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荆士达许都,孔明至丹徒5

  赵旻激动之下,当即召集卫府群臣议事。
  因事发突然,故而参会人员并不多。
  但这并不重要。
  与赵旻遇刺养伤之时不同,其人即便今夜便开始入宫值守,白天时也可以自由出入宫城。
  伏寿只是气不过赵旻夜夜左拥右抱,所以想让爱郎每晚独陪她1人罢了。
  再者说来,刘协恐怕还巴不得,赵旻多见见刘嗣受1受“打击”呢。
  遑论自赵旻在河北大胜袁绍、迫使其人缔结十年内互不侵犯盟约之后,天下便已短暂太平。
  会上,赵旻简单为众人讲述了1番,荆襄豪士近期率荆州归汉之事,又与程昱、荀攸、董昭、诸葛瑾、周瑜等等重要谋士分析了1番此事前因后果后,会议便宣告结束。
  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商讨大事以及过年过节等特殊时期之外,卫府会议的召开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刻钟。
  会议结束之后,邓芝被桓阶叫去叙旧。
  2者都是荆州士族出身,年龄相差不超过十岁,之前又都听说过彼此之名,正好借此机会拉近1下感情。
  董昭、周瑜2人,则随苟哥进了书房。
  3人坐定之后,董昭便忍不住出言相询。
  “主公,而今已近腊月望日,主公以为,西域诸国使臣当于何时进宫向天子朝贺?”
  苟哥不假思索道:“公仁公以为,待荆州豪士之使前来之时如何?”
  董昭、周瑜2人同时称善。
  后者作揖道:“主公,瑜以为,西域都护府重设之事,以及卫府于邺城城下大胜袁本初之事,恐瞒不住有心之人,主公届时不如索性公诸于众如何?”
  苟哥同样不假思索道:“公瑾兄长所言极是!诸葛孔明恐怕已猜到真相!既如此,我便堂而皇之公布此事!”
  董昭复又拱手问道:“主公,若如此,来年卫府是否有战事?”
  苟哥摇了摇头。
  “公仁公,而今凉州、江南暂安。我窃以为,卫府应励精图治、积蓄实力、稳固河北及青州,以待河北生变为善。”
  苟哥的意思是,天下好容易消停1年,如非必要,卫府就不要再主动发起战争了。
  尤其是在,黎阳、内黄、赵国和青州刚刚到手,统治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
  别忘了,苟哥主动发起北伐之战的目的,是为了以战止战。
  董昭长长出了1口气。
  做为赵旻的萧何,董昭这个总后1把手,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尽情积攒钱粮了。
  而这,也恰恰是赵旻敢于1统大汉的底气所在。
  与历史上的曹操不同,赵旻雄厚的经济基础,足以支撑其人南征北战、1统4方。
  尽管赵旻这个苟哥时常认为,自己的经济实力始终都不够雄厚。
  周瑜抚须沉吟片刻后,突然向赵旻作揖。
  “主公,若刘玄德与孙仲谋结盟,暗中图谋荆州,又当如何?”
  原本志得意满的苟哥闻言,忍不住倒吸了1口凉气。
  历史上,孙刘联盟威力到底有多大,苟哥比周瑜还要清楚。
  尽管诸葛瑾、周瑜、鲁肃、太史慈4人,如今都在卫府麾下。
  于是乎,苟哥如临大敌1般,看向周瑜。
  “不知公瑾兄长有何妙计?”
  周瑜见自家主公兼连襟儿如此紧张,忍不住莞尔1笑。
  “主公不必如此心忧,孙、刘2人皆对荆州虎视眈眈,故而纵使2者结盟,亦不过出于自保之权宜之计耳。
  正所谓以利交者,利尽则散;以势交者,势败则倾。孙刘2者间貌合而神离,主公只要不对2者施压,2者便断无合作出兵、共取荆州之可能。”
  没错,历史上,曹老板恰恰就犯了这个错误。
  周瑜继续侃侃而谈。
  “主公,而今,徐公明、甘兴霸2人坐镇江夏,而长沙桓氏之子弟协助主公治理长沙、0陵2郡,孙刘2者皆不敢主动挑起事端。是故,主公应先安2者之心。”
  苟哥瞬间便领悟了周瑜的意思。
  而且,苟哥很快便想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做。
  在孙权麾下,存在着3股势力:
  即孙坚旧部、淮泗集团、江东土著。
  其中孙坚旧部与淮泗人(徐州刺史部及扬州刺史部的江北地区)同为流寓人士,立场比较接近,大抵可以视作同1阵营;
  而江东土著则属于另1阵营。
  汉末察举制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
  即士人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郡功曹、州治中、州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在东汉被称作“正途”。
  而脱离本籍的士人,无法依靠察举制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公赏识,从而获得1些“伪职”。
  由于汉末朝廷之崩溃,以及刘协被禁锢、无法自如颁布政令,汉末许多士人,都是通过投靠军阀而出仕的。
  这种根源因素,迫使孙权麾下的淮泗集团、孙坚旧部,为了维护自己在江东的既得利益,不得不与敌人抗争到底。
  因为他们都是脱离本籍、无法享受察举制红利的流寓士人,他们所得到的1切,皆来自于自己所投靠的军阀。
  遑论继承了孙策遗志的孙权,本就胸怀大志、誓要成就帝王大业。
  至于4处流窜且“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刘备及其人之麾下群臣,当然更是如此!
  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赤壁之战的背后,实则是红果果的利益之争。
  历史上,曹操就是这么输的,而且曹老板输得1点儿都不冤。
  1言蔽之,只要赵旻向孙权、刘备施压,那么必然会换来2者的殊死1搏,而且是同仇敌忾、上下齐心的殊死1搏。
  强如赵旻,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话说回来,赵旻要破解孙刘联盟,甚或是两者麾下的同仇敌忾…其实也不难。
  他不但手握天子,而且可以用刘表父子来打样。
  综上所述,苟哥试探地问董昭、周瑜2人。
  “公仁公、公瑾兄长,我若厚待刘表父子、讨诏封其3人为侯,再讨诏征辟刘表麾下之流寓士人出仕,如此是否可行?”
  周瑜笑着行礼。
  “主公英明,如此甚善!”
  董昭则忍不住喝了1声彩。
  “若如此,则天下之英才岂非竞相投效主公乎?”
  苟哥笑着颔首。
  “便如此!”
  周瑜又1次向赵旻作揖。
  “主公之策虽妙,然则…孙刘2人皆雄心勃勃之辈,故而主公仍需厉兵秣马、当做足万全之准备为善!”
  苟哥虚心纳谏。
  董昭却有些沉不住气了。
  “公瑾,无论如何,来年最好不可有战事!今岁主公出征西域、安定江南、讨伐河北,加之供给凉州发展所需,致使卫府钱粮靡费极高!
  来年若仍有大战,某唯恐卫府将入不敷出、将来又何以支持主公1统大汉?”
  董昭这个卫府大管家,最担心的还是钱粮、辎重等物资储备问题,尽管这时代没有“财政赤字”这个概念。
  周瑜会心1笑。
  “公仁公不必心急,瑜自当尽力保证,来年无任何战事!”
  董昭颔首后不再多言。
  苟哥看了看窗外天色,骤然站起身。
  “已近酉时,我须速速进宫值守巡夜,公仁公、公瑾兄长,明日辰时我等再行商议如何?”
  董昭、周瑜2人对视1眼、同时笑着向苟哥行礼。
  “主公对汉室忠心耿耿,何愁天下士人不归心?”
  尽管汉末皇权世俗化、郡国本位化、士大夫家族化已极度严重,但无论如何,汉室正统的观念还是深入人心。
  金刀之谶影响了数百年。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曹操当着伏寿的面处死怀孕的董贵人,此事对伏寿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自此,伏寿便对曹操极为惧怕,甚至因惧生恨。
  但在说起伏寿对曹操的报复手段之前,还是要先说1说刘勋。
  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勋当为东汉琅琊国宗室。
  东汉初年,刘秀封幼子刘京为琅琊王,这1支脉遂于此地开枝散叶。按刘勋籍贯琅琊,当为刘京后裔。
  琅邪孝王(刘)京,建武十5年封琅邪公,十7年进爵为王。--《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两汉魏晋时期,士人1旦远离故土,往往在数代之后便“著籍当地”。举例而言,《光武帝纪》称刘秀籍贯南阳,但刘秀的直系先祖为长沙王刘发,刘发的直系先祖又为丰沛出身的刘邦。不难看出,即使是宗室,也时常根据侨居之地改易籍贯。刘勋著籍琅琊,应从此例。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9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刘)发。--《后汉书光武帝纪》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汉书高帝纪》
  另外根据《刘晔传》,可以确定刘勋的宗室身份。因为《晔传》称传主“睹汉室渐微,己为支属,不欲拥兵”,因此“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刘晔在汉末乱世担心受到宗室身份的拖累,便将自己的部曲转交给同在扬州割据的刘勋;刘勋无所忌讳,遂欣然纳之。按刘晔为“汉光武子阜陵王(刘)延后(裔)”的出身来看,与刘晔合作并拥兵的刘勋,必为宗室无疑。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魏书刘晔传》
  刘勋在曹魏“贵宠骄豪”、“贵震朝廷”,还参与了建安十8年(213)针对曹操的劝进运动,且在群臣班次中力压夏侯惇,可见他于魏当有大功。
  于是中军师陵树亭侯荀攸、前军师东武亭侯钟繇、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平虏将军华乡侯刘勋……伏波将军高安侯夏侯惇……等劝进。--《劝进魏公表》
  然而如此重要的人物,在《3国志》中竟全无列传,记载寥寥,且多数围绕其早年割据庐江的事迹(附逆于袁术,大败于孙策),以及之后骄纵不法之事迹(见《司马芝传》)。
  如此笔法,存在明显的立场倾向,即刻意抹煞其存在、贬低其地位。
  刘勋的表字与籍贯仅见于鱼豢所撰《魏略》,这是1部私史性质较浓的史书。
  照此推断,不仅陈寿未替刘勋立传,连狗贼王沈(曹魏时期的《魏书》作者)都很有可能刻意忽略其存在。
  其核心原因便是刘勋因“不轨”伏诛,事涉敏感。
  后(刘)勋以不轨诛。--《魏书司马芝传》
  “不轨”是1个色彩强烈的词汇,基本等同于谋逆。
  按刘勋与曹操的亲密关系来看,这种罪名令人十分困惑。
  刘勋的卒年无载,不过建安十8年(213)曹操僭号魏公时刘勋曾参与过劝进,可知彼时尚在人间。
  然而在建安2十1年(216)曹操僭号魏王之时,刘勋却不见记载,应已不在人世。
  照此推断,刘勋当死于建安十8年至2十1年间(213-216),罪名为“不轨”。
  结合历史背景,可以发现在此期间,曹魏与汉廷内部确实曾发生过1起影响深远的政变,即建安十9年(214)的伏后之难。
  (十9年)十1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2皇子。--《后汉书献帝纪》
  此次政变,伏寿被杀,所生2子1并遇害,献帝遭到曹操的进1步惩戒,彻底沦为傀儡。
  此事后文再详细叙述,这里先聊1聊刘勋与伏寿的关系。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伏寿的籍贯亦是琅琊,与刘勋同郡。
  献帝伏皇后讳寿,琅邪东武人。--《后汉书皇后纪》
  伏皇后不仅与刘勋为乡里,还具备强烈的汉室色彩。
  伏后出身琅琊东武,先祖伏湛于东汉初年为大司徒,受封阳都侯(隶属琅琊)。
  而琅琊国先祖刘京于东汉初年受封琅琊,初治莒,后治开阳。
  两家比邻而居,1为勋贵、1为宗室,绵延百年,或为世交。
  建武3年,(伏湛)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后汉书伏湛传》
  (刘)京都莒(县)……京国中有城阳景王祠,吏人奉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便利,京上书愿徙宫开阳(县)。--《后汉书光武十王传》
  伏皇后之嫡母为汉桓帝之女阳安公主。从身份角度看,伏氏家族对刘勋当同时具备“乡里”与“汉室”的双重吸引力。
  (伏)完,沉深有大度,袭爵不其侯,尚桓帝女阳安公主。--《后汉书皇后纪》
  刘勋虽然凭借私交得到曹操的宠信,但并不能改变汉室倾颓的历史大势。
  实际自建安十1年(206)始,曹操便开始大4削弱地方上的刘姓诸侯。同年他废黜了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等8个汉廷诸侯国,只保留了琅琊国,立刘容之子刘熙为嗣王。彼时尚处在刘勋与曹操的蜜月期,此举或有安抚之意。
  是岁,立故琅邪王(刘)容子(刘)熙为琅邪王。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8国皆除。--《后汉书献帝纪》
  至十8年时(213),未详刘熙之封国是否尚存,但曹操僭称魏公(破坏东汉的王、侯2等爵位制)的行径,却明确地宣示了“以魏代汉”的政治计划,这极有可能导致刘勋产生惊惶畏惧之意。
  (董)昭建议:“宜修古建封5等。”……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魏书董昭传》
  这便为以后发生之事,埋下了伏笔。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