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晚晚再次惊艳众人
母女两人亲亲热热的吃完早膳,便收拾着起身朝太和殿走去。
太后的千秋宴是阖宫大事,今年更是早就放了话要热热闹闹的大办,所以太和殿早早的被装饰了起来。
嘉嫔作为代掌御膳房的人,更是要比平常人早到一点,淑妃和景昭仪也是如此,三个人在太和殿门口碰头,而后便兀自笑了起来。
“淑娘娘好,景娘娘好,五哥哥好。”宋晚晚想要伸出肉嘟嘟的小爪爪和她们打招呼,却被厚重的衣裳限制了行动力,只能点着小脑的瓜示意。
“咩咩!”宋云礼也是兴奋的不行,原本被迫早起的郁闷一扫而光,整个人都快乐了起来。
“参见淑妃姐姐,景姐姐。”嘉嫔笑着福身,而后打趣道:“公主原本是没什么精神的,见到了姐姐们倒时整个人都活泼了起来。”
“这可巧了不是,五皇子也是这样。”景昭仪笑意盈盈的接话。
“好了好了,这天寒地冻的,就不要在外面说话了,咱们早些进去看看准备的怎么样了吧!”淑妃眉眼间也带着笑意,似乎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抱有着很大的憧憬。
“好好好,咱们忙活了这么久,也可算到了头。”景昭仪乐呵呵的接道。
淑妃一马当先的走了进去,景昭仪和嘉嫔也紧随其后。
宋晚晚一进去就被面前的场景震惊住了,太和殿她虽然不是那么熟悉,但因为之前来过两三次,所以也不陌生,可看着面前和记忆中完全不同的装饰,她还是惊讶了一番。
曾经的太和殿上有着金黄色的琉璃瓦,如今可能是冬日的缘故,上面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倒是另有一番风味。
依旧是云顶檀木做梁,赤色琉璃做壁,桌椅摆放井然有序,但是又有一些东西不一样了,中间加了一些破费心思的小装饰,庄重感中又多了一丝轻巧。
今日的大殿可以看出来是被精心装饰过的,明黄色的珠帘逶迤逦丽,带有贺寿意味的画卷随处可见,桌椅的周围装扮着五颜六色的长寿花和翠绿的万年青,长寿花含苞待放,娇艳又傲然。
殿内还焚了香,味道淡淡的,是便宜父皇常用的龙涎香,有着说不出的高雅尊贵,真没想到今天这个的日子,便宜父皇连独属于他的龙涎香都拿出来了,也算是下了血本。
从这里的一景一物都可以看出来,淑妃和景昭仪以及嘉嫔对今天的宴会都是下足了心思。
桌上摆着样式精致的酒壶、琥珀夜光杯、翡翠白玉盘以及各种很精致的装饰品,可以说是考虑的充分有全面。
还没等宋晚晚惊叹完,嘉嫔便带着宋晚晚退出了太和殿,“看样子是准备的不错,咱们还是先去寿康宫请安吧。”
什么?
还要去寿康宫?
宋晚晚是真的惊讶了,她以为直接来这里等待宫宴开始就好了,没想到只是过来看一眼,然后还要再去请安。
因为现在是冬天,天气一直黑乎乎的,所以她并不确定现在是几点了,只是知道困意在不断袭来,并且越来越严重。
“娘娘,困。”宋晚晚在嘉嫔耳边小声的撒娇。
嘉嫔熟练的拍了拍宋晚晚的背部,温声道:“晚晚乖,先不要睡,咱们一会儿就到寿康宫了,晚晚和太后说完贺寿词以后再睡。”
因着宋晚晚最近说话越来越利索,又跟着宋云礼一起学了一阵儿识字,所以嘉嫔和景昭仪分别为她们两个各准备了一套贺寿词,虽然不太长,但是胜在讨巧,应该也会让人眼前一亮。
宋晚晚无精打采的应了一声,然后开始在心里默背起了祝寿词,其实背这点东西对她来说并不难,只不过古代的贺词比现代的要文雅多了。
等到一行人走到寿康宫,天空才将将泛白,宫外已经聚集了很多来朝拜的命妇宗亲,远远望去浩浩荡荡的一大片。
因为淑妃的位份比较高,又是宫宴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她们并没有经过漫长的等待,而是直接被引入了寿康宫。
寿康宫内,太后也是早早的起身,被丹嬷嬷和一众宫女簇拥着,换上了一身明黄色代表着太后地位的朝服,头上那支五爪金凤钗展翅欲飞,高贵威严。
太后高居上首,淡定的接受着宫嫔的恭维以及命妇的朝拜,皇后虽然身子骨依旧有些不舒服,但也是早早的到了寿康宫侍候,这样大的场面,她作为宋国皇后,作为皇帝的妻子,自然不能缺席。
“娘娘,淑妃娘娘和景昭仪、嘉昭容来了。”丹嬷嬷走到太后身边小声道。
“快让她们进来!”太后对淑妃等人这段时间的辛苦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
淑妃和景昭仪、嘉嫔的辛苦是为她准备千秋宴,太后对他们自然会爱屋及乌,多疼惜几分。
皇后看着太后眼底毫不掩饰的笑意,眼中意味不明,张口道:“说来也是惭愧,是臣妾的身子不争气,原本想着为母后将千秋宴大办一场,没想到到头来却是劳累了淑妃、景昭仪和嘉昭容。”
太后淡淡看了皇后一眼,在满屋的宫妃和命妇面前给她留足了面子,“哀家知道你素来是个有孝心的,不过是因为这段时间身子不爽利,怎么会因为这点小事怪你?”
“母后最是宽宏大度不过。”皇后恭维道。
太后点了点头,没再言语,不过眼睛倒是一直紧紧的盯着门口。
淑妃打头,景昭仪和嘉嫔稍稍靠后一点,刚一进门便盈盈拜下,“臣妾参见太后娘娘,参见皇后娘娘,祝太后娘娘千福永享,长乐未央。”
“起来吧。”太后乐呵呵的看着跪在地下的三个人,眼底的笑意就像要溢出来一样。
等到她们都起身了,宋晚晚从嘉嫔怀中冒出了头,奶唧唧道:“祝皇祖母生辰快乐,松龄长岁月,皤桃捧日三千岁;鹤语寄春秋,古柏参天四十围;愿献南山,寿地天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