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9
安排、布置妥当幽州东部、并州北部的问题及隐患解决方案后,袁绍这才挥了挥袍袖。
“今岁不必再防范赵从文,是故冀州、幽州南部及青州平原国,今岁仍以全力屯田为主!望诸君戮力同心!”
言罢,袁绍在亲卫搀扶之下颤颤巍巍起身。
“至于是否臣服于太子…呵呵,太子而今仍未满3岁,德行如何尚未可知,待太子束发之时再言此事!”
秦汉时期,男子束发为十5岁,换言之,此刻袁绍根本不愿向朝廷投降。
而究其原因…
其实很简单。
袁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焉能如此轻易便拱手让于他人?
赵旻是太子刘嗣的亲爹,袁绍可不是啊!
遑论就连赵旻这个亲爹,在将自己基业转给亲儿子时,都肉痛了好久。
但谁让赵旻宠刘嗣的亲娘伏寿呢!
果不其然的是…
袁绍刚刚走进内宅,刘氏便带着尚未束发的袁尚走了进来。
前文已提及,袁绍与原配所生的长子袁谭,如今任并州刺史(袁绍自封、赵旻默认)、坐镇并州刺史部治所晋阳城(今太原市);
袁绍与原配所生的次子袁熙,如今任幽州刺史(同样为袁绍自封、赵旻默认)、坐镇幽州刺史部治所蓟城(今首都);
而袁绍与续弦刘氏所生的3子袁尚…尽管其人尚未束发、按照惯例不应为官,但袁绍还是自封其人为冀州刺史。
由此可见,袁绍实际上已经立嗣。
因为冀州,始终都是袁绍的基本盘。
此时此地,刘氏长叹1声。
“大将军,时至今日,君仍不愿公开已立嗣之事?”
袁绍同样长叹1声。
“夫人有所不知,公孙度此番来势汹汹,我尚不知其人是否已暗中勾结鲜卑人,故而只能尽遣能臣前往迎敌。
而今公与、正南皆将远征辽西,河北士人势力空虚,若我于此时宣布立阿尚为嗣子…则夫人以为,河南士人可愿善罢甘休否?”
袁绍麾下两大集团中,河南集团拥立袁绍长子袁谭;河北集团拥立袁绍3子袁尚;
至于无欲无求的袁绍次子袁熙,则与两大集团关系皆良好。
以是故,袁绍方才遣河北集团,外加1个同样无欲无求的淳于琼远赴辽西;而遣河南士人郭图、辛毗前往太原郡。
而且,袁绍还赐予自己麾下这些重臣点将之权。
为了避免河南、河北两派之间相互掣肘、乃至于倾轧,袁绍可谓煞费苦心。
但这就造成1个后果:
因沮授、审配即将远征,所以如今在冀州,河北士人缺乏领导者。
但话说回来,袁绍不派沮授、审配是万万不能的,因为若没有沮授、审配这等河朔豪杰,根本无法统率同为河朔豪杰的田豫,以及鲜于兄弟。
而同为河朔豪杰的阎柔、齐周2人,因在并州为官,所以反倒不存在这等问题。
听罢袁绍的讲述之后,纵然刘氏1贯霸道,对此也无可奈何。
几乎与曹植同岁的袁尚,则向自家老爹深施1礼。
“父亲大人请安心疗养,切不可为此而忧心。但使大人身体安泰,孩儿宁可不继汝南袁氏之嗣!”
见袁尚如此懂事,袁绍心中倍感欣慰。
于是袁绍病恹恹的蜡黄脸上,终于露出会心的微笑。
“阿尚有此心,老夫便知足矣!然则,阿尚须知:诸事非但难以趁心遂意,兼且拂乱人心、考验心志!
你应效仿刘玄德,逢乱不惊、迎逆而上、坚忍不拔,如此方可最终成就1番功业!”
诚然如此。论逆境中求存、犹能成就大业,这时代又有何人能及刘备?
张纯张举之乱中,刘备佯死,方可从尸山血海中归来;
投奔公孙瓒后,部曲被田楷、袁谭消耗1空,刘备愤而转投陶谦,不久便为徐州牧;
不过1两年,刘备与袁术争盟淮隅,却被吕布偷了水晶,险些成为部曲腹中之食…
直至如今,刘备占据1州之地,也算是霸业初成,尽管相比于历史,刘备如今的成就差的可怜。
曹操同样如此。最悲惨的时候,曹操身无分文、部曲离散、妻儿不知所踪,身边惟有夏侯惇、曹洪相随,却最终成就霸业。
袁绍虽远不及刘备那般坎坷,却也曾历经十常侍之乱、在界桥之战中也险些被枭首、邺城之乱被黑山贼抄了老家、陈宫及吕布发动的兖州之乱中被曹操败光了家产、官渡之战更是险些输掉了裤衩…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欲练神功,必先…咳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终曾益其所不能。
于是袁尚虚心接受了袁绍的教诲。
这的确是袁绍、曹操、刘备等英雄豪杰流了大半辈子血与泪,方才换来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袁绍教诲3儿子半晌,见刘氏已颇不耐烦,这才停止。
但其人还是忍不住追问袁尚道:“阿尚,你身后为河北士人,故而你绝无可能置身事外,势必将承担我汝南袁氏之重任!
然则,无论遭逢何等险恶之事,你皆须牢记为父今日之言!你可知否?”
袁尚顿首行礼。
“大人尽管放心,大人今日教诲孩儿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之言,孩儿定牢记于心!”
言罢,袁尚向袁绍稽首行礼。
袁绍强撑着扶起自己亲儿子,这才看向早已喜形于色的续弦刘氏。
“夫人,你亦须牢记我今日之言,我1生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凶险重重!孟德、玄德,乃至而今权势滔天之从文皆如此,阿尚若欲成就大业,此为必经之路也。”
袁绍此番言论,颇有些托孤的苍凉悲壮之感,是以刘氏此刻终于不免潸然泪下。
刘氏抽抽噎噎道。
“请大将军…夫君勿忧,妾必悉心教导阿尚,助其成就1番不世之功!”
袁绍微微1笑,轻轻挥了挥袍袖。
“夫人勿悲,不诛公孙度,我决不会轻易离你母子而去。你等且退下,容我清净12。”
刘氏抽泣着盈盈1礼,牵着同样悲啼不已的亲儿子小手,离开了袁绍的卧房。
袁绍目送母子2人离去后,转首看向梅花怒放的庭院,良久后幽幽1叹。
只听其人口中喃喃自语。
“阿谭、阿熙、阿尚,我袁绍虽不才,亦为此乱世1时之雄!你3人可否继我之志,仍需你等竭力而为之!”
曹**后,当世最懂袁绍者,便惟有赵旻1人。
赵旻果然没有猜错,袁绍的的确确是在“养蛊”。
因为袁绍始终担心,无论实力雄厚的河北士人,还是流离半生、才能俱佳的河南士人,都非如今的其人3子可轻松驾驭。
即便是独自率军征战十余年的袁谭,都不能。
遑论河北、河南士人之间,尚且相互倾轧乎?
前者,袁绍之所以杀田丰,主要目的恐怕还是担心,其人3子皆不能驾驭田丰这等倔强之人。
蓦然间,袁绍悲哀地想到1件事:
恐怕此时,河北、河南士人正各自聚集、商议此番出征之事!
1念及此,袁绍再次长叹1声,眼角隐有泪光闪烁。
另1边厢…
诚如袁绍所料。
河北士人、河南士人确实正在各自商议,此番袁绍如此调兵遣将的真正目的。
其中河北士人聚集于沮授府中,河南士人则聚集于淳于琼府中。
尽管河北、河南士人不可能违抗袁绍之令,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们揣摩袁绍的想法。
以这些人之智…
他们很快便剖析出,袁绍此番的的确确存有诛除公孙度、平定并州鲜卑及南匈奴之意。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聊1聊,曾追随刘备却又离去之人,在曹魏阵营中的情况如何。
汉末3国有1个极为特殊的存在,此君便是刘备。
早年转战中原,足迹遍布冀、青、幽、兖、豫、徐、司隶诸州,因此与各地士人均有往来。
这也造成了日后仕宦曹魏的许多人物,均出自刘备集团。
诸如下邳陈登、陈郡袁涣、渔阳田豫、安平牵招、颍川陈群、徐庶等人,均与刘备有旧。
其中田豫、牵招与刘备关系还颇为亲近,曾有死生不易之交。
这群未能跟随刘备继续流浪的士人,在曹营的政治待遇十分值得玩味,除陈群之外,其余诸人均身处“嫌疑之地”,往往有功不赏,甚至遭到刻意打压。
中立派为徐庶与袁涣。
此2人与刘备勾连相对有限,他们仕宦刘备的时间不长,因此在曹魏受到的猜忌也有限。
徐庶在曹操掌权时名位不显,曹丕嗣位之后(220)始发迹,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右中郎将隶属光禄勋,秩阶比2千石,御史中丞隶属御史大夫,秩阶千石,均不及郡守。
(徐)福(即徐庶本名)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略》
曹叡时代,诸葛亮多次北伐,听闻故人石韬、徐庶在曹魏官止郡守、典农,曾叹息感慨,称“曹魏用人,不得其法”。
逮大和(即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徐)元直、(石)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2人不见用乎?”--《魏略》
徐庶被曹丕、曹叡压制的原因很简单。
官渡之战后,刘备转投刘表屯驻于新野,徐庶曾为刘备献计北伐,1度攻至叶县,距许都仅隔着1个昆阳县。
火烧博望坡,若非李典及时救援,袁绍又死得不是时候,别说夏侯惇好险没被刘备、关羽、张飞、徐庶neng死,刘备趁此良机攻下许都都大有可能。
正因如此,徐庶在刘备麾下1度受到器重,还替刘备引荐了曹魏的日后大敌诸葛亮。
徐庶之所以没被曹操杀害,恐怕与“颖川出身”有很大关系。
彼时以荀彧、荀攸、钟繇、杜袭、赵俨等为代表的颍川集团,在曹魏阵营中地位极高,想必对徐庶应有回护。
士人以地域出身为划分,相互举荐,互为表里,属于彼时的习俗,无需赘言。
袁涣是豫州陈郡人,门阀出身,其父袁滂官至司徒。
袁涣本人是刘备在豫州刺史任上(194-199)举荐的茂才,即州1级的储备干部。茂才1岁1举,名额极少,可知袁涣颇受刘备看中。
刘备之为豫州,举(袁)涣茂才。--《魏书袁涣传》
在刘备战败逃亡之后,袁涣滞留曹营。他对刘备心存感激,在刘备死讯(谣言)传到魏国时,举朝皆贺,唯有袁涣不置1词。
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袁)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魏书袁涣传》
汉廷魏国肇始(213)之后,袁涣出任郎中令。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魏书袁涣传》
“郎中令”即“光禄勋”,彼时(213-220)曹魏自置3公6卿,刻意效法古名,与两汉的3公9卿制度相区别。
比如丞相被改为相国、太常被改为奉常、廷尉被改为大理。6卿之外,又有执金吾被改为中尉、大司农被改为大农,如此种种,不1而足。
按两汉制度,郎中令典宫廷宿卫,但是按曹魏制度,中军由中领军与中护军管理。两汉时代遗留的郎中令(光禄勋)与卫尉,已经成为荣衔。
比如当时出任卫尉的,是老将程昱。彼时(213-220)程昱已年过7十,还当街与中尉邢贞“争威仪”,影响恶劣,被罢官归家。
魏国既建,(程昱)为卫尉,与中尉(执金吾)邢贞争威仪,免。--《魏书程昱传》
不难看出,袁涣被曹操放在了1个“位尊而无实权”的地位,当作政治吉祥物豢养。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