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凉州春意暖,铁蹄踏阳关4
但话说回来,赵旻在心中建立这个“人才库”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
赵旻是为了他的亲生儿子刘嗣。
赵旻这个“人才库”有1个共同特征,就连年龄最长的王基、孙韶,也仅比刘嗣长十岁左右,而年龄最小的全琮,比刘嗣小十岁多1点。
换言之,这些人都算是刘嗣的同龄人。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自己的亲儿子,赵旻也是拼了。
赵旻在日理万机(注意这是正经的)之余,还要教徒弟,何况赵旻心目中的徒弟无1是寻常之辈,所以赵旻有多拼可想而知。
总之…
自这1夜开始,赵旻便注定要为儿女奋斗大半辈子。
于是乎,接下来的数日,便在赵旻及卫府众人的忙碌之中渡过。
卫府铁骑休整3日后,夏侯渊、曹纯、李通、张辽、李典…等等猛将便开始率军在姑臧城周边训练、演习…
顺便也帮助周边杂胡修建屋舍、牧场,开垦荒田。
卫府的兵卒们几乎都是农民出身,在许都时也曾参与军屯(军队屯田),是以他们对农活儿驾轻就熟。
就在卫府铁骑发扬光大“南泥湾精神”之时…
卫府1众文臣也同样忙碌不休。
屯田新政发布并落实后,姑臧城成了凉州的新中枢。
凉州大小政令、军令,在这十余日内几乎皆由姑臧城发出。
万幸姑臧城恰好位于凉州正中心、而靠近关中的汉阳3郡又早已开始胡汉融合,否则河西4郡、安定、金城2郡势必将因长安城过于遥远而政令不通。
早在前年、即建安5年年底,赵旻便将3辅纳入凉州、并将长安定为凉州刺史部新治所。
尽管凉州牧宠哥在去年年初时,便已不在长安办公,而是先后转到大散关、姑臧城处理凉州事务。
注意:姑臧城,便是后世的武威市。
综上,在这十余日中,1直率部众随卫府猛将行动的休屠王…至少看到了姑臧城周边那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姑臧城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因祁连山麓那源源不绝的冰川雪融水之故,此处地理环境极为优越。
是以,此地很快便屋舍俨然、鸡犬相闻,青青牧场以木栅、木门相连。
兼且,随着无数无主荒田被数万兵卒用3铧犁开垦、并用手摇式起重机、耕牛牵引播种机施足腐植酸底肥后,成片成片的田垄,皆种上了粟。
可以预期,最多两年,揟次县、鸾鸟县、休屠县、苍松县、鹯阴县等等姑臧城周边诸县,皆将变得生机勃勃、人烟稠密。
再次强调:汉末的丝绸之路,绝非影视中那茫茫黄沙、大漠驼铃之景,而是水草丰茂、绿洲处处、仅有极少数荒漠的瑰丽奇景。
西北地区沙漠化变得严重,恰恰是因为3国魏晋南北朝连年战乱而导致。
因为凉州是天然的内卷之地,西域尤甚。
关于汉末西域之美、内卷之严重,后文自会提及。
此外,凉州士人们也满载财帛、屯田物资,6续返回各自的家乡推广、实施新政策。
在这十余日中…
江东同样发生了剧变。
那1日,张飞如猛虎下山1般,率军冲向大末城后…
几乎未遇到任何抵抗,便轻而易举地进了城。
关羽、张飞2人说得1点儿都没错,会稽郡看似富饶,实则因土地兼并严重而贫富差距极大。
更何况这些年来,百姓们早已对“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这1幕司空见惯。
是以,除有数的数百大户部曲稍作抵抗之外,张飞率军1路顺利冲进大末县衙后,便斩了无道县令之狗头。
正如先前关张2人之对话1般,2人占据大末县后第1件事,便是召集当地大户,1番恩威并施后…
2人责令大户分出1少部分土地予平民,并发放县衙储备的军粮。
与刘关张3人前期那暴虐的风格不同,关张2人早已通过前期的经验教训,学会如何与士族豪强实现合作共赢。
反正对于会稽郡士族豪强而言,无论孙家还是刘备,都是侵略者,刘备1方既然比孙家更会做人,也更能打仗,他们为何不倒向刘备这1方呢?
于是乎,安抚大末县士族豪强、并与其众共推新任县令之后,关张2人在十余日之内便火速攻下乌伤(义乌市)、诸暨2县,并悄悄逼向会稽郡郡治山阴县。
由于孙家对会稽郡的统治,并没有如孙权预料之中那般稳固,故而同样被孙权授兵的贺齐、董袭2人,尚不知半个会稽郡已落入刘备之手。
1言蔽之,分别屯驻于山阴(绍兴)、余姚(宁波)2县的贺齐、董袭2人,即将面临人生中的1项巨大考验。
在姑臧城众人忙碌十余日之后…
2月晦日(华历当月最后1天,与旦日又称朔日相对),赵旻突然召集1众臣属、兵卒返回姑臧城。
兵卒们披星戴月地忙碌了小半个月,固然需要休整,然而…
卫府1众猛将文臣,却不清楚自家主公为何突然召集他们开会。
待众人齐聚于武威太守衙署大堂中,见到某人之时,方才恍然大悟!
然后…
除不认识那人的诸曹、夏侯氏之外,卫府众人,包括曹彰曹植2人在内,纷纷向那人行礼。
“元直(叔父、师兄),多日未见,别来无恙?”
石韬、崔州平2人,更是激动万分。
昂立于堂中之人,正是身高近8尺、头戴刘氏冠、身着玄色深衣、腰悬长剑的徐庶徐元直。
赵旻这时方才自后门走入堂中,其人身后…
赫然正是俊朗英武的张任张公责。
与徐庶不同,张任头戴盔枪插着鹖翎(褐马鸡尾羽,秦汉武将骄傲与荣誉的象征)的兜鍪,身披铁甲,腰间悬着赵旻送给其人的那把碳钢环首刀,伴随着“嚓嚓”甲叶声,亦步亦趋地跟在赵旻身后。
认得此2人的卫府众人,登时皆愕然。
此2人现身于此…
莫非2关有何变故不成?
赵旻不给自己臣属自由想象的时间,其人呵呵1笑。
“诸君不必惊诧,元直及公责之所以至此,皆因归远侯已抵达阳关之故也。”
说着,赵旻看向徐庶。
徐庶见人群中有自己的两名师弟(石韬和崔州平),又有数名不认识之人(诸曹、夏侯氏),于是其人向这些人作揖后,复又向自己认识的同僚躬身行礼…
最后,徐庶向赵旻深深1揖,于堂内朗声道。
“主公、诸君,归远侯欲在阳关之互市宣扬我皇汉国威、重设西域都护府之必要,故庶与公责匆匆而来,请主公及诸君尽速赶赴阳关,与归远侯1同重设西域都护府。”
满宠闻言,当即压低声音吩咐其人麾下治中从事庞淯。
“子异,即刻关闭并把守门户,旁人无故不得接近此地!”
庞淯虽诧异地望了满宠1眼,但还是果断领命行事。
果不其然…
当庞淯禁闭大堂门户之后,便听自家使君呵呵1笑…
“元直何必遮掩?有话不妨明言!”
徐庶的声音随之传来。
“伯宁兄果有高才!庶佩服!既如此,庶便直言相告…”
说着,徐庶神色肃然起来。
“主公、诸君,西域诸国并非皆愿受我皇汉管辖,康居、乌孙2国甚至对我皇汉颇存敌意。
故前几日归远侯于互市宣讲重设西域都护府之必要时,便曾因此与西域胡人争执,若非公责反应神速,或许将有冲突亦未可知。
有鉴于此,庶与公责匆匆至此,以提醒主公、诸君务必小心行事。”
【作者题外话】:俗话说得好,以德传家,可传十世;以地传家,可传百年;以富传家,不过3代。
所以,赵旻提前为自己亲儿子准备好人才库,绝对是明智之举。
这1章,咱们聊1聊毌丘俭。
与其余两叛不同,毌丘俭是真正出于忠心,他的目的也是为了复兴其人所效忠的曹魏、报答明帝曹叡之恩。
毌丘俭感明帝之顾命,故为此役。古人有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若毌丘俭可谓不愧也。
毌丘俭是3国时代的重要人物,他与文钦共同策动了正元2年(255)的第2次淮南叛乱。
“淮南3叛”是曹魏的地方督军在东南1线6续发动的、针对司马氏的军事行动。所谓“叛乱”之名是西晋代魏之后强加的,如果从曹魏的角度而论,它显然是拨乱反正的义举。
不过虽然3次叛乱的首脑均打着讨伐司马氏的旗号,他们之间的联系却并不高。
发动首叛(251)的王凌,拥立楚王曹彪,包藏祸心,试图成为司马懿第2;至于发动3叛(257)的诸葛诞,乃是镇压文钦、毌丘俭的急先锋,只是由于被司马昭夺权才被迫起事,实属司马集团的内讧行为。
3次叛乱中,唯有正元2年(255)毌丘俭与文钦发动的军事行动纯粹出于匡扶魏室之目的。因此2人在后世获得的历史评价,也相对最为正面。
关于此役的始末因由与战争过程,史书所载甚明,本文便不再重点论述。本文主要谈1谈毌丘俭在战争前夜的动员檄文。
毌丘俭起兵之前,曾撰写了1篇千余字的讨贼檄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许多内容可以与《3国志》的记载相互印证,同时又反映出魏廷高层的内在矛盾,具备极高的分析价值。
毌丘俭与文钦起兵(255)的直接原因,是正元元年(254)权臣司马师诛杀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又废黜魏帝曹芳,不臣之迹昭然若揭。
庚戌,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等谋废易大臣(指司马师),以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事觉,诸所连及者皆伏诛……秋9月,大将军司马景王将谋废帝,以闻皇太后。--《魏书齐王纪》
其中夏侯玄是故大将军曹爽的表弟,李丰是魏明帝的亲家,张缉是曹芳的岳父,3人均属于铁杆帝党。
夏侯玄等人被杀的余震尚未平息,曹芳被废又再掀波澜。
曹操在世时曾说过“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汉献帝曾多次试图反抗曹操,曹操却始终矫情忍性,没有对刘协动手。
太祖拒(王)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王沈《魏书》
但司马师显然不具备曹操的能力与威望,因此在听闻张缉、李丰试图利用夏侯玄取代自己的计划后,立刻便发动政变,将魏室党羽1网打尽,连魏帝也被1并废黜。
毌丘俭年轻时曾在曹叡的潜邸中效力,在曹叡登基后(226)又颇受重用,因此他对司马师废黜明帝嗣子的行径,自然是难以容忍。
(毌丘)俭袭父(指毌丘兴)爵,为平原侯(指曹叡)文学。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以东宫之旧,甚见亲待。--《魏书毌丘俭传》
与毌丘俭共同起兵的文钦,是谯沛子弟,祖孙3代在魏为将,深受曹爽宠异。早在曹爽被杀时(249),文钦便对司马氏心存怨恨,遂借曹芳被废的契机(254)与毌丘俭1并起兵,替故主复仇。
曹爽以(文)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踰前……自曹爽之诛,钦常内惧。--王沈《魏书》
当然,毌丘俭等人起兵还存在另外1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司马懿已死,司马师掌权未久,并不具备乃父的政治威望。
司马师的资望很浅,他在明帝时期曾因卷入“浮华案”而遭废黜,不见叙用,直到明帝死后(239)始为散骑常侍。
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预焉。--《魏氏春秋》
魏景初中(特指曹叡死后、曹芳未改元的景初3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晋书景帝纪》
司马懿死后(251),吴将诸葛恪曾讥笑年过4旬的司马师“幼弱”,反映的便是这1历史背景。
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指司马师)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吴书诸葛恪传》
1言蔽之,司马家族的权力更迭,是毌丘俭起兵的历史背景;
魏帝曹芳被废,则是毌丘俭起兵的直接原因。
曹芳可是由曹叡所立、并将其珍而重之托付于当时重臣的。
所以,在受明帝曹叡之恩的毌丘俭看来,曹芳决不可废!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