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为臣索封赏,再遇美娇娘上
当许都杨府正堂之中的几案、蒲团摆放完毕之时,赵云、程昱、刘晔3人刚好联袂而至。
赵云、刘晔礼节毫无问题。
当然,赵旻还需向从父赵云深揖。
但倔老头儿程昱先向赵旻行礼后,便傲然看向杨彪。
“文先,你我之恩怨就此1笔勾销如何?”
程昱和杨彪出身截然相反,前者脾气又火爆刚直,显然与后者矛盾不小。
2者间梁子有多大,从其人的态度、这句极为失礼的话中,便可见1斑。
赵旻呵呵1笑,抱拳打圆场道:“向者2公各为其主,存龃龉实属情势使然,今我等既同心同德、匡扶汉室,1切恩怨自当1笔勾销,文先公以为然否?”
在场之人,包括赵云在内,皆为人精,遑论其中还有个人精中的人精。
荀彧含笑作揖:“文先公,从文所言极是。彧亦曾为曹孟德麾下,为虎作伥多年,还请文先公恕罪。”
荀彧根本不是曹操司空府中僚属,他只有1职:大汉尚书令。
他如此说,不过是为了化解因程昱无礼,而带来的尴尬而已。
杨彪哈哈1笑,向程昱作揖道:“仲德兄,若言旧怨,则当首推满伯宁焉!”
其人捋起袍袖,指着自己被鞭笞后留下的伤疤笑道:“此乃满伯宁之杰作也。然则,伯宁与老夫,今已为忘年交矣。”
从杨彪留下的伤疤来看,满宠虽然爱笑,但确实是个狠人。
杨彪自己揭自己短的认怂行为,让倔老头儿程昱大为满意。
于是其人笑着作揖道:“文先勿怪老夫失礼。老夫惯于向你冷言冷语,1时难以更改而已。
如今曹孟德既死,老夫又臣事于大汉卫将军,你我便为同1阵营,可谓同道中人也。”
俩老头儿同时直起身,哈哈大笑。
程昱笑了1阵,果断转移话题:“主公,官渡决战之详情如何?可有善后?此外,流民今又如何?伯宁与元直是否称职?”
程昱虽未见过徐庶,但已通过书信听说过其人事迹。
赵旻心中唏嘘不已。
谁说人家程昱品行不端的?
品行不端的程昱,还关心善后和流民呢!刘协呢?
赵旻正欲回答,便听1个老妪慈祥的声音自正堂偏门处响起。
“阿旻已凯旋?老身亦欲知晓个中详情。”
堂内众人,包括杨彪在内,不约而同地正了正衣冠。
单凭袁老太太智除李傕、郭汜之大功,其人便当得起众人此举。
除杨彪外,众人齐刷刷行礼。
“见过袁夫人!”
袁老太太慈祥1笑:“诸君免礼,快快请坐!”
见众人依尊卑入席后,老太太便坐到自己夫君身侧,笑吟吟地看向赵云。
“子龙,老身近日便欲携阿月赴陈留诣令嫂。”
杨彪做为许都如今的群臣扛把子,赵云抵京安置好战俘后,第1件事就是来许都杨府拜山头。
所以,赵云不但已知弘农杨氏欲与自家结亲之事,而且已经清楚赵旻如今的情况。
这也是赵云始终未对侄子开无双的关键原因。
虽然他那被他视为亲子的侄子不当人子,贼没良心。
赵云抱拳,恭恭敬敬道:“云亦欲赴陈留拜家嫂,届时请夫人准云随行。”
杨彪替自己老婆做了1次主。
“便如此!届时有劳子龙护卫拙荆。”
赵云自谦1番后,杨彪抚须笑道:“我等开宴如何?”
众人早已腹中空空,对此当然没有异议。
杨彪请客,饭菜酒水当然丰盛至极,而且,这场酒宴,名义上还是庆祝赵旻凯旋。
因此酒宴气氛很快便欢洽起来。
酒过3巡,菜过5味。
借向赵旻敬酒庆贺之机,袁夫人笑道:“阿旻,舍弟而今如何?”
赵旻将送袁绍北返、官渡战场善后之策,向众人简略陈述了1遍。
最后他总结道:“旻放心不下,故而留公仁公于白马坐镇。”
董昭出身兖州济阴郡名门,而白马县属兖州东郡,有其人坐镇,白马县当地豪强不敢提无理要求。
听罢赵旻讲述,袁夫人唏嘘不已。
“阿绍1步错,步步错也!其人何苦执迷不悟?”
对于拥天子这1点,袁夫人坚决站在自家郎君的立场上。
袁氏毕竟是5世3公的大汉忠良世家。
虽然继承袁氏家学的宗嗣袁基,已被董卓老贼嘁哩喀喳。
袁绍和袁术这对从兄弟,均非袁氏宗嗣,所以他们无心钻研家学《孟氏易》及经学,1个赛着1个有游侠风范。
袁氏宗族之中,继承袁氏家学、专注于学术之人,是袁安嫡长子袁基1脉。
赵旻见袁夫人心情低落,当即抱拳安慰其人。
“大人请勿悲,如有机会,旻自当竭力劝袁公迷途知返。即便袁公执迷不悟,旻亦必保袁公性命!”
注意:这是士大夫当道的汉末,并非粗鄙武夫当权的残唐。
汉末的道德底线,高出残唐不知凡几,而且此时“2重君主观”盛行。
所以,赵旻面对故主如此做,绝非愚蠢,而是忠义!
堂内众人纷纷称善。
袁夫人转悲为喜:“如此,老身多谢阿旻!老身家兄已去,实不愿阿绍再遭不测。”
杨彪果断转移这个悲伤唏嘘的话题。
“阿旻,明日老夫带你入宫,为诸君讨赏,今夜你便留宿于此,速作准备!”
赵旻对此心如明镜。
因为若自己不主动讨赏,刘协的封赏势必将遥遥无期!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是赵旻必须直面、且必须妥善解决的困境。
所以说,“挟天子”是1把双刃剑。
赵旻霍然起身,深深1揖道:“旻多谢文先公高义!”
疼老婆的杨彪,这是在投桃报李。
正事谈罢,众人再次闲谈享用酒宴。
这场酒宴下来,解决了赵旻不少糟心事儿。
是夜宾主尽欢,众人纷纷告辞离去。
杨彪将赵旻拉到了其人的书房。
“阿旻,李曼成值得拉拢!”
李典当然值得赵旻拉拢。
他有部曲不是关键,关键是赵旻缺良将,而李典既不姓夏侯,也不姓曹。
赵旻先是颔首,旋即冷笑道:“文先公,便是天子不拉拢曹氏及夏侯氏,此2族亦绝无可能安分守己。文先公以为,旻遣李曼成坐镇谯县如何?”
杨彪微微愕然:“李曼成若与曹氏…”
他突然反应过来,神情微变:“阿旻,莫非李曼成仇视曹孟德乎?”
赵旻笑道:“正是。乘氏李氏族人,亡于曹孟德者,更甚于吕奉先!况且,亡于吕奉先之李氏族人,实受曹孟德所迫也!”
关于此事,前文曾有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李典从父李乾、从兄李整,虽尽力表忠心,却仍未能善终,何况曹操始终防备李典,因此,李典对曹操的想法显而易见。
如今,赵旻不敢、更不能用曹氏、夏侯氏诸人,便只能打5子良将的主意。
但在此之前,赵旻还要确认1件事。
继续苟,将成为赵旻未来很长1段时间,或者准确来说,是赵旻大败袁绍之前的主旋律。
于是他问杨彪:“文先公,曹子廉而今亦在曹孟德府上?”
杨彪颔首:“正是。曹子廉品行虽不堪,但对曹孟德颇为忠义。阿旻,天子既欲与曹子廉秘议,你便应以避嫌为上焉。”
腹黑男心道:老子避嫌?老子要的就是先发制人!
老子从无到有,连曹操和袁绍都不怕,又岂会在乎如今这处境?想跟老子斗,刘协你还差得远!
他心中打定了新主意,又见杨彪有意维护天子,于是果断转移话题。
“大人,旻欲行卫将军之权开卫将军府!”
【作者题外话】:前文提过,满宠曾受命于曹操,被迫拷打杨彪。
这是满宠、杨彪2人的大劫!
在曹操麾下做事,危险系数不是1般的高。
云某偶然看到1篇文章,其文称袁氏放弃学术,改学游侠云云…
那位仁兄只知其1,未知其2。
袁绍、袁术确实游侠风范极重,但是,袁氏并未放弃学业。
因为前2人根本不是宗嗣,也就是家族继承人。
负责袁氏学术传承的,是宗嗣袁基及其嫡子。
正因为袁绍、袁术继承家族无望,所以才会在洛阳放飞自我。
袁术对袁绍仇恨骤然加深,也正是在袁基身死、宗嗣乏人的背景之下。
读史,最忌讳断章取义,尤其满纸讳言、秽史狗贼王沈还随意更改记载的情况下。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丁丁…啊呸!2丁改投陈思王曹植的原因。
所以,咱们继续谈2丁的下场。
曹丕为人…
帝无旷大之度,乏公平之诚。--陈寿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
建安2十5年(220),2丁被接班人曹丕夷灭3族。
2丁之死,表面是交关诸侯、图谋夺嫡。实际上依然是“外戚政治”的延续。
2丁之死,并非孤立事件。要结合前1年的故事1起看待。
建安2十4年(219),曹植党人杨修被戮。
史书记载曹植“极为恐慌”。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魏书十9》
为何陈思王党人在建安2十4年之后突然失势?须知曹丕立为世子,是在建安2十2年(217)。魏武、魏文动手,难道还有网络延迟吗?
如我所说,杨修、2丁之死,表面是“交关诸侯”,实际是“外戚政治”。
建安2十4年发生了什么事儿?
夏侯渊军败汉中,被刘备所杀。
夏侯渊是谁?是曹操的连襟儿。夏侯渊的老婆,恰恰是丁夫人的亲妹;论辈分是2丁的姑母。
渊妻,太祖内妹。--《魏书9》
夏侯渊的儿子还娶了曹操的侄女儿,亲上加亲。
长子(夏侯)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恩宠特隆。--《魏书9》
夏侯渊在世,曹操、曹丕父子,顾虑到元勋和亲家的感受,不愿直接动手诛杀2丁;夏侯渊1死,2丁、杨修为首的曹植党人,下场也就可想而知。
现在,咱们聊1聊,为何如此重要之丁冲会失载于史册的问题。
这个问题,云某此前曾信誓旦旦…结果,自己打自己脸。
丁氏父子在《3国志》中无列传。
佐命元勋、第1代顶级外戚丁冲,甚至连名字都没出现过。
丁氏父子故事,仅见于《魏略》、《太平御览》、《后汉纪》中的散碎记载。
丁氏父子如此下场,其实原因是颇为复杂的。
王沈是始作俑者,陈寿是罪魁祸首。
黄初年间(220-226),曹丕诏修国史。最早的执笔人是卫觊、缪袭等人。
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草创纪、传,累载不成。
又命侍中韦诞、应璩、秘书监王沈、大将军从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长史孙该、司隶校尉傅玄等复共撰定。
几经易手,最终撰稿总监落到了王沈头上。
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4十4卷。--《史通·正史篇》
狗贼王沈何人,前文介绍与刘协处境相似的曹髦时,已经说过。
王沈是个标准的寡廉鲜耻之徒。
王沈靠着舔司马昭的靴子,1路平步青云,甚至家族都跟着沾光。用故主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
王沈所修《魏书》4十4卷,言语荒诞、回护甚多。基本上涉及敏感事件的(甄后之死、齐王之废、高贵乡公之崩),都是信口雌黄、胡说8道。
王氏《魏书》,在当时就有“秽史”的恶名。
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4十4卷。其书多为时讳,殊非实录。--《史通·正史篇》
王氏修国史,秉承的基本原则就是“猛吹3祖、猛贬3少帝”。
注:3祖即太祖曹操、世祖曹丕(1说为高祖)、烈祖曹睿
3少帝即齐王芳、高贵乡公髦、常道乡公璜(所谓魏元帝)
既然王沈秉承旨意、要吹捧曹丕;那曹丕的政敌丁氏家族,自然是没必要列入官修史书了。
说完狗贼,咱们再说说君子…
云某很喜欢陈寿先生。陈承祚身上那股子混不吝,谁都不鸟,不为尊者隐讳。
看《3少帝纪》中对曹髦的记载,云某都替他捏把汗。云某敬陈寿是条汉子!
然而,通过丁氏父子失传…陈先生貌似确实索贿。
《晋书》记载,陈寿管丁仪的子嗣索要大米,张口就要1千斛。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
(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晋书陈寿传》
见与,即“与见”,古文常用的宾语前置用法。见者,我也。“见与”即“给我”。
见谅亦为此意。
古代大米通常用作1般等价物,初平元年(190)到黄初2年(221)5铢钱废弃时,大米实际充当了钱币的作用。甚至到了明清,依然称大米等谷物为“本色银”。
“折色银”,则是贵金属。
两汉魏晋,俸禄虽以石为单位,实则也发钱。
所以,陈寿要的…就是钱。
丁仪的子嗣面对勒索,大义凛然,1毛不拔。
丁不与之,(陈寿)竟不为立传。--《晋书陈寿传》
索贿不成,陈寿直接把丁仪兄弟彻底写死。
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魏书十9》
曹魏开国元勋,与曹氏、夏侯氏屡次通婚的故司隶校尉丁冲,也被抹去记载,不见于《3国志》。
大大可能会问:2丁也许确实被夷3族了呢?
对,黄初元年(220),丁仪兄弟家族有可能确实被夷灭。
但魏晋出于政治需要、经常会大赦天下,从功臣子弟中寻找远亲过继。
就连当年被夷灭3族的“头号政治犯”曹爽,其父曹真也被从远房族孙中过继了后嗣,香火祭祀得到延续。
嘉平中,绍功臣世,封(曹)真族孙熙为新昌亭侯,邑3百户,以奉真后。--《魏书9》
陈寿入晋已是蜀汉灭亡(263)之后的事儿了,离着“丁氏被夷”(220)过去快半个世纪了。丁氏早就后继有人了。
所以,即使丁仪兄弟真被夷灭,丁氏在西晋有(过继)子嗣也不奇怪。
何况丁氏出身谯沛、曹氏父子对谯沛老乡是有特殊感情的。
当年魏讽之乱(219),骑督文稷、文钦父子坐收下狱。以老乡缘故,文钦挨了1顿鞭子就给放了。
(文)钦字仲若,谯郡人。父稷,建安中为骑将,有勇力。
钦魏讽反,钦坐与讽辞语相连,及下狱,掠笞数百,当死,太祖以稷故赦之。--《魏书》王沈版
须知,5官中郎将曹丕,借着魏讽逆案,屠杀了数千家族。
连建安7子之1的王粲2子,都被曹丕屠灭了。
太祖时征汉中,闻粲子死,叹曰:“孤若在,不使仲宣无后。”--《文章志》
文钦能独生,靠的恰恰是谯沛出身。
由此可知,丁仪兄弟也未必真被屠灭3族。
或许只是王沈揣摩上意,穿凿讹传;陈寿将错就错,附会于后。
沛国丁氏的沉浮始末、以及消失原因,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