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才和普通人是不同的

  燕华大学发布的有关赵奕做演讲的公告,让很多外面的人感到不满。
  他们觉得燕华大学有点太过了。
  为了对学校进行宣传,甚至想在学校内举办哥德巴赫猜想的演讲报告,而事实上,别说是世界最顶级的猜想证明,就算次一级的猜想,或者其他成就,燕华大学也有点够不上档次。
  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顶级成果,第一次演讲的首选地一般都会是世界顶级学府,或者国际级别的学术会议。
  数学,首选地是普林斯顿大学、牛津研究院。
  在国内进行的演讲,首选地也是水木大学或首都大学,燕华大学相比来说,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影响力,都要差上一个档次。
  这就是让人不满的地方。
  水木大学和首都大学是最不满的,他们觉得燕华大学似乎是有点挑战高校地位的意思。
  赵奕到数学家大会上拿了奖,完成了三维震颤波形图的几篇论文,以及弱化孪生素数猜想的近一步证明,再加上量子物理方面,计算机方法验证出了新粒子,国内最顶级的研究成果,都是出自赵奕之手,一项项也都抬高了燕华大学的名气。
  现在已经有各省顶尖的学生表示,首选报考燕华大学,而不是水木大学、首都大学。
  这就是连续成果带来的影响。
  当每次出现在新闻上都是燕华大学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燕华大学才会出顶级的成就,而水木大学、首都大学,就只是光有名气而已,并没有出过什么顶级成果。
  可实际上呢?
  燕华大学就只有一个赵奕而已,可一个赵奕却能顶的上一大批顶级教授。
  这就是郁闷的地方。
  水木大学今年刚斥资建立了数学科学中心,主导者还是菲尔兹得主,名声赫赫的邱成文,可当赵奕完成两种方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后,邱成文似乎也没什么了。
  数学上有两个关注最多、意义重大的猜想,一个是费马猜想,第二个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了费马猜想,就被公认为世界第一的数学家。
  赵奕证明了怀尔斯的错误,把怀尔斯一下子拉下神坛,他自己则用两种方法,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以后全世界都没人敢说,数学水平能和赵奕比肩了。
  这样的人物……
  怎么就报考了燕华大学呢!
  水木大学、首都大学的招生办领导都反思起来,毫无疑问的是,在争夺赵奕上来说,他们还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当他是一个最拔尖的高中生,但还是学生层面的。
  如果知道赵奕一年的时间,就能够达到这一步,当时他们肯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让校长、副校长亲自上阵,也要把他挖过来……
  后悔无用啊!
  毫无疑问的是,做顶级成果的演讲报告,有助于学校在世界的名气、影响力。
  事实上,最开始燕华大学也没有决定好,让赵奕在研究生楼做演讲,或者说,他们没有决定权。
  这是赵奕提出的。
  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去其他大学演讲。
  有好多人都建议他去影响力更大的舞台演讲,包括学校内的一些教授,周立、胡志斌等人,都有类似的看法。
  赵奕还是明确的拒绝了。
  如果换做一个普通的学者,研究有了成果以后,肯定会希望到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让更多顶级人士认可自己的成就。
  他就根本不需要了。
  什么大舞台、什么影响,都根本不重要,甚至他连演讲都不做,成就也会被世界认可。
  这是研究的性质决定的。
  另外,也和证明过程有关系,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到牛顿研究院就做了三次报告。
  为什么呢?
  因为绝大部分人根本听不懂,他需要用详细的讲解,让有能力听懂的人听懂。
  赵奕的证明就根本不需要了,他没有用到自创的证明方法,也没有用到非常复杂的数学方法。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大部分顶级的数学家,只要基础知识足够,花费一天时间就足够看懂他的论文了。
  这也是他完成投稿以后,就肯定下一期能发布的原因。
  当数学研究者能轻易的看懂内容,自然就不需要在更大的舞台演讲,因为成果本身就是世界级的,根本不需要特殊人物去认可。
  这就是赵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和怀尔斯证明费马猜想的不同,他也根本不担心,像是怀尔斯那样,后续会出现什么争议。
  所以,演讲真的只是个形势。
  既然只是走个形势,自然在哪里都可以了。
  燕华大学就很好。
  家门口、距离近、熟悉的环境,也不会来多少看不顺眼的家伙,想来听的就来听,不来听的就算了,最重要的是,根本不耽误时间,他还是能继续享受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三天时间过去了。
  在过去的时间里,《数学学会杂志》还是《数学新进展》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都被好多顶级人士、数学学者进行论证,好多人都为《数学学会杂志》上,简单、粗暴的证明方法拍案叫绝。
  那种方法很多人想到过,但所有人都倒在了复杂的列式论证上,可赵奕却用了极限分析法完成了。
  中途的一些思路、转换技巧,让人看着都感觉很精湛,都有种‘原来如此’就的感叹,像是在一团迷雾的山岭中,找出了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数学新进展》上的广义证明,意义来说确实更大一些。
  只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分析证明,就像是完成了一道复杂的难题,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数学新进展》上的广义证明,讨论了素数两两结合组成偶数的覆盖问题,一个足够大的偶数会被很多素数组合覆盖,但具体有多少种是不确定的。
  而对论证过程详细研究,甚至能写出个近似的函数,来分析最可能的数值范围。
  就像是老纳什的观点,“这能够帮助人们更了解素数。”
  赵奕的两种证明论证方法,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复杂。
  不要说最顶级的数学家了,普通对数学有研究的人,三天时间都足够看懂很大一部分。
  在令人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研究领域,类似的简单证明方法已经非常非常少了。
  现在好多新出的数学研究成果,都让一些对数学有研究的学者望而却步,因为过程实在是太复杂了,中途总会有些绕脑的逻辑问题。
  证明这个,也证明了那个;那个包含了那那个,所以这个也证明了那那个,再加上新出现的那那那个……逻辑问题就是这样的。
  另外,还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惹人争议的数学理论。
  怀尔斯的证明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证明中有好多逻辑问题,也存在明显不确定的理论,被用在了证明条件中。
  这就是引起争议的原因。
  赵奕的两种证明方法都没有出现以上问题,正因为如此,才便于研究者理解内容,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会存在争议。
  好多人都因此讨论起来,他们认为数学的研究就应该像是赵奕的论文一样。
  不确定就是不确定。
  比如,三维震颤波形图,赵奕在塑造论文中就提到,波形图只是一种猜想,是基于黎曼猜想塑造出来。
  确定,就是确定。
  在确定的研究成果中,就不要使用任何不确定的理论,最好也不要使用复杂到,只有少数几个顶级数学家,才能看懂的方法。
  这些讨论很快扩散到了网络上,大多数都是对赵奕研究的肯定,也有对其他数学成果的不满--
  “看看,这才叫证明,两种方法,都很直观!”
  “我的导师说,他看懂了《数学新进展》上的证明过程,确定结果是正确无疑的。”
  “我只是一个在读研究生,也看懂了一部分内容。证明的整体构架也明白了。”
  “研究赵奕的证明论文就是一种享受。就好比是在做一道,有确定答案的数学题,而不是扒开恶臭的粪坑,去找寻一块屎黄色的石头,最后却发现,那只是被冻结的屎……”
  “楼上的形容,厉害了。非常感谢,我正在吃饭,你成功让我减肥了!”
  “所以赵奕获得菲尔兹,还有什么异议吗?如果下一届菲尔兹不是他的,这个奖项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恕我直言,你们都没抓住重点,赵奕可是用两种方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请问,他的智商有多少?估计爱因斯坦复活,也要甘拜下风!”
  “我顶复活的爱因斯坦,他会是宇宙之王!”
  “我顶赵奕,他是我男神!”
  “我顶我女朋友杰娜,可惜邻居阿姨不给机会,每次我路过的时候,还总看到她端着把枪……”
  ……
  时间一天天过去,演讲报告即将到来。
  一大群数学家、学者涌入进入了燕华大学,还有很多是来自国外的数学家。
  其中还包括一些数学界重量级的人物。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休斯教授。
  佛罗里达大学的汤姆森教授。
  另外,还包括刚获得菲尔兹奖的陶哲轩,他还是第一次来中国,行程完全是突然性的。
  陶哲轩一直都有来中国的打算,除了父母是中国人的因素外,也是考虑到了和赵奕,商谈一下数字压缩技术的问题。
  数字压缩技术的专利权,已经申请下来了,还和几家大公司谈好了专利使用费,但具体到使用技术上的问题,还有收入分成方面,都是需要和赵奕面谈的。
  当听到赵奕完成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消息,陶哲轩就决定来中国一趟,他在大学的课程刚好结束了,就向大学申请了学术交流,来听取赵奕的演讲报告,再和赵奕谈一下具体问题,也计划到各地转一转,就当给自己放个假。
  陶哲轩是提前两天到的,他享受了不同的待遇--
  赵奕亲自接待。
  赵奕带着陶哲轩到大学里逛了几圈,一遍谈着哥德巴赫猜想、数字压缩技术等问题。
  等到了晚上的时候,他送陶哲轩回酒店,还在一起吃晚餐的时候,讨论了下,破解孪生素数猜想可能的想法。
  等等。
  这一天过的非常丰富,但赵奕觉得要远离陶哲轩。
  这家伙就只会谈学术吗?
  太累了!
  陶哲轩的数学水平确实很高,无论是那方面都了解不少,好多方面都能说是精通,还有对一些应用数学领域理论的理解,赵奕都只感觉望尘莫及,知识的积累方面,他和世界顶级水准相比确实还要差一些。
  演讲报告的当天上午九点,燕华大学研究生楼已经戒严了,只有凭借工作证、邀请函才能进入。
  大型会议室里,早早的人满为患。
  除了受到邀请的人、主动过来的知名学者外,还有许多跟着导师过来的学生。
  人数太多的烦恼也是很大的,会议室的容量是有限,总不能让来人在过道里听报告,负责人开了个小会,才决定主动剔除掉一些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
  演讲报告被安排上下午进行,上午是一个小时,下午也是三个小时,赵奕要分别讲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两种证明方法。
  之所以这么安排,和两种证法的难度有关。
  虽然简单、粗暴的证明方法,花费的时间更长一些,但只要了解到研究列式的重点,再用极限变化去做分析,就等于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
  这个方法讲解都很简单。
  广义上证明素数两两结合,覆盖所有的偶数,难度相对要高上不少,就必须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再加上后续的提问时间,三个小时都不一定能结束。
  赵奕站在会议室内做准备的小房间里,远远看着会场内的人,低头看了下时间,也深吸了一口气。
  他有那么点紧张。
  他的紧张来源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成果。
  如果不是真到了做演讲报告,他还真没感觉怎么样,而看到这许多的数学家、学者,聚集到了燕华大学的会议室,他直接感受到了,完成哥德巴赫猜想,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不过……
  他可是用两种方法完成了证明,说白了其实也就没什么了。
  上午只是讲解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根本是一点压力都没有,而做完了一种方法的讲解,另一种方法还会有压力吗?
  所以,也没什么。
  赵奕深吸了一口气,尽量保持好精神状态。
  “时间差不多了。”旁边胡志斌提醒了一句。
  在做演讲报告的工作上,胡志斌就像是成了赵奕的助理,负责了很多的失误,也包括帮助赵奕做ppt,演讲所需要的文件、资料,以及帮他对重要来宾进行介绍。
  赵奕整理了下衣服,带着自信的笑容走进会场。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那些没有见过赵奕的人,看着走到台上的年轻面孔,实在是感到震惊不已。
  太年轻了!
  虽然知道赵奕还不到20岁,但真正见到的感触还是不一样,多数数学领域的人士,做研究最年轻也要二十五岁后,二十岁面色还带着一丝稚嫩,真是不可想象的年纪。
  赵奕走到台上的时候,心里的紧张就完全没有了,他开口道,“感谢大家来到燕华大学,听取我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报告。”
  “我的第一种证明方法很简单,前面会叙述证明的理由,后续都是论述、分析部分。最后会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大家做提问。”
  他说完朝着大家微微鞠躬,就按照设计好的步骤,打开了ppt的页面,随后开始了证明的详细讲解。
  因为所用的方法很直接,就是设n为自然数,以n为中心点做前面素数的对称数,随后把所有的对称数乘在一起,分析所得出复杂列式的最大因子。
  证明方法的难点就在于列式的分析。
  演讲报告不同于给学生讲课,因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就需要讲解的很详细,下面坐着都是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那些很简单的东西就直接ppt过掉,只抓住证明的核心要点来详细讲解。
  这也就导致讲解的速度非常快。
  前来听取报道的人,大多都看过发布的论文,就算没有完全看懂的,整体证明过程也是知道的,他们想听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极限转换分析。
  赵奕以极限转换分析的方法破解了复杂列式,过程给列式做了变换,还拆分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了最大因子大于等于n的结论。
  等赵奕对关键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后,会场的人才发现,确实像是赵奕开始说的,知道了关键点证明过程并不复杂,也怪不得好多人都能轻松看明白。
  赵奕讲解了大概有四十分钟,之后就到了提问时间。
  一个小时的时间安排很紧密,但实际上,针对证明过程做提问的人并不多。
  多数人都在反思……
  证明过程并不太复杂,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并不多,仿佛就是解了一道难度非常高的题目。
  但是……
  “为什么我没有想到呢?”思考很快就有了结果。
  还是关键点问题!
  赵奕讲解的关键点,听起来并不复杂,只是因为他已经解了出来,真正的思考起来,就像是在极为复杂的迷宫中,找出了一条正确的通路。
  那可是很不容易的!
  照着通路去走确实很容易到达终点,但不知道正确的路的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迷失掉,中途走错一点点都被会堵在迷宫中。
  这需要花费的时间太多了。
  如果是运气不好,或者没有其他手段,哪怕是研究几十、上百年,也都很难走的出去,更不用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毅力。
  “难道赵奕只是运气好吗?”好多人思考着。
  当然不是。
  如果赵奕只是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以这种方法来证明肯定会被归在运气上,但他在完成证明之前,就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数论大师。
  所以……也很正常。
  天才的脑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
  普通人最好还是不要试图去理解天才,否则只会遭受无情的打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