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烧钱的科研!忙碌的徐少!

  第774章 烧钱的科研!忙碌的徐少!
  龙国,西南。
  一座高大的厂房,伫立在半山腰。
  将厂房建在半山腰,本身就很奇特。
  更奇特的是,厂房还采用特别粗硕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仿佛是为了确保足够抗震,更像是要保证厂房足够坚不可摧。
  另外。
  山脚下,还有一个宛若鱼塘般的蓄水池。
  秋阳西斜。
  落地的余晖,洒落连绵青山。
  秋风在蓄水池刮起一层层涟漪。
  嘟!
  一声沉闷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嘟嘟嘟的声音,就越发急促。
  这座修建于远离人烟,非常偏远的工厂内,很快便没有任何人员走动。
  警报声过后,洪亮的广播声响起。
  “点火试验,倒计时一分钟准备!”
  紧接着,各种报警灯开始疯狂闪烁。
  不一会儿。
  “10、9、8……点火!”
  轰隆的一声。
  厂房内,喷冒出耀眼的火焰。
  熊熊火焰温度极高,几乎瞬间就让蓄水池内,大量的水变成了高温蒸汽。
  随着新型火箭发动机持续喷射,产生的强劲推力,似乎要将整个厂房掀翻。
  而采用钢混结构,深深嵌入在山体内的厂房,显然不会被掀翻推倒,只是微微震动而已。
  试验指挥中心内。
  虽然隔着厚厚的钢化玻璃窗,而且距离试验台也比较远。
  但火箭发动机持续工作,产生的雄浑轰鸣声,依然能听得很清楚。
  并且从脚底到头顶,能明显感觉有震动感。
  似乎整个大地,都在微微颤栗。
  不过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几分钟后,火箭发动机就骤然停车,不再喷冒火舌。
  大地瞬间不再抖动,刺耳的轰鸣声也戛然消失。
  大量的高温水蒸气,渐渐随风消散。
  几乎与此同时。
  一排排监控台前,值守的工程师们,纷纷开始报告。
  “发动机开停车正常,工作时间误差小于千分之一秒。”
  “发动机工作时间段内,各系统工作正常,无异象发生。”
  “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设计指标,比冲在大模型预测范围内。”
  ……
  当专注不同领域的工程师,纷纷大声报告完毕。
  中心内的液晶拼接大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数据对比界面。
  各项数据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数据,和仿真模拟得出的数据,几乎分毫不差。
  “好!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
  范明远很是激动的,扭头看向徐雷。
  眼神无比热切,笑容格外灿烂。
  “用超级计算机搞科研,果然如有神助啊!”
  “照这个进度继续试验下去,我看明年年中,就完全可以定型了!”
  范明远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其他人,也都跟着感慨不已。
  “超级计算机的加入,确实是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啊!”
  “要是明年年中就定型量产,用新火箭发射卫星,发射成本起码降低10%。”
  “可不只是成本降低,运载能力更强了后,咱们就能发射载荷更大的卫星和飞船了呀!”
  “以需求为导向成立大型集团,统一指挥协调,又有超级计算机助力,效率果然够高!”
  “这款液态氢氧发动机点火成功,并且稳定运行了520秒,对咱们龙国来说真是意义重大啊!”
  ……
  徐雷微笑看着神情激动的众人。
  火箭发动机因采用的燃料不同,细分了很多种类。
  其中性能极高,且无污染,而且推力极大的,当属氢氧火箭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采用液态氢和液态氧作为燃料。
  不仅燃烧只会产生水,对环境很友好,而且推力还很大。
  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氢氧火箭发动机最大的缺点,就是研制困难。
  是否能研制出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俨然成了能否成为世界顶尖的航天大国的标志。
  古时候就有飞天梦的龙国人,矢志不渝要探索外太空,走向星辰大海,当然不能在航天事业上落后于人。
  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龙国航天人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各种火箭发动机,其中就包括氢氧火箭发动机。
  但不管是哪种火箭发动机,推力越大,对结构设计、制造材料与加工工艺的要求就越高,氢氧火箭发动机的要求更是苛刻。
  多年来,龙国一直努力研究推力室、尾喷管、阀门、涡轮泵等各个关键零件,攻关曲面高精度加工、表面耐高温涂层、超低温密封等技术。
  然而……
  以前受制于科研经费有限、人员不足,不少单位又缺乏密切协调,科研进度并不是很快。
  但自从高层根据徐雷的建议,对科研体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又加大了资金投入之后,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尤其是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有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国产超级计算机,以及各种自研软件的辅助,那真是犹如开了外挂,进展神速。
  如今。
  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首次点火成功,并且还稳定运行了520秒,自然格外振奋人心。
  它的成功,不仅意味着龙国可以造出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还象征龙国攻克掌握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
  在航天工业领域里,完全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一梯队的先进水准,比原先的科研计划提前了整整十年。
  想想在另一个世界。
  都2013年了,国内才正式启动220吨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准备用于重型运载火箭。
  仅仅只是直径2.5米级、重型氢氧发动机喷管,就耗费了很多年才搞定大尺寸不锈钢部件的扩散钎焊技术。
  直到徐雷穿越前一年,也就是2022年,该型发动机才完成了点火试车,距离正式定型交付使用,都至少还需一两年。
  然而在这个世界……
  现在的龙国,在2003年年末,却已经成功完成了150吨级氢氧火箭发动机的点火试验。
  虽然只是150吨级,比起米利330吨级,还相差很大,但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在徐雷看来。
  这款火箭发动机的研发成功,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那就是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建议没错。
  调整科研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用成功的案例,验证了新科研模式。
  那么从今往后,科研效率必将大大提升,各种成果将接连不断。
  “150吨级已经成功了,200吨乃至300吨级的,还远吗?”
  范明远看着徐雷,哈哈大笑。
  这一刻,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似的。
  “瞧你这高兴样,又不是正式定型了!”
  徐雷瞥了一眼范明远后,便走向总控台。
  到底是不是真的成功,还需要亲自查阅各项数据,徐雷才会觉得踏实。
  而范明远也顾不得跟其他人感慨抒怀了。
  疾步匆匆的,跟在徐雷后面。
  “火箭发动机的研发都如此顺利,我相信咱们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也一定又快又好!”
  听到这话的徐雷,忽然停下脚步,扭头问道:
  “你这么说,是想跟我一起去米阳市吗?”
  “难道不行吗?”
  范明远一脸认真的笑问道。
  “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的试验准备工作,可不是很快就能完成,你去了后,不一定能看到点火试车。”
  徐雷很干脆直接的回答道。
  范明远淡然一笑。
  “没事,我就去看看,就算看不到点火试车,给大伙鼓鼓劲儿,振奋一下士气也好啊!”
  “航空发动机一直都是咱们的弱项,没有好的发动机,咱们的航空工业就像得了先天性心脏病。”
  “咱们改制成立龙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不惜血本的砸了那么多钱,我也想看看这‘心脏病’到底治得咋样了呀!”
  徐雷默然回头,继续往前走。
  他能理解范明远的担忧。
  科研,是真烧钱。
  就拿今天试车的这台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为例。
  不考虑以前动用了多少单位和人员,研发相关技术和部件,耗费了多少钱。
  也不管这座大山深处的实验基地,各种仪器设施设备,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多少。
  更不提这台发动机,本身造价有多高,就它刚才点火运行520秒,就烧掉了上百万。
  而这样的试验,不是做一次就行了。
  必须要做很多次试验,不断的搜集分析各种数据,不断的修改完善,才能最终定型。
  这还只是火箭发动机。
  火箭发射成功,用一次就可以报废的。
  而要装备在大飞机上的航空发动机呢?
  那可不是飞一次,就可以换了不用的。
  它必须要足够稳定耐用,能让飞机在各种复杂天气条件下飞行。
  不是吹点风、下点雨,就不用工作了。
  不管是上万米高空,零下二三十度。
  还是热浪滚滚的地面,气温四五十度。
  也无论是在陆地机场,还是海岛机场。
  哪怕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严寒酷暑……
  各种气候条件下,发动机都必须要稳定工作。
  所以它不仅要有足够大的推力、足够低的油耗和噪音。
  还必须要足够皮实耐用,又易于拆装维修,并且价格还不贵。
  要做出这样的航空发动机,科研投入可想而知。
  从研发设计开始,就意味着每天都在疯狂烧钱。
  到了试验阶段,造一台台样机、做各种各样的型式试验。
  那巨大的花销,更是犹如天文数字。
  所以……
  调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耗费了那么多科研经费。
  范明远想要去看看,徐雷自然十分理解。
  “徐总,初步报告出来了,请您过目!”
  徐雷刚来到总控台,型号总设计师就主动递上报告。
  虽然徐雷并不是样样精通,在各行业领域都是专家。
  但大家对徐雷的思维眼界和敏锐洞察力,早已佩服至极。
  在技术细节上找徐雷是没用,但在大致方向上,徐雷却精准把控。
  所以……
  即便是总设计师,此时此刻依然像是刚答完题的考生。
  信心肯定是有的,但真不敢保证绝对满分。
  而徐雷虽然不是火箭专家,可穿越前是资深国防科研员。
  因为高超音速导弹项目,接触过航天方面的人员和资料。
  所以自然也能给出一些意见,让火箭发动机研发,少走弯路错路。
  到了这个时候。
  范明远自然就只能静静的旁听了。
  对他来说,那些高深的理论、复杂的设计、冗长的参数……
  简直就像是天书似的深奥难懂。
  即便把报告拿到手里,每个字、每个符号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咋回事了。
  插不上话,也不想插话的范明远,就耐心做一个倾听者。
  他对徐雷,早已是无比信任。
  人家堂堂龙国首富,身家财富早已上千亿。
  放着豪华独栋大别墅不住,两个怀孕美人不陪,偌大的公司不管。
  来到这这深山老林般,无比偏远的火箭实验基地,和科研人员们并肩奋战,图什么?
  图这里管吃管住?
  还是图这里人迹罕至,鸟不拉屎?
  况且。
  每到岁末年初,徐雷都会不辞辛苦的,奔波辗转于各大科研项目。
  针对各个项目情况,和科研人员们一起做总结、想办法、找思路。
  在他犹如‘神预言’一般的精准指引下。
  龙国众多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都像是开了外挂似的进度惊人。
  虽然通过军民融合方式,让徐雷名下的相关企业,也获得了好处。
  可是对比起徐雷做出的巨大贡献,那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就像今天点火试验成功的,这台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
  包括飞宇电子科技在内,有三十多家民营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研制任务。
  如今试验成功,意味着他们在相关领域,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整个科研过程中,他们与其他科研院所单位交流,肯定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但这样的‘好处’,显然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如果没有商业转化的价值,相关技术没法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那这样的好处,就更不值几个钱了。
  毕竟哪怕这款发动机定型量产了,一年也造不了多少台用于生产火箭,需求量都不够大,又能赚几个钱呢?
  可即便如此,大家依然积极踊跃的参与。
  因为大家都知道,哪怕一分钱不赚,也是为国做了贡献,有了荣誉价值。
  况且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发,或多或少,都能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两天后。
  范明远等徐雷和科研人员,做完详细的分析报告,敲定明年研发试验计划后,一起告别了火箭发动机试验基地。
  搭乘唯一能进出基地的军列,摇摇晃晃了几个小时后,马不停蹄的乘车前往米阳市,直奔航空发动机西南研发中心。
  几天后,范明远返回燕京,而徐雷则又去了西蓉飞机设计有限公司,跟进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研发项目。
  既然人都到了西蓉,那自然肯定还要去龙国电子科技集团,为新型双波段舰载预警探测雷达项目出谋划策。
  离开西蓉后,徐雷并没有返回京海,又奔向了大西北,接着又一路奔向东南。
  2003年的最后两个月。
  徐雷不止去了戈壁、钻了深山,还曾在挖空山体,秘密建造的造船基地,一呆就是好几天。
  分布在各地的各大重点科研项目,徐雷都跑了个遍,匆匆回一趟京海和家人过了个元旦节后,又来到燕京开会。
  没想到来时候好好的,结果回不去了。
  刚开完科研工作总结大会。
  徐雷前脚刚出会议室,朱建泞立马挡住了去路。
  “来都来了,你就别想回京海了。”
  “布朗仕总统,特意邀请你一同前去访问。”
  “宋总已经同意带你去,出访专机明晚就出发!”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