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旦风雨动,月圆赏花灯3
在地主豪族垄断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大部分缺乏受教育机会的底层民众,因为生存艰难,被迫沦为权势者的客。
所以,“客”在汉末3国,才是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
而“客”之中,数量最大的是“奴客”。
“奴客”便是汉末的最底层民众。
东汉的“丁税”制,为奴客的诞生提供了肥沃土壤。
丁税即人头税,分为对总角但未束发或及笄少儿征收的口赋,以及对束发或及笄后成人征收的算赋两种。
即无论个人财富多寡,都必须按人头缴纳赋税。
这便是汉末,致使底层民众弃婴的根本原因:
与其等自家孩子7岁时开始交口赋,还不如趁其尚为婴儿时弃之于野。
更何况男丁还好,所谓男儿不吃十年闲饭,但女娃…
赵国舞女、襄国妖女便是如此诞生的。
这些底层民众便是如此可怜,他们连自家孩子2十枚5铢钱的口赋都挤不出来!
遑论在丁税之外,百姓还要承担沉重的徭役!
富户不仅有着多样的避役手段,甚至可以通过个人权势,庇荫田庄内的奴客,使之不服徭役。
所以,有田亩的自耕农,便须承担双倍徭役。
最要命的是,郡县恶吏助纣为虐,还将富户的田税转嫁于有田亩的自耕农头上。
所以,底层民众要想苟活,惟有变卖田亩、主动投靠本地富户1途。
在如此社会背景之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东汉又岂能不亡?
大贤良师张角,只是使东汉社会这早已超过燃爆阈值的空气,形成燃爆的那1点明火罢了。
所以张角引起的这场燃爆,也就是黄巾之乱,彻底动摇了东汉统治。
自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至今已有十6年。
随着十6年战乱,人口锐减、农业及经济崩坏、各方诸侯割据,到如今人心思定,看似矛盾已经解决…
实则这些矛盾依然存在,只是暂时因人口锐减而得到缓解罢了。
历史上曹操的霸道,在于强制整改税制,强制命令底层民众屯田,严厉打压士族豪强减轻剥削。
刘备与曹操类似,但其人做不到曹操这般严苛。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曹操、刘备的霸道都没有太大问题。
但唯独有1点,无论曹操还是刘备都无法解决:
正所谓官字两张口,你统治者上有政策,我实际执行者下有对策。而且我还不能让你挑出我的毛病来。
简言之,屁股决定脑袋,做为实际执行者的官吏,皆出身于士族豪强!
他们凭什么要偏向那些底层民众?
如此1来,曹操、刘备就算再了得,他们又能活多久?
君不见,曹操1死,曹魏政策便出现松动;诸葛亮1亡,季汉更是政策大变!
1直玩制衡的孙十万,可以忽略不计…
荀彧便看得极为通透:赵旻这届于王道、霸道之间的治国之道,才具备长期执行下去的可能。
因为底层有余粮,书卷成本又大幅降低,原本高不可攀、成本极高的教育机会,如今已经初步具备普及的可能性。
而赵旻不但迟迟未定新的官吏选举制,反而将许都那些鳏寡孤独,都纳入了基层劳动事业编…
虽然那都是斗食、无特权的基本劳动岗位,但也具备特殊的政治含义。
最妙的是,虽然颖川士族私下对此颇有微词,但也决不能公然表示反对。
因为这不符合士人们的儒家价值观。
这个道理很简单:赵旻以此来安置鳏寡孤独,有错吗?
荀彧见微知著,他已看出来,赵旻其实是在大胆尝试。
这或许意味着,底层中人,也有了做官吏的可能。
在这短短片刻间,赵旻便想到了这么多。
赵旻还清楚1点,自己推行的屯田政策,最多3十年便将废止。
因为1来,可以预期,人口将大幅甚至断崖式增加,届时此政策必然不能再延续;
2来…
我等官吏士绅,凭什么与底层民众以同等税制缴税?
雄才大略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解决不了的难题,赵旻不认为自己能解决。
但赵旻要的,只是将士族向门阀转变的这个趋势斩断。
赵旻要尽力避免天下如历史上1般,中原士人失去进取心,胡人趁势吞并天下,视汉人如“两脚羊”。
只要能做到这1点,赵旻便知足了。
难道赵旻真要在这个基础科技严重落后、生产力如此低下、经济观念淡薄的农耕时代搞土改?
呵呵。
那下场,必将是王莽!
荀彧见赵旻眼神闪烁不定,当即笑着作揖。
“卫将军勿忧,某等循序渐进即可,十年之中,天下必将旧貌换新颜。”
赵旻闻言很欣慰,吾道不孤也!
其人将这些沉甸甸的东西丢到1旁,欣然抱拳道。
“荀令君,来年旻改税制、兴屯田之事,尚需令君鼎力相助!”
荀彧含笑颔首:“此乃良政也,某必竭尽所能。”
赵旻松了口气。
恰于此时,刘协宣布开宴。
1时间,钟鸣琴瑟之音大奏,《鹿鸣》之乐响彻云霄。
唯1的3公杨彪起身向刘协祝酒,1番歌功颂德之辞后,君臣同饮。
其后便是赵旻祝酒。
其人起身后,双手持铜爵,面向刘协、伏寿朗声道:“陛下,臣当竭心尽力,为陛下成就前汉武皇帝之伟业!为陛下千秋万岁、丰功不朽贺!”
赵旻心道:刘协你最好给老子老实点儿!否则老子有的是办法治你!若非看在荀彧份上,老子早宰了你!
群臣起身呼应:“为陛下千秋万岁、丰功不朽贺!”
刘协笑道:“承卫将军吉言,请诸卿满饮!”
刘协则在心中大骂:赵从文,你最好死在乱军之中,休要生还!
殿上众人见刘协、赵旻满脸笑容,关系欢洽,便笑着1饮而尽。
刘协、赵旻这对君臣颇有意思。
他们2人虽都恨不得当场宰了对方,但表面上却偏偏言笑晏晏、其乐融融,让旁人误认为他们君臣相得,砥砺同行。
荀彧对此深感欣慰。
陛下虽对阿旻失君之义,然阿旻终可对陛下尽臣之忠!此天下之幸也!
步骘却不这么认为。
步练师在方才已悄悄告知步骘,刘协欲杀赵旻。
步骘咬紧牙关,方才忍住对步练师说出“主公亦早欲弑君”这句话的冲动。
同1时间,邻座的伏完和刘艾,不着痕迹地对视1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担忧之色。
伏寿已寻机会告知伏完,刘协彻底对赵旻起了杀心。
伏完也已寻机偷偷将此事告诉了刘艾。
2人已经打定主意,1定尽早将此事告知赵旻,让赵旻小心提防…
他们的担心实属多余。
赵旻那几名心腹都知道,他们的主公早就想1剑刺死刘协了。
虽然赵旻对此事掩饰得极为到位,但别忘了,程昱、董昭、刘晔那都是什么人。
这3人被陈寿列入同传,其中隐藏着海量信息。
再联想到同传的另外3人:郭嘉、蒋济、刘放…
这6人不但1个赛着1个猴精儿,也1个赛着1个无君。
所以,不止此3人,就连最早追随赵旻的臧霸、陈登、陈矫、鲁肃和步骘等人,也尽皆暗中知情。
赵旻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卫府说白了,就是赵旻的小朝廷。
伏寿做为赵旻的枕边人,对此当然更是门儿清。
其人笑吟吟嗔道:“陛下,卫将军,今日乃君臣同乐也。”
赵旻与伏寿心有灵犀1点通。
“皇后所言极是,今日陛下赐宴,臣不可喧宾夺主。”
于是乎,在伏寿有意娇嗔带节奏之下,君臣2人尔虞我诈1番后,殿内气氛便渐渐融洽起来。
而随着舞女翩翩起舞,酒宴气氛便渐入佳境。
刘协长笑道:“朕久闻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便请卫将军为朕高歌1曲!”
【作者题外话】:哈哈,来了来了,刘协又要作死了!
当着这几百号汉廷闲散官员之面,赵旻怎么可能高歌?
好戏即将开幕,请诸君拭目以待。
汉末弃婴之事,多见于史册,云某不赘言。
究其根源,当然是因为丁税、恶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东汉以士族立国,刘秀当年欲丈量土地,结果…最终不了了之。
刘秀可是开国皇帝啊!
所以可以说,东汉早在立国之初,便已注定国祚不会太久。
虽然有明章之治,但也无任何卵用。
这个根本矛盾解决不了,只会导致汉末朝廷财政体系崩塌,区别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刘宏的倒行逆施,只不过加速这个进程罢了。
但话说回来,刘宏为何大4敛财?
不还是因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连年赤字所致?
这才是汉亡根源。
不论古今中外,真正把持朝政的,其实永远都是公务员。
即便我们伟大祖国,不也同样有政令不出…某某海之说?
东汉、3国、两晋南北朝,乃至隋朝,公务员都是门阀子弟,那么执政偏向还用怀疑?
君不见,李治、武则天两口子大力打压门阀,最后落了个什么名声……
然而,终结门阀当道时代、重用寒门官吏的,还就是这两口子。
而且,李唐无论版图,还是国力的最巅峰期,也刚好在李治朝。
李治朝前有程知节(程咬金)、李勣(徐茂公)、苏烈苏定方,中有薛礼(薛仁贵),后有裴行俭(百里守约原型,苏烈徒弟)、娄师德、王孝杰、黑齿常之,开疆拓土不亦乐乎。
然而…
总之,门阀出身的士大夫们绝口不认就是。
言归正传。
1句话:在中古时代开端的汉末,君主对待士族,不能宽以济宽,更不能1味打压,而需要刚柔并济。
土改是万万使不得的,王莽推井田制,推来推去,把自己头骨推成了东汉皇帝玩物…
赵旻麾下也有忠汉之臣,比如赵云、徐庶。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咱们说到曹操残暴,群臣为自保而拍马屁…
这1章咱们聊1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孝子丕…
实说实说,在曹魏当官,还真是高危职业!
曹丕擅权术、好猜忍;
其人心性奸险、城府极深。
魏文帝阴刻寡恩的性格,完全承袭乃父,甚至青出于蓝。
曹丕的《典论》自述部分,记载了1件轶事。
此事1般常被当作“逸闻趣事”看待。
这就是:
“曹丕用甘蔗、击倒了将军邓展”。
(朕)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5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
时酒酣耳热,方食芉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3中其臂,左右大笑。
展意不平,求更为之。
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典论自叙》
原文有些长。
简单翻译1下。
曹丕和刘勋、邓展等人共饮。
孝子丕听闻邓展擅击剑,便用手边的甘蔗,与邓比试武艺。
曹丕3次击中邓展的手臂;
下1回合,曹丕佯作后退,又1甘蔗击中了邓展的脑门儿,1座皆惊。
事后,曹丕得意地笑道:
“邓展,希望你放弃之前所学剑术,跟朕好好学习,从头再打基础吧!”
“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1坐尽欢。--《典论自叙》
这件事儿本是曹丕自传中的逸闻趣事儿,常做席间笑谈。
后世读者,以此论曹丕剑术精湛,或邓展学艺不精、枉做将军。
背后深义,并非如此。
邓展不是权贵子弟,而是凭戎行起家的军人。
建安十8年(西历213年)的《魏公劝进表》,邓展名列其中。
其人头衔是“奋威将军、高乐乡侯”。
注意:邓展有时被写成“刘展”。
因“劉”“鄧”2字的隶书写法颇为接近。但看奋威将军和(高)乐乡侯的头衔,可知2者实际为1人。
邓展刀头舐血、凭军功封侯,岂会武艺不精?
又岂能连曹丕都打不过?
曹丕矫情自饰,隐忍多年,夺嫡为嗣,又岂不懂人情世故?
邓展故意输给曹丕,曹丕1清2楚,甚至举座宾客都心知肚明。
看《典论自叙》中最后1句“1坐尽欢”便可知。
曹丕是要和邓展比剑么?
不是。
曹丕当众与“擅击剑”的邓展、用甘蔗比试武艺,其实是在考验群臣、试探群臣、试探臣下对自己的心意和服从程度。
这就和大企业内部的竞技体育比赛类似。
得分王1般都是董事长或ceo;
助攻王和抢断王、则往往由cfo、coo、董秘等人包揽。
外人旁观,以为那是比赛;
只有内部人才会明白:
那哪是比赛?
那分明是明晃晃的权力炫耀,赤裸裸的肌肉展示。
今如是,古亦然。
咱们反过来想:
如果邓展胆敢亮出真功夫,1甘蔗把曹丕缴了械,再1抬手抡肿曹丕的脑门儿,让皇帝当众出丑。
那其人下场会是怎样?
历史虽然无法假设,但魏文帝时期,还真发生过1件“当众驳皇帝面子”的事儿。
收3官以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鲍信之子鲍勋之事。
魏文帝与御史中丞【鲍勋】素来不睦。
注意:御史中丞,即最高检副院长。
鲍勋做太子中庶子时,就与曹丕有牴牾;
其人外放为魏郡西部都尉时,又多次向魏武打曹丕的小报告,还得罪了太子的爱妾郭夫人(后来的文德皇后郭女王)。
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祖时在谯,太子留邺,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魏书十2》
曹丕切齿痛恨,欲找借口诛杀鲍勋。
黄初7年(226),曹丕病重。
临死前其人下诏杀鲍勋,理由是:“鲍勋藐视朝廷”。
鲍勋是怎么藐视朝廷的呢?
陈留太守【孙邕】探望鲍勋,因营垒未成,于是没走大路、而改走小路。
按理郡守改道,应向朝廷汇报;
然而,鲍勋与孙邕交好,便替孙邕掩饰,隐瞒未报。
就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儿。
曹丕表示:
“鲍勋藐视朝廷,廷尉(最高法院)议议吧,看看该怎么判。”
皇上的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还有啥可议的呢?
得嘞,咱往重了判就对了。
可是,鲍勋除了御史中丞的官位,还有个身份,就是“烈士子弟”。
鲍勋父鲍信,是昔日兖州的济北国相,还是迎接曹操入主兖州、战死沙场的佐命元勋。
烈士子弟,不可不顾及身份影响。
廷尉高柔(袁绍外甥高干的从弟),1审判决:鲍勋有期徒刑5年。
文帝1听就火儿了。
让文帝更恼火的还在后头。
廷尉(最高法院院长)有3个副官,即廷尉监、廷尉正、廷尉平。
此1般称为“3官”。
3官对廷尉高柔的判决,很不以为然。
3官表示:1审量刑有期徒刑5年太重,罚鲍勋两斤金子就得了。
廷尉法议:“正刑5岁。”3官駮:“依律罚金2斤。”--《魏书十2》
孝子丕闻讯,暴跳如雷。
朕让你们“议议”,就是跟你们“客气客气”。
你们倒好、蹬鼻子上脸,还真敢跟朕“议议”。
行,你等着。
文帝遂下旨:
“廷尉3官贪赃枉法、藐视朝廷,竟敢擅纵要犯。着刺奸令史将这3个家伙1起抓起来,和鲍勋1起塞在1个笼子里,让“十只老鼠住在1个窝里”。”
(文)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3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魏书十2》
这就是“十鼠同穴”的来历。
廷尉高柔,那个1审判决鲍勋5年的糟老头儿,看见文帝这个态度,也害怕了。
但高柔有德操资望,不想让鲍勋就这么死了,颤颤巍巍和文帝理论。
孝子丕懒得跟高柔废话,把高柔叫进宫里。
同时孝子丕派狗腿子去黑牢,将鲍勋乱棍杖死,这才罢休。
(文)帝怒甚,遂召柔诣台;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鲍)勋,勋死,乃遣(高)柔还寺。--《魏书2十4》
注意:考竟,同拷竟。
即“活活打死”。
和鲍勋1起塞在笼子的廷尉3官,恐怕也被1并杖死了。
这就是不给孝子丕面子的下场。
孝子丕当真是孝子贤孙。
所以,宴席上,拿着甘蔗与皇帝对垒的邓展,心态可想而知。
孝子丕嘴上说“咱就是玩玩,别有心理压力,拿出真本事来。”
然而,其人心里想的,可未必如此。
邓展故意示弱,被曹丕乱棍打伤,公开给领导长脸;
其人从此仕途顺利,平步青云。
廷尉3官对曹丕据理力争,公开驳领导面子…
他们从此十鼠同穴,惨死黑牢。
统治者和权势上位者,嘴上说和咱玩玩儿,咱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真要信了,那就不是“和你玩了”,而是“你玩完了”。
王立吹捧魏武,邓展示弱魏文,哪是阿谀谄媚?
那分明是趋利避害。
曹氏父子的马屁故事,与其说是下位者贪图领导手中的萝卜,不如说是畏惧藏在领导背后的大棒。
建安元年、黄初7年的故事,表面上看,是臣子对曹氏的谄媚阿谀;
背后暗藏的,却是曹氏对群臣的血腥鞭挞。
这无关乎马屁,只关乎于权力。
诸君,无论是大老板还是打工人,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咱们今后都长点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