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人的猎奇心
“懂哥”李泰上线,让李让有些无奈。
“你懂个屁!”
李让丝毫不给面子的咒骂了李泰一句,旋即对着他挥挥手,语气不耐道:“行了,赶紧走!去告诉他们,明日早早启程,先去泾阳县。”
“行!”
李泰也不恼,起身扭动着肥肥的身躯快步小跑出去,灵活得完全不像是一个胖子。
送走李泰之后,李让总算是得了一点空闲时间。
将茶盘收拾好,他起身走到里间的小床上躺下,双目无神的盯着房梁。
昨日回到关中,今日就跑来书院,回来这两天时间,他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没有一刻是闲着的。
现在,他总算有时间思量一下未来了。
李世民,朝廷,书院,崔氏,松州......
一个个词汇在李让脑海之中翻腾。
李让最先想到的,还是松州的事情。
松州之战结束了,但松州之战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首先是他和安修仁这两个打赢了松州之战的主将在大唐名声大盛。
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以前的时候,他们俩就算再怎么受到李世民的宠爱,放在别人眼里,也不过是两个闲散侯爷。
可现在,安修仁是什么处境李让不了解,他确实已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人怕出名的含义所在。
今日早间,崔慎和龙陵联袂而来,肯定不是临时起意。
甚至崔慎和龙陵在一起,也未必就是真的因为感情,大概率还是因为今日早上二人在书房之中的那一番话。
崔氏要成为百世之师,但想要成为百世之师,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的。
别的不谈,声势要先造起来吧,否则你崔氏,说倒是说要将族中各类经典典籍孤本广传于天下,但空口白牙的事情,谁会信呢?
可若是这个时候,崔氏的隔代掌门人宣布与归国的弘化公主成婚,并在婚事上将此事宣扬天下呢?
那声势不就是一下子造起来了?
再加上有他这个刚刚为国立下大功,功劳都还热乎的炸子鸡侯爷加盟,顺便再将活字印刷术和新式造纸术也宣扬出去。
这么多的劲爆消息相加,若是不能震动大唐,李让名字倒过来写。
其次是松州之战的结果传遍吐谷浑战场,松州战场,沙洲战场的结果传遍四海诸国之后,四海诸国又会作何反应?
是像贞观四年那样,全部跑到长安给李世民请安认大唐做爹,还是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大唐?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麻烦事,他作为当事人之一,可不是躲到书院就能躲得掉的。
还有和崔氏结盟,出任书院祭酒这些事情,都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当他和崔氏结盟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其他世家会不会对他实施铺天盖地一般的打击,乃至于江南世家,会不会选择和他分道扬镳?
这些也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
还有很多他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也有可能与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股意料之外的浪潮。
总之,太复杂了!
复杂到让他一时间都有些迷茫,迷茫得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沉思良久,李让收回目光,不由得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就他目前要面对局势,他想要抽丝剥茧一般的寻出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基本上是不可能。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做出决定之后,李让收敛心绪,靠在小床上睡了过去!
...
“驾~驾~驾~”
翌日,天色才蒙蒙亮,一队快马便驶出了书院,顺着官道踏上了始皇陵所在的荒原。
刚刚出了书院,一群纨绔们便纷纷打马越过为首的李让,开始尽情的纵马撒欢。
纨绔们都是大唐顶级二代,马术是必修课,且不提李世民的几个孽子和河间王家的李崇晦,就连高士廉这个彻彻底底的文官的两个孙子,高岐和高政,马术同样不弱。
或许是在书院被压制得太狠了,也或者是在书院没法释放天性。
纨绔们纵马狂奔的同时,还不忘大声嚎叫着,释放自己的内心。
当然他们也只敢在官道上撒欢。
毕竟当初李让在江南,将一群大纨绔吊起来的抽的事情,早都在长安传遍了。
并且,回归长安的一众大纨绔不敢报复李让,便将长安的小纨绔们教训了一顿,理由就是他们纵马踩踏农田毁坏秧苗。
尽管许多纨绔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大纨绔们不管,还很不讲理的说他们以后肯定会这么干,所以先教训一顿肯定没错
就这样,整个长安的纨绔,再也没有人敢纵马踩踏农田,生怕被大纨绔们逮到,又被教训一顿。
李让领着亲卫,缓缓跟在一群纨绔身后,既不打扰他们,也不落后他们太多。
他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知道这个年纪的小屁孩都喜欢干什么。
十四五岁嘛,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
只要他们不去闯什么祸事,李让也懒得干涉他们的行为。
纨绔们也没有辜负李让的深意,天还不亮时,便控制着战马来来回回跑,可着劲儿的撒欢。
但等到天色变明,道路上多了许多行人和百姓之后,纨绔们便放缓了马速,开始融进李让所在的队伍里面。
就这样一支满是贵人的队伍,走在官道上,难免要被认出来的百姓议论纷纷。
尤其是李让,五千歼七万的战绩实在太耀眼,哪怕是路上的行人,在看见的他的时候,也不忘低声称赞几句,甚至有胆大者,还会大声问一句好。
小胖子李泰放缓马速,与李让并肩前行,听着行人们的夸赞声,不由得挤眉弄眼道:“李先生,现在大唐的百姓可都夸赞您才是我大唐第一名将,都想跟着你去打仗呢。”
看着李泰挤眉弄眼的样子,李让不由得翻了个白眼。
不过,李泰还真没说错,民间现在还真有称赞他是大唐第一名将的声音。
毕竟,人们都喜欢传奇。
李让弱冠之年活擒颉利可汗,又在数年后以少胜多在松州战胜了十多倍敌军。
这两场战绩,听起来就很唬人,很具有传奇性。
而李靖那种一路平推,没有什么太大起伏的战事,哪怕战功更大,百姓们倒还不怎么感兴趣。
这就是人的猎奇心理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