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千般皆如意,万事定称心3

  “阿凝……旻方才在想,而今荆州既已安定,何不请大人回京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赵旻所说之“大人”,指的是其老丈人、骠骑将军张绣。
  诚然如此。
  荆州既已稳定,那么张绣如今继续坐镇南阳郡,意义确实已不大。
  尤其是在,赵旻急需良将、强军支援东北、河北的情况下。
  张凝没好气地白了爱郎1眼。
  “夫君既有此意,何不向大人修书说明?”
  苟哥握住爱妻的柔荑,轻轻叹了口气。
  “阿凝有所不知,旻唯恐大人会因此而胡思乱想耳。”
  赵旻之所以能在官渡之战中强势崛起,最初依靠的,就是兵强马壮的老丈人张绣。
  彼时,曹操在杀吕布、灭袁术之后,心态已然膨胀。这才有了斩眭固、挑衅昔日主公袁绍的不理智之举。
  结果……赵旻在获得张绣无条件支持后,仅短短半年,便接收了曹操的全部基本盘。
  综上所述,赵旻确实不好提出,让张绣回京任职这种事儿。
  1向都是赵旻解语花的张凝,闻言嫣然1笑。
  “夫君竟会如此小事心忧不已?此事易耳!妾向大人修书,言明阿贤甚思大人、盼大人回京任职即可。”
  阿贤,便是赵旻与张凝的儿子、赵家名义上的长子长孙、如今两岁的赵贤。
  搬出外孙儿来劝外公主动提出退休,如此不失张绣任何体面。张凝此举毫无问题。
  赵旻大喜。
  其人顺势搂紧爱妻,柔声道:“乖阿凝尽管放心,旻必为大人讨封祖厉县侯之爵位,从此大人再不必风餐露宿、南征北战,安心在许都颐养天年即可。”
  张凝却仍有些不满。
  佳人微微撅起樱唇,满脸哀怨地看向自家夫君。
  “夫君莫非无意染指皇位?如此,阿贤亦可为太子也!”
  边郡出身之人不服王化,他们对汉室正统不以为然。
  更何况当初张凝与赵旻成婚之时,佳人便曾明言想做皇后。
  赵旻只好擦了擦额头冷汗。
  “乖宝儿应知,旻因忠汉而得民心,是故万不可存僭越之心、以至自绝于民也。”
  这个道理,张凝当然懂。
  但是……
  张凝索性撒起了娇。
  “夫君,以大人之功,岂可仅封区区县侯?”
  赵旻好险没有喷出1口老血。
  区区县侯?
  这是异姓大臣最高爵位好不好!
  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吴汉、贾复等人立下何等大功!他们不也是“区区县侯”吗?
  当然了,这种抬杠之言,聪明睿智如苟哥,是万万不会对自己最心爱的初恋老婆说出口的。
  苟哥1边擦着额头冷汗,1边赔着笑脸。
  “乖宝儿息怒,昔年前汉太祖高皇帝曾立白马之盟,言明“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是故某等不可违此祖誓焉。”
  张凝继续不依不饶。
  “然则……夫君何以解释,吕后封其诸子弟为王之事?”
  苟哥心中大怒。
  就你还吕后?你咒老子是刘邦不成?我呸!
  当然了,苟哥表面上仍赔着笑脸。
  “乖宝儿所言极是,是以诸吕之乱后,吕氏灭族。如此,正合“白马之盟”之祖誓也。”
  苟哥暗暗打定主意:
  只要张凝这个小婊砸再敢抬杠,自己便果断拂袖而去。
  盖因女子、小人皆不可惯之也!
  这1刻,这个苟哥已浑然忘记,其人惯伏寿惯得有多么离谱。
  仿佛与苟哥心有灵犀1般,张凝骤然幽幽1叹。
  “夫君勿恼,妾并非不知好歹,惟心有不甘耳!夫君为大汉1统江山,却又不得登皇位,妾……妾颇为夫君不值!”
  苟哥心中很欣慰。
  还是初恋老婆最疼老子!
  不过……
  老子能做周文王便已知足。
  于是苟哥将张凝紧紧搂入怀中。
  “阿凝放心,旻虽不得登皇位,然则……你我将来可在辽东、玄菟、乐浪、韩国等郡国坐镇1方,享受彼处万民之敬仰!如此,旻何异于称帝?
  更何况,将来阿贤亦可于彼处为王。乖宝儿对此,是否满意?”
  张凝对此颇有些诧异。
  “夫君,妾听闻辽东、玄菟、乐浪、韩国等郡国皆苦寒之地,彼处亦有万民?”
  苟哥笑了。
  后世,在北大荒成为北大仓之前,又有谁人能想到,大东北竟是富饶之地呢?
  苟哥语气坚定道:“阿凝尽管放心,公孙度尚可在彼处偏安1隅长达十余年之久,待旻将玄菟、乐浪2郡,以及韩国1国收复,彼处即为你我实控之国。彼处生民,何止数十万!”
  张凝闻言,芳心大悦。
  佳人将螓首贴到爱郎胸口,声若蚊蚋道。
  “夫君,夜已深……”
  苟哥横抱起其人的初恋老婆,1同下榻,然后……
  春宵苦短,岁月荏苒。
  镇守南阳的张绣,或许还在为其人是否应该回京而困扰不休。
  但原汝南太守卫旌、原豫州牧华歆2人,先后履新。
  卫旌到沛国谯城豫州牧衙署之后,诚如赵旻所言,其人并未烧起3把火,而是萧规曹随、沿用华歆之执政方针治理豫州。
  卫旌做出的唯1改变,便是其人将汝南郡不少饱读诗书之士人,分派至沛国、鲁国、陈郡、梁国这豫州4郡国中的郡学,以增强豫州整体的“3学”师资力量。
  至于赵旻最初想提拔的王朗,则已随华歆1同赶到冀州魏郡邺城。
  华歆深知,冀州刺史部暗流涌动,其人若单枪匹马上任,将极可能政令不行。
  是以,在华歆、王朗2人到任之后,2人同样没有烧起3把火,而是在大体上沿用袁绍统治时期的政策,只是同样取消了丁税,改为“摊丁入亩”。
  更有甚者……
  2人经过多次商议之后,大幅调低了田亩税。
  这1点,使冀州的大小地主,尤其是小地主的寒门、庶族及单家们欢欣鼓舞。
  大地主,也就是士族、豪族们,本就不在乎这些田税。因为他们部曲、奴客众多,有多种产业创收。田税高或者低,对其影响并不大。
  但小地主们不同,农耕织丝,便是其主要收入来源。田税调低,便可极大地调动起他们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尤其是,如今已到了高粱耕种期。
  那么这些小地主的生产热情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之下,华歆、王朗2人顺势而为,效仿贾诩在并州推行的新政……
  他们在向赵旻申请之后,免费为带头垦荒的中小地主们,配发耕牛5万头、3铧犁等新式耕具5万套。
  此外,腐植酸新肥、优质高粱种子同样不限量供应。
  冀州刺史部可不同于并州刺史部,早在新莽之乱时,富庶的冀州刺史部便已经是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的基本盘。
  要知道,河北属于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在汉末,河北水系丰富、灌溉便利,尤其适合种植小麦、粟(小米)、菽(大豆)及蜀黍(非网络词,而是高粱的古称之1)。
  高粱自丝绸之路传入两汉之后,最开始种植之地是在益州,后来方才渐渐传入中原。
  因其外观类似华夏传统5谷之黍(古代主粮之1,后世做年糕之黄黏米),故而得名“蜀黍”。
  除此之外,华歆还专程登门拜访了魏郡名士沮授,与其人密商兴建造纸、印刷、线装等工坊之事。
  也就是说,华歆、王朗2人对冀州的执政方针,首先在于加大力度推行垦荒、及1年两熟相结合之政,其后再批量刊印书籍,最后推行“3学制”。
  1言蔽之,华、王2人的策略,主打1个“顺势而为”。
  赵旻所说的富饶之地,将来会如何犹未可知,但如今……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在灵帝的安排下,太常刘焉任益州牧,太仆黄琬任豫州牧,宗正刘虞任幽州牧。
  (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后汉书刘焉传》
  彼时(188)出任州牧者,均是汉廷9卿。
  可知“废史立牧”之后,这批新任州牧的秩阶应等同于9卿,即中2千石。
  太常,卿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太仆,卿1人,中2千石。本注曰:掌车马。--《续汉书百官志》
  汉制,郡守秩2千石;刺史秩初为6百石,后升至2千石。
  孝武帝初置刺史十3人,秩6百石。成帝更为牧,秩2千石。建武十8年,复为刺史。--《续汉书百官志》
  由于灵帝时的州牧“皆以本秩(中2千石)居职”,因此便不再有“威轻,既不能禁(郡守)”的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首脑。
  东汉末年,汉廷将“刺史”与“州牧”视作同1官阶系统,刺史当得好,即可晋升为州牧。比如荆州刺史刘表,晋为荆州牧;徐州刺史陶谦,晋为徐州牧等等。
  (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魏书刘表传》
  徐州黄巾起,以(陶)谦为徐州剌史……天子都长安,4方断绝,(陶)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魏书陶谦传》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曹魏的4征、4镇将军,在职有功,即可晋升为“征、镇大将军”。比如曹休由“征东将军”晋升为“征东大将军”,夏侯尚由“征南将军”晋升为“征南大将军”等等。
  (曹休)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进封安阳乡侯。(文)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魏书曹休传》
  文帝践阼,更封(夏侯尚)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夏侯尚)勒诸军击破上庸,平3郡9县,迁征南大将军。--《魏书夏侯尚传》
  州牧既然拥有无与伦比的名分地位,便引来汉末群雄的狂热追求。比如袁术,便同时兼称2州州牧(扬州牧、徐州伯)。
  (袁术)将其余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后汉书袁术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