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20

  身材颇为高挑的卞夫人此言1出,苟哥便已猜到,袁绍此番非但大获全胜,而且战损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不是袁绍的风格啊!
  绍叔自初平元年(西历190年)鸠占鹊巢、占据冀州时起,便几乎没有打过轻松取胜的仗。
  绍叔唯11次轻松取胜之仗,大概也只有派朱灵支援曹操、将吕布从兖州赶走那1次。
  结果…朱灵反而因为自己仗打得漂亮,而被曹操这个袁氏集团的分公司经理扣下。
  以是故,苟哥认为:绍叔与公孙老狗之战大获全胜的关键,必然不是其人在邺城的那些班底成员,而是另有高贤。
  那么…这位起到关键作用的高贤,究竟是何人呢?
  苟哥1边在心中苦苦思索,1边笑着对卞夫人道。
  “阿妤,若我所料无误,此战之关键当在袁熙1方,然否?”
  这简直是废话。
  所以卞夫人噗嗤1笑。
  “夫君休要敷衍,速速说来!”
  苟哥福至心灵,脱口而出道:“阿妤,此君莫非是田豫田国让?”
  卞夫人主动奉上香吻。
  片刻后,佳人分开樱唇、含情脉脉道。
  “夫君果然有识人之明,田国让、牵子经2人,正是袁熙兵不血刃、大胜公孙老贼之关键人物。”
  见苟哥1脸震惊之色,卞夫人得意洋洋道。
  “夫君有所不知,妾在正月之时,便已遣荥阳车马行之得力干将,赴幽州暗中观察牵子经、田国让、鲜于子弼昆仲等4人。
  经车马行细作近距离观察,此4人皆有大才。其中文武双全之田国让,更是不逊于周公瑾之高士。”
  赵旻更加愕然。
  熟知历史的赵旻,当然清楚田豫有多么了得,但若说其人不逊于周瑜…
  苟哥对此难以置信。
  苟哥以为,在曹魏受到疯狂压制的田豫,应该是满宠那个级别的全能战士…
  且慢!
  如今身为西域大都护的满宠满伯宁,确实不逊于周瑜周公瑾。
  好吧,苟哥释然了。
  这时,卞夫人将肥如之战战前的公孙度毒计、袁熙的战前准备,大战开启前田豫、牵招、鲜于昆仲等人的1系列部署,以及双方的战斗经过。
  其中,卞夫人重点解说了1番,在战斗打响后,田豫、牵招、鲜于昆仲率骑兵包抄辽东大军后路、趁虚而抢夺辽东大军海船之事。
  苟哥对此拍案叫绝。
  “田国让对战机之把握能力,决不在公瑾之下!”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苟哥1眼便看出,此战之关键何在。
  海滨至沮授、审配2人之营寨不过78里地,所以,田豫等人应是在辽东大军走远之后,趁机赶到其船队之旁。
  而辽东大军是轻装上阵,其行军速度必然不慢。
  前有沮授、审配2人的6万大军结寨以待,无甲的辽东大军势必不可能与这6万具甲、且不缺箭矢的精锐硬碰硬。
  简言之,78里地路程,无甲的辽东大军1来1回,所需时间决不会太久。
  所以,田豫等人打了1个极为完美的时间差。
  遑论若非田豫等人,袁熙恐怕已经中了公孙度的毒计,重蹈战国后期赵括长平之战的覆辙。
  1言蔽之,田豫、牵招、鲜于昆仲等贤士,绝对值得苟哥赵旻招揽。
  更何况这些人原本都是刘虞臣属,而不是袁绍的老班底。
  在赵旻想来,无论袁绍对他们的态度,还是他们对袁绍的认可度,其中恐怕难免存在龃龉。
  而身为冀州常山国豪族1员,赵旻非常清楚,地方豪族的诉求何在。
  身为豪族、却占山为王、拒不受曹魏官职的右北平豪士田畴,便是其中典型例子。
  田氏是河北大族(直至今日亦如此),渔阳田豫、右北平田畴,包括昔年刘备的上司田楷,都是幽州田氏各分支家族成员。
  鲜于氏虽远不及田氏枝繁叶茂,但也同样是幽州大姓。
  1念及此…
  苟哥陡然心中1动。
  其人对卞夫人道。
  “阿妤,不如你我同去幽州蓟城,见1见袁熙如何?”
  卞夫人被赵旻吓得花容失色。
  “夫君,万万不可!袁氏麾下如今皆恨夫君而入骨,夫君切莫亲身犯险!”
  思及前年高干胆敢在许都郊外设必杀之局,苟哥赵旻将自己“3顾茅庐”的念头果断压下。
  此事危险程度太高,苟哥这个老6决不会冒险而为。
  “也罢!此事暂且徐徐图之。”
  卞夫人见爱郎如此听劝,登时开心不已。
  佳人甜甜1笑道。
  “夫君勿忧,妾已遣心腹赴幽州蓟城,与田国让等人密谈。结果如何,还请夫君恭候佳音。”
  苟哥却摇了摇头。
  “阿妤,幽州豪杰所求者,惟保境安民耳。今袁熙既可保境安民,又对幽州豪杰言听计从,幽州豪杰断无背袁熙而投我之理。
  是故,你所遣之心腹,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幽州豪杰反而因此心生厌烦。”
  卞夫人颔首道:“夫君尽管放心,妾所遣之心腹亦出身于幽州豪族、皆夫君之河北同乡。”
  苟哥赵旻微微1怔。
  “阿妤,豪族亦愿为细作乎?”
  这时代,士家(低阶军官)尚且毫无社会地位可言,遑论细作(好听点儿是特工,直白点儿就是特务)这种招人恨的职业?
  卞夫人娇俏无比地白了自家爱郎1眼。
  “夫君或许对车马行有所误解,车马行并非仅有细作,亦有中书典校事郎此等6百石之官职。”
  卞夫人不提此所谓“中书典校事郎”还好,1提此官职,赵旻险些1头栽倒。
  “阿妤,这…这…中书典校事郎?此官职乃何人所设?”
  卞夫人1脸无辜…佳人这种可爱而又妩媚的表情,惹得其爱郎、苟哥赵旻忍不住重重吻了1口佳人樱唇。
  卞夫人顺势紧紧偎依在爱郎怀中,饱含深情的美眸凝视着爱郎,轻声说出1番令其爱郎无比震惊的话来。
  “夫君,此非妾所为,乃伏皇后所设也。”
  卞夫人此言1出…
  苟哥当场石化。
  此时此刻,苟哥只觉这世界充满了恶意,自己身边每1个人,似乎都已不值得自己信任。
  这1瞬间,苟哥想了很多很多。原本萦绕于其人心头、始终不得其解的难题,此刻终于豁然开朗。
  卞夫人伸出柔荑,同情地轻轻摩挲着爱郎那骤然变得愁苦不堪的俊脸、柔声细语道。
  “夫君勿忧,妾知晓轻重。”
  苟哥想哭。
  这是“知晓轻重”的问题吗?
  这明明是你们两个串通1气、玩弄我这个大傻子的问题!
  于是苟哥很生气:
  枉老子如此宠爱你们两个宝宝,你们竟然如此戏耍老子?
  生气之余,苟哥立即与卞夫人拉开距离。
  苟哥气鼓鼓道。
  “阿妤!你…你…你何时与伏皇后商定如此大事?你须知,中书典校事郎之职至关重要!
  再者说来,你如何笃定伏皇后对我绝无恶意?你如此做,何异于与虎谋皮?”
  不怪赵旻这个苟哥如此愤怒。
  显而易见,伏寿骤然间为其人与苟哥的亲儿子,讨来卫府这个庞然大物,其幕后之策划者,定有卞妤!
  换言之…
  1个心机满满的伏寿,便已使苟哥头疼不已,若再加上1个心机更加了得的卞妤…
  苟哥如何能讨得了好?
  更为关键的是,卞夫人是怎么跟伏寿搭上线的?
  而且…
  关于设立中书典校事郎之事,赵旻在去岁,确实曾与卞妤设想过。
  但是!
  赵旻从未想过,有朝1日,自己竟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何谓中书典校事郎呢?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公孙度与孔融,1东1西、1南1北两相呼应,无疑是同气相闻的盟军。但随着初平4年(193)与建安元年(196)孔融先后被管亥、袁谭击破,公孙度在青州的盟军也便不复存在。
  然而孔融虽然谢幕,公孙氏对青州东莱的控制,却得到延续。
  太史慈、邴原、刘政等豪强或儒生,先后经青州渡海远赴辽东,在中原稍定之后又原路返回。可知公孙家族在辽东与山东之间、已经开辟了固定航路。
  邴原字根矩,(青州)北海朱虚人也。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辽东太守公孙度畏恶欲杀之……政窘急,往投原,原匿之月馀,时东莱太史慈当归,(邴)原因以(刘)政付之。--《魏书邴原传》
  建安十1年(206)被李典、乐进击破的“海贼管承”,从地点(北海、东莱)来看,恐怕也与公孙度有瓜葛。
  太祖征管承(东莱人),军淳于(属北海),遣(乐)进与李典击之。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魏书乐进传》
  且翌年(207)公孙康(公孙度之子)斩杀袁氏兄弟,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在东莱的据点被曹军击破(206),因此不敢收留2袁,以免激怒曹操。
  (袁)尚、(袁)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魏书袁绍传》
  魏太和7年(233)公孙渊(公孙度之孙)给孙权上书,称“被幽州刺史与东莱太守诬告,因此获罪魏朝”。
  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谄得行其志,听幽州刺史、东莱太守诳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公孙渊)郡。--韦曜《吴书》
  从此事不难看出,半个世纪之后,公孙家族的影响,依然可以越海直达东莱。
  考虑到曹魏中期,辽东公孙氏与江东孙氏的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双方屡遣使者的记载(见《吴书2》);可知袭扰青州,对公孙氏而言易如反掌。
  辽东问题困扰曹魏许久,直到明帝死亡前夕(238)才被司马懿平定。
  如果结合明帝去世十年后(249)即“鼎移司马”(高平陵之变),那么辽东问题,大抵可以看作与魏氏相始终。
  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始末变迁,是个相对冷僻的专题。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着重选择公孙度割据初期的若干线索,加以论述。
  现代学者对辽东问题分析比较精辟者,有王永平的《公孙氏对待流寓士人之态度极其遭遇》。不过其着眼点,在于流寓士人对辽东学术风气的影响。
  虽然董卓(公孙度故主)与徐荣(公孙度举主)都属于帝国文化的边缘人物,但公孙度的仕宦问题(官不避籍)明显过于刺眼,不能用简单的“不守礼法”来解释。或许另有深意。
  (皇甫规)妻知不免,乃立骂(董)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后汉书列女传》
  如果从统治方式看,公孙延“避吏玄菟”,其家族衰败、显而易见。因此公孙度发迹后,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法家道路。对青州东莱的武装殖民,也可看作其武力扩张的具体反映,孔融则是牵涉其中的早期同盟。
  然而随着管亥与袁谭的蹂躏,孔融迅速谢幕。到了曹操征讨东莱、北海时,史籍留下的记载,便只剩下“海贼管承”了。
  假设管承确实与公孙家族存在某种联系,那管承之败(206)无疑是2袁之死(207)的导火索。
  因为它使公孙康清楚认识到对抗曹操的下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