉也证明乃公是对的。”
  “诸侯总比世家容易处理吧。”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讲道理,若不是臣子自恃功劳,君王又怎么会除掉功臣呢?”
  “所以错不在君王。”
  “恰恰相反,定是他们不懂得谨言慎行,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
  “这才落得杀身之祸。”
  “若学得留候,哪里又会有亡身之祸呢!”
  小刘彻长大了嘴巴,手里的栗子都惊得掉落在地。
  “阿父……”
  “所言甚是啊!”
  一旁的王皇后猛地甩过头!
  一双桃花眼硬是瞪成凸鱼眼。
  你们讲不讲理啊!
  刘启高兴的抱起小刘彻。
  “果然是吾家麒麟子!”
  “一点就通!”
  他眼角扫过惊愕的皇后,心中对她的想法嗤之以鼻。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但扯到军功则另当别论。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避开刘庄探寻的目光。
  一转头,又看见皇后睁着湿漉漉的眼眸,好奇的看着他。
  “朕让他们一只手也打不过朕啊!”
  “虽然有前期的帮助,但这天下可是朕实打实自己打下来的。”
  刘秀对着阴丽华自豪道:
  “推心置腹啊,铜马帝啊!”
  “从头再来的信心朕都有啊!”
  “朕怕什么。”
  ……
  大唐。
  长孙皇后与李承乾、小李治,都懒得问。
  李世民也同样懒得答。
  要问为什么,当初天幕那一连串的头衔就足够回答了。
  嗯……
  想到那一串头衔李世民有了想法。
  要不以后的诏书的开头就按照那个写吧!
  但是不是太招摇了?
  不对!
  都是事实招摇什么!
  但那乡巴佬挑刺怎么办?
  唉,太厉害了也很烦恼啊。
  那边母子三人就看着坐在石墩上的李世民脸色变化。
  一定是又想和魏侍中斗智斗勇了。
  ……
  大明。
  朱元璋与马皇后也顾不上什么慰籍了。
  “这……咱都杀了?”
  “不能啊!那徐达……汤和……蓝玉”
  老朱自己都不信能杀这三人。
  这是给标儿留的底气啊!
  马皇后则担忧道:
  “重八,你还是去见见兄弟几个吧。”
  朱元璋摩擦了几下脸。
  “对,这就召他们……”
  马皇后按住朱元璋的手,一字一句道:
  “你去,见他们。”
  老朱懵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
  “对……对!不能让他们再误会了!”
  “……真憋屈啊!咱又没做什么!”
  朱元璋叹口气骂骂咧咧的向外走去。
  身上的大红袍都被行走灌进的风吹得鼓鼓的。
  “这都什么事啊!”
  “怎么到咱这事情就变这么复杂了!”
  马皇后扶着槛框目送朱元璋离去。
  又看着天幕心生疑虑。
  不应该啊。
  ……
  【就在朱元璋兵势大张之际,身处濠州的郭子兴陷入危局。】
  【彭大与赵均用火并,彭大被干掉。郭子兴落入老对头孙德崖的手里】
  【赵均用顾忌朱元璋在滁州的三万兵力,没敢动手收拾郭子兴。】
  【郭子兴不安于位,请求赵均用放他去守滁州。】
  【朱元璋也派人花钱买通赵均用的左右,让他们帮郭子兴求情。】
  【赵均用恩准,郭子兴逃出虎口,带领自己的一万人马来到滁州,朱元璋交出兵权,重受郭子兴节制。】
  ……
  东魏。
  高欢看着这一幕,深吸一口气。
  长叹道:
  “不计较眼前得失,不被一时风光迷惑。”
  “非草莽也,有真龙之相。”
  娄昭君此时算是看明白了。
  “从一开始就所图甚大啊。”
  “拢共四万兵马,三万是自己人。”
  “交出去不但与己无碍还得了一个好名声。”
  “还能跟濠州那些燕巢幕上的短视之人显出区别。”
  “这人……心思确实缜密。”
  “差点被憨厚之表给骗了!”
  高欢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憨厚?
  他?
  ……
  大明·永乐时期
  朱瞻基一时看不明白了。
  “这……就把兵权交出去了?”
  朱棣则挽了挽袖口,站起身,双手叉腰抑扬顿挫道:
  “知上知下,知进知退,知得知丧,知存知亡。”
  “大人也!”
  “在危机重重的战场之上,在错综复杂的人情往来中。”
  “太祖皇帝比大部分人更敏锐、更精明、更缜密。”
  “他总是能比别人更早一步,更高一层,更多几步的在复杂形势中判断出事情的发展。”
  朱棣看着天幕里毕恭毕敬面对郭子兴的朱元璋,恍惚道:
  “他总是能轻松的猜透很多人的心理。”
  “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进,在什么时候必须退。”
  朱瞻基钦佩着。
  “不愧是太祖皇帝,异于常人。”
  朱高炽默默饮茶没有说话。
  异于常人吗?
  或许吧。
  反正若是承平岁月,太祖皇帝就算有再高的智商和勇气也没有用。
  等级、地位、政权,重重压迫着他,他的这些优势没有空间施展。
  汉高祖、光武帝、宋武帝和太祖皇帝。
  都是时势造英雄啊。
  ……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