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桃杀三士,河北种祸根1

  潼关这道最大的防线之所以“大”…
  是因为镇守之人的平均年龄最大:
  镇守潼关的娄圭、段煨2人,平均年龄已过花甲。
  长期活跃于关中的段煨在结束荆南4郡的任务之后,因担心袁绍绕行蒲坂津过潼关,故主动请缨、率自己的1部千余亲卫,驻守于彼处。
  蒲坂津是黄河在渭南流域的1处军事要津,历史上凡是潼关失陷,几乎皆是因敌军由此处绕过潼关攻入关中。
  潼关其实…就是1处极为典型的马奇诺防线。
  与历史上的命运截然不同,老干部段煨在主动交出部曲、进入退休生活后,缺人可用的赵旻终于还是返聘了老狐狸段煨…
  当然了,赵旻也不差段煨这两千石的工资。
  就在赵旻召开会议的同1天…
  段煨突然返回了潼关。
  另外1个老头儿、比段煨略年幼的娄圭亲自出关城相迎。
  “忠明兄早应返潼关,某早知袁本初绝无可能偷渡蒲津。”
  行色匆匆的段煨之所以返回潼关,却并非因其人确定袁绍不会再攻打关中,而是…
  “子伯,兄骤然至此,非因此事耳,伯宁遣心腹送来密信称:西域乌孙国王子将率使臣赴许都向天子朝贡。”
  娄圭耸然动容。
  “西域乌孙国王子?这…岂非乌孙国公主之兄长?”
  没错,正是赵旻的大舅哥之1,代表阿不满金向刘协朝贡、称臣。
  其人恐怕还有另1个目的:
  政治镀金!
  前文已提及,乌孙国的国体大致与匈奴相似,皆为各部部族联合尊奉某1部大酋为主。
  也就是说,无论那虽如勾践1般、却壮志未酬的乌孙故国主,还是那为国献身、胸有锦绣的高士乌孙国相,其实都是乌孙某个大部族的酋首。
  阿不满金父子当然也不例外。
  阿不满金虽看似仍在壮年,实际上其人已年近5旬,在游牧民族之中,其人实则离退休已不算太远。
  所以,在阿不满金默许、甚至是暗中鼓励之下,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依嘉娜丽的大兄便发起了这次朝贡大汉天子的行动。
  以游牧民族那极度重男轻女的习俗,依嘉娜丽的大兄当然不可能是为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而来。
  当然了,西域大都护满宠或许能猜到其中内情,但无论段煨还是娄圭,都不可能得知此事。
  满宠也不可能在信中明言此事。
  对于视自己为西域牧的满宠而言,寥廓千里的乌孙国,也只不过相当于其人治下的1个大郡罢了。
  大郡的郡守儿子来许都朝贡天子,满宠其实并未将此事太放在心上。
  但话说回来,此事终究意义非凡,所以,对此事理应具备的面子事儿,满宠1样不落。
  时隔多年,又有西域大国向大汉称臣,当然意义非凡。
  宠哥虽然对大汉没什么感情,甚至不在乎究竟是姓刘的还是姓赵的做天子,但因此事关系到与其人亦主亦友的赵旻…
  所以宠哥虽然对此不甚在意,但还是给了乌孙国王室应有的体面。
  其人派出李典、马岱2人沿途护送乌孙国使团,并先1步遣心腹将此事告知沿途官府,并郑重其事地说明此事之非凡意义。
  满宠安排李典、马岱2人沿途护送乌孙国使团,便充分证明了宠哥心思之缜密:
  马岱长年活跃于凉州,说着1口地道西府话,还能说几句佉卢语,与乌孙国使团沟通不存在任何障碍;
  而且马岱从未到过许都,其人正好借此机会见从父马腾,还能顺便到卫府认认门儿、加强1些归属感。
  至于李典…
  且不说李典、马岱2人年龄与乌孙国王子相仿,更不提李典又出身于兖州大族、兼资文武,只说…
  李典是满宠老乡,这便已足够。
  宠哥和典哥都是兖州山阳郡人,而且2人的老家钜野县、昌邑县(这2县都是后世山东菏泽巨野县)还是隔壁县。
  宠哥此举,颇有提携后生之意…
  宠哥已逾4旬,典哥不过2十出头,2人差了1辈…尽管宠哥如今还是个老光棍。
  但如此1来,无论于公于私,典哥都必须尽职尽责,才算对得起老乡宠哥的提携。
  综上所述…
  段煨在得知此消息后,便急匆匆赶到了潼关。
  段煨将此事告知娄圭后…
  注意:这俩老头儿都是老狐狸!赵旻放他俩驻守潼关,足以高枕无忧。
  于是乎,娄圭娄老头儿在听过段煨简要解说之后,忍不住倒吸了1口凉气。
  “忠明兄,兹事体大,兄确应即刻赴许都!然则…”
  老干部段老头儿嘿嘿1笑。
  “子伯勿忧,此番乌孙国使团必携大量贡品、车马至许都,某等对外宣称此为西域胡商至许都货殖即可!”
  这俩老头儿有1个算1个,都是老银币!
  娄圭仍旧愁眉不展。
  其人抚着花白的胡须。
  “然则…忠明兄,若乌孙国王子欲在许都长住,某等又当如何宣称此事?莫非…称乌孙国欲与我皇汉长期货殖?”
  段煨哑然失笑。
  “子伯,此事不劳你我费心,主公自有定计。”
  娄圭闻言也失笑起来。
  老头儿向老干部作揖道:“既如此,便由弟为兄饯行。”
  老干部呵呵1笑,抱拳还礼。
  “有劳贤弟!”
  同1时间,官渡大营内。
  赵云听罢董昭派出的斥候汇报后,霍然而起。
  “如此说来…袁本初今岁、甚或来年必不会再南犯朝廷?”
  那斥候深施1礼。
  “回右将军,公仁公之意正是如此。”
  赵云颔首。
  “甚善!你且回禀卫将军、太常2君,云即刻便令大军拔寨、今日必将返还许都!”
  那斥候再次行礼后,便匆匆离去。
  云哥昂然而立,目送斥候远去后抚须微笑。
  “大汉将兴!大汉将兴焉!”
  是日,段煨匆匆自潼关赶赴许都;
  赵云则于戌时返回许都。
  接下来两日,赵云、赵旻叔侄终于难得地享受起哄孩子的天伦之乐。
  赵云之子、赵旻的幼弟已出生,赵大娘亲自取名为赵晗。
  赵云与蔡琰自成亲后便始终举案齐眉、琴瑟和鸣,有了儿子之后两口子感情更加甜蜜。
  因赵云之故,历史上那可怜的蔡文姬,已不复存在。
  赵旻与张凝的儿子由赵云赐名为赵贤,赵旻与孙尚香的儿子同样由赵云取名。
  这孩子虽为庶出,但依然被赵大娘、赵云编入族谱列为嫡子,赵云为其人取名赵赋。
  赵旻与杨樱月的女儿,是由赵云…正妻蔡琰取名,名为赵贻。
  细心的诸君应该已看出来:
  赵旻、赵虎、赵甲、赵旭虽1贯与赵贲以兄弟相称,但实际上与他们同族的赵贲,比他们矮了1辈儿。
  此外,赵旻的胞姐赵晨与其人夫婿,也搬到了距赵府不远的1处宅院。
  这几日,赵旻固然在诸位妻妾之间忙得团团转,但赵云同样也1刻不得闲。
  其人在许都、陈留之间打了个往返…
  赵旻有儿子出生,总要有人通知迁至陈留的常山赵家1众耆老们吧?
  为此,常山赵家的现任族长赵震,还专程跟随赵云赶到了许都。
  在赵震看来,同时拥有常山赵家、江东孙家血脉的赵赋,或许真有武学不定。
  做为族中长辈,赵震当着赵大娘的面儿,宣布待赵赋满6岁后,便要随他苦练武艺。
  将门虎女、天真单纯的孙尚香对此毫不反对。
  与心机满满的伏寿、步练师不同,香妹子从未想过让自己儿子争赵家家产。
  何况赵震身为当世武学大宗师兼常山赵家族长,自然是自己儿子最好的老师。
  3日时间就这么匆匆而过。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这1章咱们继续说汉末3国的奇闻轶事。
  在权力合法性的构建中,同1种神物,究竟代表“灾异”还是“祥瑞”,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需要。
  龙凤是中古时代的神祇,与谶纬符命、天人感应相结合。历朝皆视作“大瑞”。1旦龙凤降世,往往伴随着祭祀、改元乃至大赦天下。
  有趣之处,是龙凤虽为祥瑞,在中古时代,却又经常被视作“灾异”。
  3国时期,将龙凤视作“妖孽”的情况亦不罕见。
  曹叡时曾因“神龙见于摩陂”,而改元“青龙”;但此举遭到后世史家讥讽,称其为“亡国之兆”。
  曹髦时有飞龙降世,亦被看作“龙困井中、皇权衰微之象”。
  孙皓时有彩凤云集,为此改元“凤凰”。
  这又被后世史家骂作“其非凤凰、实乃羽孽之属”,将出现在孙吴的灵物、贬低为妖兽。
  龙凤本至祥之物,在不同立场的语境中,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其实道理相当浅显且简单。
  神话、谶纬、符命体系,本就是“天人感应”系统下的组成部分。
  这个系统是统治者为了愚弄百姓而编造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皇权。因此,“人间异象”的最终解释权,不在民间,而在官方。
  简而言之,对同1件事,上位者可以根据自身立场,随意做出解释,借以维护统治权威。
  至于龙凤之属,到底是“神物”还是“妖孽”,反倒无足轻重。
  曹叡的“屡易制度”
  对制度的改易,本质是统治者“试探自身权威”的手段。
  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2代皇帝,第3代统治者。
  明帝在位时,对“改元”、“改历法”乃至“改宗”之类的事物,尤其上心。其在位十3年间,年号3易,分别为:太和、青龙、景初。
  明帝又是少有的实行“殷历”的君主。历史上大多数君王实行“夏历”。
  注:不同历法的区别,主要在于“以几月为1岁之始”。夏历以正月(1月)为岁首,殷历以十2月为岁首。
  明帝不仅痴迷于修改历法,甚至连曹魏的祖宗都要改。
  最初曹魏钦定“宗邾子”(周代曹氏封国),但曹叡竟改为“宗帝舜”。
  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王沈《魏书》
  明帝从高堂隆议,以魏为舜后。夫以1代之君而3易其祖,岂不可笑?--顾炎武《日知录》
  实际帝舜是“有虞氏”(1说姚氏),与曹氏8竿子打不着。
  曹叡对年号、历法等系统的修改,并非4意妄为,本质是在宣示其统治权威。
  历法、年号实际是“天人感应”下的重要构成部分。历法与“日月星辰的变化”息息相关。
  天象、异象被视作神祇对人间君主的告诫,年号则往往是君主对“神谕”的反馈。诸如祥瑞降世,通常会改易年号,诸如青龙、黄龙、神龙、5凤、天凤、神爵(雀)1类,皆如此。
  星象的变化,又被视作天神对世俗君主的警示或褒奖。史官、天官对天文的观测记录,主要用来预测王朝走势,与“近代天文学”几乎毫无联系。属政治学范畴。
  曹叡“修改历法”、“修改年号”乃至“修改祖宗”等1系列离经叛道的行为,实际实在展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大概与其出身有关。
  曹叡是文帝庶长子,生母甄氏失宠被杀,故久不得立。
  (曹叡)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魏书3明帝纪》
  曹丕在位的7年间(220-226),储君之位1直空缺。
  直到曹丕病重不治,才在弥留之际立曹叡为太子。
  因此,曹叡登基之初,其法统是很不稳固的。
  曹叡第1个年号“太和”用了7年(227-233),“青龙”用了4年(233-236),“景初”则用了3年(237-239)。
  注:太和7年(233)春改元青龙,故该年有两个不同年号。
  其改易年号,是在执政7年之后;而改宗之事,则发生在其掌权十年之后。
  换言之,曹叡在权力稳固后,便开始借修改律法、历法、年号等行为,来试探群臣、同时炫耀君权。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