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1

  十里亭中。
  庞德对张既出现在此地,显得有些诧异。
  于是其人抱拳道。
  “德容兄何以在此?”
  张既还礼后道:“令明,某偶然想到1事,便匆匆赶来提醒主公。”
  张既复又向赵旻行礼:“主公,韩文约素来诡谲,而金城又距羌人极近,故而,主公须谨防其人赴羌人之境,留空城诱我大军深入也。”
  金城便是后世兰州,其地位于河湟东部,距羌人活跃的青海1带确实极近。
  如今羌人已经有东迁趋势。
  此外,金城、陇西、武都3郡,皆已成氐人聚居之地。
  诸君千万不要小看氐人。
  曾统1北方、强大到不可1世的前秦,便是氐人所建立的政权!
  张既出身于关中左冯翊,其人无论对羌、氐人,还是对韩遂,皆极为了解。
  由此也可看出,张既谋略水平不低。
  然而,赵旻早在正月之时,便已与荀彧探讨过这种可能。
  故而赵旻颔首称善后,便转首看向满宠。
  “伯宁,韩文约最近有何动向?”
  满宠含笑作揖。
  “主公,军报囿于篇幅,故语焉不详也。韩文约久盼休屠各精骑不归时,便已惶恐不安,待其人闻征西将军携牛羊凯旋,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焉。
  征西将军凯旋后,便已向休屠、羌、氐等诸部杂胡酋首修书言明,主公不但已尽诛万余休屠精骑,且已歼匈奴左贤王部近十万骑兵。
  是故,凉州、益州杂胡尽皆震怖不已,而今韩文约已无处可去,惟死守金城1途耳,德容不必过于担忧。”
  宠哥这番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信息量极大!
  其1:宠哥情报从何而来?
  其2:且不提凉州、益州及河湟1带哪部杂胡敢捋赵旻虎须接纳韩遂,就说以韩遂那多疑的性格,其人如今敢往哪儿逃?
  韩遂主动投降?
  呵呵!
  韩遂险些灭了马腾满门,马腾岂肯善罢甘休?
  如今的凉州、关中,已不是历史上那种混战不休之局面。
  如今的凉州、关中,仅余马腾、韩遂这两个大军阀!
  在有极大机会斩草除根、永除后患、顺便为家小报仇的情况下,马腾还有什么理由,与死敌韩遂虚与委蛇?
  当然了,韩遂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
  其人大可舍弃金城,向武威、张掖,乃至酒泉、敦煌逃窜…
  然而,韩遂经营金城2十余年,其人今年又已近5旬,还会如年轻人1般冲动吗?
  与其如此,韩遂不如许以杂胡重利,与赵旻、马腾硬碰硬。
  只要能拖到冬天,韩遂便有很大机会联合杂胡,迫使赵旻撤兵。
  如此1来,杂胡又怎么可能不蠢蠢欲动?
  韩遂若趁此良机纵横捭阖1番,其人从此便可高枕无忧。
  然而,不幸的是,稳如老狗的赵旻,打的正是那些杂胡们的主意。
  赵旻唯恐韩遂不主动向杂胡求援。
  惟其如此,赵旻在伐韩遂后,方可毫无后顾之忧地派于禁重开河西走廊。
  而且,在韩遂束手就擒后,赵旻还可以顺势请马腾回许都,任3公之显职。
  然后,大散关便可以交给卫府坐镇。
  这便是赵旻与荀彧商定出的策略。
  当然,这只是策略,具体如何打,先打谁后打谁,需要打多久,想要打成什么样等等问题…
  那就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了。
  总之,针对韩遂所有可能做出的反应,赵旻均有相应的策略来应对。
  这便是所谓“未谋胜,先谋败”。
  以上,不只是赵旻1人的想法,贾诩、荀攸、刘晔、徐庶、步骘等人,显然也能想到。
  满宠在说出这番话后,便向张既微微作揖。
  于是张既不再多言。
  徐庶作揖道:“亦请主公勿忧,韩遂老贼之1举1动,而今皆在伯宁兄暗中监视之下,其人断无悄悄离去之虞。
  若非伯宁兄担心打草惊蛇,以至于误主公大事,某早与史阿取下其人项上首级献于主公。”
  徐庶绝非吹牛,其人敢孤身在此乱世行走,确实有1手。
  赵旻欣然颔首:“元直,甚善!旻绝非仅为韩遂老贼而来也。”
  言罢,赵旻站起身。
  “伯宁,有劳你先安排兵卒安歇,某等进城后,另行详细商议分兵之事。”
  长安城自然也有修建妥善的军营。
  要知道,长安城可是先前8贼将中,杨秋的大本营所在。
  颜良、于禁、乐进等等1干猛将,赴军营指挥兵卒喂马、造饭。
  而赵旻与满宠、徐庶、孟建、庞德,随军的1众谋士,以及孙尚香、两名爱徒,趁着暮色尚未降临,前去实地考察调研长安的工坊货物集散地。
  恰好,彼处此时即将闭市。
  贾诩、荀攸、刘晔、步骘瞠目结舌。
  只见彼处,乃1处占地约有近百亩的回字形大木棚。
  其中间的空地上车水马龙,棚内各类货物分门别类、堆积如山。
  而且,那些木棚,都有各自的编号。
  满宠指着其中1个区域,笑着对众人道。
  “诸公请看,此间最大之货区,即美酒货区也。非止某等大汉子民,便连羌氐、休屠等杂胡,亦极喜此醇美、辛烈之酒。
  以是故,凉州车马行,正逐渐向杂胡聚居之地渗透。其诸地之情报,亦正随之而传至长安。”
  凉州人贾诩突然道:“伯宁,老夫深知,杂胡素见利忘义,且惯爱恃强凌弱,车马行如何与杂胡通商?”
  徐庶作揖后,代满宠答道。
  “文和先生所言极是。诸杂胡在最初时,似乎并无通商习惯,且不懂何谓公平交易。
  故而,庶与公威2人率两部精锐骑兵,前后数次教羌、氐及休屠等杂胡通商之规则。而今杂胡皆已知晓,需等价交换,方可得其人欲求之货。”
  除赵旻及满宠外,包括庞德在内的其余人,皆愕然地看向瘦削的徐庶。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看起来极瘦削文弱、且貌似谦和文静的儒生,居然是个能亲自领兵打仗、且主动教杂胡做人的狠角色!
  满宠微微1笑。
  “请诸公勿疑,元直精于剑术,武艺不俗,且元直颇为谙熟兵法,今凉州境内杂胡,对元直无不敬服。”
  徐庶含笑作揖:“诸公,此非庶之功也,庶之兵法,实则学自于主公。更何况,庶不及伯宁兄远矣。”
  徐庶还真不是在谦虚。
  因为满宠在这1年之中,可谓1日千里。
  赵旻既明知满宠的潜能巨大,便放心对其人委以重任,以尽快激发出满宠那无限的潜能。
  可以说,今年已逾4旬的满宠,被曹操耽误了十年大好青春。
  曹彰忍不住向自己恩师作揖道:“恩师,伯宁先生与元直先生,即恩师所言允文允武之大英雄乎?”
  赵旻笑着颔首:“正是。阿彰,你与阿植今后应以2位先生、令明将军为榜样也。”
  不知为何,庞德突然觉得,赵旻似乎是在骂人。
  因为庞德非常清楚,满宠能力有多强。
  与满宠相比,庞德认为自己不过是个粗鄙武夫罢了。
  满宠、徐庶2人连连作揖自谦。
  “某等不敢当也!某等远不及文和、公达2位先生。”
  平心而论,贾诩、荀攸固然是当世1等1的谋士,但还谈不上允文允武。
  赵旻卫府之中,称得上允文允武的,除满宠、徐庶之外,大概也只有程昱、赵云、刘晔和鲁肃4人。
  苟哥这个穿越客除外。
  赵旻打断了满宠徐庶的自谦。
  “伯宁,长安至凉州诸郡间,道路如何?”
  满宠不假思索:“主公放心,长安至安定、北地、汉阳、永阳、南安、扶风及武都郡之间,皆畅通无阻也。此外,扶风至陇西、汉中,亦已毫无障碍。”
  赵旻极为满意。
  看来,满宠自去年十月至今这半年多中,付出确实良多。
  赵旻遂笑道:“某等回去商议1番分兵之事!”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凉州人。
  有必要强调1句:在汉末3国,没有“西凉”这1叫法,只有凉州。
  而欲说凉州人,咱们需要先从董卓老贼说起。
  董卓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卓所亲爱,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中平6年(西历189年)董卓上洛,翌年(190)西迁长安。
  为笼络人心,其麾下心腹,未居高位,“但为将校”而已。
  注意:胡3省称,将校为“中郎将”与“校尉”。
  可知除董卓的“前将军”外,其余凉州大将,官止中郎将。
  如果再结合卓自领司空,而未设将军幕府;
  可知董卓老贼执政初期,颇为克制权欲,试图与关东门阀媾合。
  在演义小说的渲染下,卓军将领知名者、当以“飞熊军帅”李傕、郭汜为首。
  实际彼时李、郭官止校尉,飞熊军也从未存在过。
  简言之,将军号被玩坏,与董卓老贼关系不大。
  咱们着重介绍凉州系将领。
  这些人…
  这么说绝对没毛病,正是凉州人,挑起了天下大乱,或者可以再精准1些…
  贾诩以1人之智力,硬生生整出来汉末3国乱世。
  言归正传。
  关于凉州系将领之类似专题,方诗铭先生等学者之前已有论述。
  云某补充部分人物(主要是卓姻亲),并对比“关中将校”在董卓死后的官阶变化,1家之言,姑妄听之,博君1粲耳。
  1董卓亲属
  董公之强,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
  凉州系内部、地位最高者,不外乎董卓的骨肉至亲。
  即:卓兄子董璜,卓弟董旻,卓婿牛辅,与联宗董承。
  董旻:
  董旻是董卓同母弟,以卓字仲颖,旻字叔颖可知。
  注意:卓兄董擢字孟高。
  以“孟”这个表字来看,其人大约是庶出的异母兄。庶长子为孟,嫡长子为伯。
  董卓董仲颖,显然是老2。
  董卓上洛前,弟旻在京都担任“奉车都尉”。
  其人实则充当“任子”(即人质),制衡在外领兵的大将。
  (吴)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后汉书何进传》
  刘焉牧益州时,其子刘璋亦在长安充任“奉车都尉”。
  故颇疑此职有隐藏属性,多为任子所充任。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蜀书1刘2牧传》
  卓本西凉武夫,受封并州牧后并未赴任,反而进屯河东,窥视洛阳。
  注意:董卓领并州牧的条件,是交归兵权于皇甫嵩。
  就汉末的部曲制度而言…
  董卓除非老年痴呆,才会乖乖交出兵权!
  故卓未去并州赴任。
  “十常侍之乱”皇帝北狩邙山。
  董卓1介外藩,却能抢在诸公卿之前劫持天子…
  不言而喻,恐怕董旻实际充当了兄长在京都的耳目,与卓多有勾连串通。
  董卓上洛,旻迁“左将军”。
  此为重号将军,应该是董卓自领司空后,由胞弟继任高阶军职,以为屏障。
  董旻的“左将军”,也是董卓死前、关中军集团内部的最高武职。
  卓死,旻并被戮。文多不载。
  董璜
  董璜是董卓兄子,其父董擢为卓兄。以擢表字(孟高)而论,似为庶出异母兄。
  董卓上洛,璜出任侍中,为天子近臣。
  其人其实就是充当董卓在天子身边的耳目,取代之前“奉车都尉”董旻的功能。
  卓弟旻为左将军,封鄠(chu)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宗族内外并列朝廷。--《魏书6董卓传》
  类似情况,还有曹操上洛,荀彧任侍中。
  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魏书十荀彧传》
  同时,董璜典兵,为中军校尉。
  此官职似为西园职,上1任中军校尉是袁绍。
  绍与卓不睦,出奔关东,纠合义兵。璜夺其位。
  卓死,璜亦伏诛。
  牛辅
  牛辅是董卓女婿,任中郎将。
  以目前材料看,似乎是“无特殊前缀”的中郎将,也比较符合史书所言“卓部曲不居高位,但为将校而已”。
  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
  西迁之后,中郎将牛辅屯驻陕县。
  陕县便是3门峡,在汉末属于弘农郡,横亘在长安和洛阳之间,1方面拱卫西京,1方面抵御关东军破关来袭。
  从牛辅在洛阳时期配合董卓进击西河白波贼、以及长安时期牛辅遣先锋大掠陈留、颍川,且战果辉煌来看,辅麾下应典重兵。
  注意:李傕、郭汜等人皆隶属牛辅。
  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魏书6董卓传》
  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3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后汉书董卓传》
  注意:白波贼帅杨奉后在关中军任职。
  可见白波军应被牛辅所败。
  注意:张邈屯陈留,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皆关东军成员。
  牛辅的军事行动应该是针对2人展开。
  牛辅的生活方式极为腐败,且迷信神怪。
  卓死,辅营夜叛(疑似营啸,也就是炸营),辅携金珠财物出奔。道为胡赤儿所杀。
  注意:所谓“胡赤儿”(亦作“胡车儿”),即少数民族护卫;
  可见牛辅麾下,与其泰山类似,皆重用羌胡。
  董旻、董璜、牛辅,3人皆董卓骨肉至亲。
  初平3年(192)卓死,3人亦伏诛。
  董承
  董承是孝灵皇帝生母董太后侄,与灵帝平辈。
  其人本出冀州河间国。
  灵帝崩,大将军何进与骠骑将军董重争权,进诛重;董后幽死。董承遂投靠董卓,与卓联宗,以求庇佑。
  注意:类似《红楼梦》刘姥姥女婿王狗儿、和王熙凤家联宗。
  董卓本凉州陇西临洮人,与承非亲非故。
  饶是如此,董卓亦重用董承,使之隶女婿牛辅麾下。
  董承放纵恣睢,关中军的恶行,多有参与。
  这便导致当时人混淆董承的出身,将其与董璜、董旻并称。
  所以…董承这种人,呵呵,可能是忠臣?
  近董公之强,明将军目所见,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董)承、(董)璜以为鲠毒。--《献帝起居注》
  2凉州系将校
  李傕、樊稠及郭汜开府,与3公合为6府,皆参选举。
  凉州系大将,有李傕、郭汜、张济叔侄、樊稠、杨定叔侄(白波贼帅)、胡轸、段煨、贾诩等。
  其余人物,尚有李蒙、王方疑似凉州出身。
  若即若离者,有马腾、韩遂。
  但2人与关中军貌合神离,故不算在内。
  李傕、郭汜
  李郭并称。
  2人在兴平2年(195)反目前,情意甚笃,往往并称。
  李郭皆隶中郎将牛辅麾下,为校尉。
  实际在董卓亲属死伤殆尽之前,2人职位相当微贱,按照魏晋说法,2人只是身份极其低贱的士家。
  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魏书6董卓传》
  注意:傕有2侄:李利、李暹。但董卓在世时,2人似乎尚未发迹。
  李傕是北地人,郭汜是张掖人。
  与董卓“少游羌胡”类似,2人也习于夷风,多与羌胡交结。
  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今又自知所犯悖逆,常有怏怏之色。--《献帝起居注》
  就战斗力而论,郭汜明显高于李傕。
  郭汜,1名郭氾(fan4声,多之意),小字郭多。
  其人是边地“偷马贼”出身,可见其游侠无赖,是典型的“亡命奸臧”。
  李傕曰:郭多,盗马虏耳,何敢乃欲与吾等邪?必欲诛之。--《献帝起居注》
  李郭反目后,郭汜曾以数百精兵,奇袭李傕,大破万余部众。
  可见“盗马虏”郭多,轻侠悍勇,远胜李傕。
  注意:郭汜曾与吕布斗了个旗鼓相当。
  董承曰:郭多有数百兵,坏李傕数万人。--《献帝起居注》
  注意:郭汜之名,恐怕本为“多”。
  同时代类似情况者,有杨丰本名阿若,臧霸本名奴寇,尹礼本名卢儿。
  此皆贱人贱名,发迹后重取雅号。
  后世类似情况者、还有明太祖朱元璋,本名重8。
  皆如此类。
  李郭皆凉州无赖,靠着董卓亲属死伤殆尽的契机,攻陷长安,把持朝政。
  2人1改董卓旧制,连表面文章都懒得再做,从军前小校1跃而成都督、将军,开府摄政。
  如此可谓贱人乍富,沐猴而冠。
  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
  汜为后将军、美阳侯。
  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
  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弘农。--《魏书6董卓传》
  樊稠
  樊稠是凉州人,疑似金城出身。
  注意:稠与金城韩遂相友,被遂称为“与足下州里人”。但未知是否同郡。樊稠与李郭2人,曾并称为关中3巨头。
  稠悍勇而能得众人死力,攻陷长安,稠有力焉。关中军秉政,樊稠升任右将军,亦开府。
  稠果勇而得众心。--李贤引注《献帝纪》
  李傕嫉贤妒能,对樊稠尤其猜忌。设酒,因醉杀稠于座上。
  胡轸
  胡轸是“凉州大人”。为董卓麾下大督。孙坚北伐,轸与吕布率部抵御。
  轸为大督护,布为骑督。胡轸地位可见1斑。
  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5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英雄记》
  胡封
  胡封是李傕部将,刺杀樊稠的行刑人。
  稠果勇而得众心,疾害之。醉酒,(李傕)潜使外生骑都尉胡封于坐中拉杀稠。--李贤引注《献帝纪》
  以胡封的姓氏和出身考量,大约与“大督护”胡轸存在亲属关系。仅为猜测。
  杨定
  杨定与胡轸并称,皆“凉州大人”。卓死,关中军擅权长安,迁后将军。
  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9州春秋》
  杨定还有个身份,是“白波帅”杨奉的叔父。
  但杨定本出凉州,而杨奉作乱并州西河(河套1带);
  未知2人的叔侄关系,是“确有其事”还是“仅为联宗”。
  兴平2年(195)献帝东奔,杨定随驾护卫,乏粮军溃,定走荆州,从此失去记载。
  杨奉
  杨奉是李傕部曲,本为西河白波谷黄巾余部,应为郭泰(郭大贤)旧部,寇掠太原、河东,史称“白波军”。
  白波军的活动范围,恰好处在洛阳和长安之间。
  董卓上洛是中平6年(189)8月,翌年(190)2月便急匆匆迁都长安,恐怕亦担心白波军与关东军合纵,断己归路。
  以杨奉后来在长安政府任职的记载来看,董卓与牛辅对白波军的军事行动应该颇为成功,至少招安了杨奉。
  至于白波故帅胡才、李乐、韩暹等人,则未随奉归附。依然在地方割据。
  注意:献帝东奔,看杨奉“驰召河东白波故帅”记载可知。见《魏书6董卓传》,文多不载。
  杨奉悍勇,为曹操所惮。想必与麾下羌胡锐士亦有关联。
  太祖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魏书十4董昭传》
  杨奉归降关中军,或许有其叔父杨定的关系。李郭秉政,奉为兴义将军,献帝东归,迁车骑将军,后为曹操所逐,遭刘备诱杀。
  张济、张绣
  张济是武威人,董卓生前亦为校尉。
  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魏书6董卓传》
  卓死,李郭破长安,张济迁中郎将,累迁至镇东将军。
  献帝东奔,济为骠骑将军。
  后其人乏粮,南奔荆州,死于流矢。
  济从子张绣,在关中军伪政府担任建忠将军。从济南奔,济死,降刘表。
  段煨
  段煨是武威姑臧人。“凉州3明”之1段颎的族兄弟。
  注意:凉州3明,即皇甫规皇甫威明、张奂张然明、段颎段纪明。3人字皆带明,又均为名将,故合称3明。
  董卓西迁,段煨屯华阴(地处长安和弘农之间),作为抵御关东军的先遣护卫。
  段煨在董卓生前官至中郎将,与卓婿牛辅平级。可见其位阶远盖李傕、郭汜等人。
  注意:煨在建安元年(196)反正投诚后,相关记载依然为“中郎将”,竟无所升迁,最终靠斩杀李傕才获封安南将军。
  大约在李郭秉政期间(192-195),段煨仕途颇受压制。
  献帝东奔,煨供奉饮食。
  因其人与董承、杨奉不睦,遭诬陷谋反,未随驾从行。
  魏武迎天子于许县,招安段煨。
  煨使人攻杀关中军余部,诛李傕。
  建安3年,遣谒者裴茂率中郎将段煨讨李傕,夷3族。--《后汉书董卓传》
  贾诩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
  “长安之乱”的首恶元凶,甚至可称为汉末3国乱世开创者。
  诩多谋善断、冷酷无情,人所共知,不再赘述。
  董卓生前,诩为讨虏校尉,地位似略高于凉州诸校(李郭张樊)。
  看日后张绣“执子孙礼”即可见1斑。
  董卓不过粗鄙武夫耳,却可屡屡出妙招。呵呵,谁人献策,不言而喻。
  哦,您说李儒?
  啊对对对,是李儒献策…
  然则,若云某说,罗先生演义中的李儒,原型实则是贾诩呢?
  云某遍翻《3国志》,未曾找到李儒踪迹。
  所以,演义中那1肚子坏水的李儒原型是谁…
  恐怕不言而喻吧?
  绣无谋主,亦愿得诩。诩遂往,绣执子孙礼。--《魏书十贾诩传》
  李郭乱长安(192),欲酬报贾诩,迁其为3公,3辞乃许。后为尚书,典选举,又领宣义将军。
  献帝东奔,诩心知不妙,亦奔华阴,依附同乡段煨。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魏书十贾诩传》
  煨畏恶贾诩,诩复奔南阳,从同郡张绣。
  建安2年(197)策动“宛城事变”,杀曹昂、典韦;
  官渡之战(200)说绣降曹,归顺曹老板。
  贾诩名声极坏,仅因助曹丕夺嫡有功,竟迁太尉,居3公之首。
  孙权闻之,大笑。
  3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3公,孙权笑之。--《荀勖别传》
  注意:3公须由门阀家族出身、年高德劭之道德楷模充任。
  贾诩如此卑劣小人亦可为3公,可谓贻笑大方也。
  孙权:我就笑笑不说话。
  历史若仔细读之,呵呵,至少云某觉得,比演义有趣何止百倍?
  好吧,文言文的阅读障碍,确实有些大。
  无妨,云某可为诸君整理搬运。
  今日赶了1天工作,是以晚上方才有暇码字,请诸君见谅。
  要知道,云某为了码字,连酒局都推了个干干脆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