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旧貌更新颜,重临大散关终
因庞德需坚守壶关、马腾又担心马超捅出篓子之故,马腾的幼子、22岁的马铁此番也被马腾派了出来。
马铁与马超的感情较为深厚,而且前者在老马家,属于少有的智力尚可者。
马铁走的是谋士路线。
马超身为马腾的庶长子,与马腾嫡次子、现存的嫡长子马休之间,可谓矛盾重重。
是以…
马铁摇头叹息。
“大兄,3兄此番,恐将为主公问责也。”
马超对此幸灾乐祸。
“季固,此乃仲温咎由自取也!若俺守凉州,万余骑兵足矣,何用5万之众?”
马铁在老马家排行老4,铁有坚固之意,所以马铁表字为季固。
马铁有些无奈。
“大兄,某之意为:3兄恐有拥兵自重之心也。”
马超哂笑:“仲温不过5万乌合之众耳,何用之有?”
马铁有些抓狂。
马超确实是个莽夫,他和马铁说的根本不是1个意思。
“大兄,3兄恐有意自立门户!”
马超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哈!荒谬!季固,你以为,仲温5万土鸡瓦狗可与卫府铁骑抗衡?俺等如何欺侮南匈奴骑兵,你可知否?”
1言及此,小马哥笑声更响。
“季固,匈奴人之箭矢,射距不过2十步,且难以射穿卫府铁骑之甲胄;而卫府铁骑之箭矢,可射至3十步开外而势不衰,如此,匈奴人焉可与俺等相抗衡?
季固以为,仲温麾下部曲比之南匈奴人又如何?”
杂胡之间差距并不明显。
所以马休的部曲,也就是南匈奴人那种水平,甚至于装备可能还不如南匈奴人。
归根结底,马休招募部曲的时间还太短。
但话说回来,小马哥的角度,与马铁的角度偏了1百8十度…可谓背道而驰。
马铁只好叹了口气、开门见山。
“大兄,弟之意为:3兄恐将遭遇不测!”
马超这才反应过来,其人悚然1惊。
“且慢!阿铁之意为…”
马铁心中流泪。
不容易啊,大兄您终于听懂了!
“大兄,夏侯元让、曹子孝2位将军,或将扣押、绑缚3兄,将3兄押回大散关!”
马超复又笑了起来。
“仲温若当真心怀不轨,原应如此也!”
言罢,马超下起了逐客令。
“阿铁,丑时已近半,你且早些安歇!”
不知何故,马铁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但见自家大兄仍大大咧咧、丝毫不以为意,便也只好告辞离去。
其人走后,马超嘿嘿1笑。
“马休啊马休!你应多吃些苦头!”
于是乎,是夜除没心没肺的小马哥酣然入睡之外,卫府众人,几乎皆1夜未眠。
翌日,东方未晞,苟哥赵旻便召集众臣属1同出城,实地考察氐人、南匈奴那两座卫城的具体情况。
张既这次倒是没有再令苟哥失望。
其人为苟哥详细介绍了1番如今白马氐人、兴国氐人以及南匈奴左部的情况…
不言而喻,这1定是贾诩提醒的张既。
1言蔽之,如今南匈奴左部、两部氐人基本都已完成举族搬迁工作,并开始由游牧向农牧过渡。
赵旻在实地考察时,匈奴左部左大将、白马氐王雷定、兴国氐王窦茂先后赶来。
于是乎,苟哥索性率1众臣属,深入…这个词此刻是正经的…体察南匈奴人、氐人的民情。
经过赵旻1番现身说法后,原本对杂胡怀有偏见、歧视的卫府众人,赫然发觉杂胡其实与汉民并无不同。
赵旻见自己的臣属们若有所悟,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以目前凉州胡多汉少的情况,如果汉人士族豪强继续歧视、甚至奴役杂胡,只会出现两个局面:
1是凉州继续战乱不休、荒芜凋敝;
2是提前出现5胡乱华。
考虑到赵旻重设西域都护府在即,卫府上下人等若仍歧视胡人…
西域迟早要大乱!
如今,卫府1众臣属的思想能够转变,这让赵旻感到非常欣慰。
心怀大慰之余,赵旻与卞夫人相视1笑后,便打量起这两座卫城。
然后…赵旻1阵无语。
在赵旻看来,这就是两座超大型的坞堡,根本不能算是城池。
赵旻1边摇头叹息,默默吐槽这时代之人贫乏的建筑知识,1边掏出自己设计的汉人卫城图纸、并当场向众人展示。
赵旻设计的建筑风格,当然是沿用汉制,但无论城墙厚度、高度还是长度,都足以秒杀那两座只能被称为“大型坞堡”的卫城。
更何况,与古老的3合土版筑式筑墙法不同,赵旻设计的工艺仍是支模浇筑砼、落槌夯实工艺。
与前年修筑白马渡口时不同,赵旻如今已有了量产的简易起重机,搭配料斗浇筑3合土液态灰,不但修筑速度快,而且比版筑式3合土的强度更高。
唯1的技术难点,在于湿法制备3合土液态灰。
赵旻将图纸交给庞统保管、并令李典率其人部曲实地划出新卫城范围后,便率众人返回了大散关。
赵旻又恢复到去年那种状态…
勤开会、开短会、有问题及时解决。
会议时间仍极短。
短短1刻钟,卫府便定下3件事:
第1是贾诩、张既尽速赴任:
袁绍如今蠢蠢欲动,天知道袁绍何时攻伐赵旻的地盘。
第2是庞统务必发动汉民、氐人和南匈奴人1起动手,尽速建起新卫城。
第3便是庞统务必在1个月之内,助氐人、南匈奴人种植苜蓿、兴建农牧交错带牧场…
赵旻当然早已做好设计图纸。
交错带牧场,是使杂胡由游牧顺利过渡为农牧的关键1环。
赵旻早就发现,汉末的凉州,地理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只可惜…
汉末的农牧业太落后,这时代之人根本看不懂,水草丰美、绿化率高、且气候远不似后世那般恶劣的凉州,实则是绝佳的农牧交错带。
赵旻只需采取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便足以在凉州养活上千万人口…
别忘了,凉州不是纯靠农牧业,还有丝绸之路这1财富之路。
谈妥此3件事后,赵旻便挥袖示意散会。
给卫府众人开完会后,赵旻复又唤来老雷和老窦,以及闻讯赶来的南匈奴左贤王。
前两者都已是赵旻的老朋友,但南匈奴左贤王尚是首次见到传说中的卫将军。
其人微1打量赵旻,便大吃1惊。
年轻!
卫将军果然年轻!
好1位年轻有为、俊俏英武的后生!
左贤王不敢怠慢,当即拜倒顿首。
“南匈奴左贤王,参见大汉卫将军大人!”
杂胡的称呼,1如既往古怪。
赵旻忙不迭扶起左贤王,顺便暗暗打量其人1番。
只见,左贤王身材虽与南匈奴人1般短小,但其人5官棱角分明、肌肉隆起、目光有神,举手投足间带着1股上位者所独有的气质。
赵旻暗暗点头:
难怪此人深受南匈奴人爱戴!
4人分尊卑坐定之后,赵旻便开门见山。
“今日我请诸君至此,乃为商议诸君部众屯田放牧之事。”
赵旻不徐不疾,将自己的设想向这杂胡3王11说明。
3王听得连连颔首称善。
最后,赵旻取出自己设计的牧场样图,结合图画向3王讲解,何为交错带牧场。
当听到部众们可以1边种田、1边饲养牲畜之后,3王再也坐不住。
左贤王躬身施了个左衽礼。
“卫将军大人!不知此牧场何时可建成?”
“1月足矣!此牧场可畜养牛羊无数,兼且可实现苜蓿、小麦交替耕种,无惧严冬之天灾。”
3王互相对视后皆大喜。
就在此时…
赵旭的声音传来。
“少君,元让子孝2位将军自冀城而还!”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魏书武文世王公传》开篇首句便是“武皇帝2十5男”;
即曹操生有2十5子(诸公主不算在内),堪称繁茂。
武皇帝2十5男:卞皇后生文皇帝、任城威王彰……宋姬生东平灵王徽,赵姬生乐陵王茂。--《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然而“2十5男”的喜人数字,乃是曹操在6十6年人生中不懈耕耘所得,其早年的子嗣状况却是另1番光景。
在兴平元年(194)即曹操4十岁时,他的子嗣可考者寥寥,唯有曹昂、曹铄、曹丕、曹彰、曹植;余者皆不可考。
曹昂生年不详,建安2年(197)战死之前,被记载为“弱冠举孝廉”。
丰愍王(曹)昂字子修。弱冠举孝廉。--《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弱冠即士人在2十岁时行成人礼,乱世可以从权,时间往往提前。
照此推断,曹昂战死时,应在2十上下,兴平年间(194-195)则年龄更少。
曹操庶长子曹丕,彼时(194)不过7、8岁;曹彰、曹植与丕同母,年龄更幼。曹铄与曹昂同母,虽有子但“早薨”,可知彼时其健康状况亦不会很理想。
相殇王(曹)铄,早薨,太和3年追封谥。--《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换言之,曹操迈入4十大关时,其子嗣中唯曹昂稍长,余子皆幼弱,且诸子健康状况堪忧。
除曹铄外,卞氏幼子曹熊亦“早薨”,可知也是百病缠身。至于有神童之名的曹冲,彼时(194)尚未出世。
这里需要另外解释曹均、曹整的年龄问题。
建安4年(199)曹操与张绣联姻,“为子(曹)均取绣女”;建安8年(203)曹操又与袁谭联姻,“为子(曹)整与谭(女)结婚”,貌似曹均、曹整彼时皆已成年,实际不然。
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曹)均取(张)绣女,拜扬武将军。--《魏书张绣传》
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曹)整与(袁)谭(女)结婚。--《魏书武帝纪》
曹均、曹整生年均无载,而曹整“(建安)2十3年薨,无子”。古人成婚甚早,而曹整无子,当为早逝,可知与袁谭之女成婚时其年龄甚幼。
郿戴公子(曹)整,奉从叔父郎中绍后。建安2十2年,封郿侯,2十3年薨,无子。--《魏书武文世王公传》
曹操向汉献帝嫁女时(213),亦有“少者待年于国”的记载,如上官皇后故事(上官氏6岁与昭帝成婚)。
秋7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魏)公3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魏书武帝纪》
按《汉代婚丧礼俗考》,两汉女子的正式成婚年龄可低至十3,如明德马皇后(汉明帝刘庄的老婆)故事。
可知彼时(213)曹操向汉献帝进献的3位妃嫔,不乏幼弱者,因此被迫“待年于国”。
皇室婚姻尚且如此,士人婚姻情况可知。
由是选(马)后入太子宫。时年十3。--《后汉书皇后纪》
有鉴于此,曹均、曹整等人出于政治目的而与曹操的政敌“结婚”,只代表双方通过婚约缔结同盟关系,不代表他们已经成年。
按现存史料推断,在曹操4十岁时(194),此2子很可能尚未出世。
建安2年(197)曹昂战殁,而庶子中年龄最长的曹丕“年十岁”,不堪政事,曹氏集团竟面临后继乏人的窘状。
是时,年逾4旬的曹操,失去了唯1的成年子嗣。按《荀彧传》,曹昂死后,曹操“出入动静变于常”;按《魏略》,曹操临终前仍在对曹昂之死耿耿于怀,丧子之痛可见1斑。
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魏书荀彧传》
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假令死而有灵,子修(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魏略》
彼时(197)不仅曹昂战殁,曹丕也险些遇害。按其自述,张绣之乱时他虽年仅十岁,但亦随父从征,“乘马得脱”,侥幸免死。若曹丕亦战死,后果不堪设想。
时余(曹丕)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典论自叙》
曹昂之死的教训是深刻的。它令曹操意识到,生逢乱世,子嗣无论长幼,皆随时可能亡于非命。若想避免绝嗣之隐患,唯有广布恩幸,开枝散叶。
从现存史料看,曹昂之死带来了1连串的连锁效应,客观上加速了曹操广纳人妇,广布子嗣的历史进程。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