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方初安定,乘船海上行9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史慈对江东的1切,都太过于了解。因此其人闭着眼都清楚,江东的弱点究竟在哪里。
  而恰好,张辽因黄祖之故,对于9江郡大江之北的地形,也已有所了解。
  是以……
  此战卫府以有心算无心,又对敌方了如指掌,那么……
  大致策略商议完毕之后,太史慈小心翼翼地取出……赵旻亲手绘制之扬州刺史部地图,并将其展开。
  卫府诸将,便围坐在地图周围,详细讨论起来具体的兵力部署、详细战术以及各军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协同作战。
  同1时间,青州东莱郡,崂山北部汪洋之中的平管岛畔。
  得益于荆襄豪族的贡献,赵旻已经有了制船的全部图纸,结合前世其人对航道、船坞、码头、港口等设施的建设经验,所以赵旻暗中令周瑜在平管岛(即海贼管承的管彦岛)建起1座船厂。
  或者准确来说,是赵旻令周瑜利用管承建好的造船工坊,扩建了1座大型船厂。
  汉末本来没有船坞,但这并不妨碍赵旻新建几座船坞用以造船。
  反正赵旻有图纸,而且……
  不懂工程建设、没有施工经验的骑兵,绝对不是合格的卫府骑兵。
  而管承给赵旻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不是平管岛,也不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海船,而是造船经验丰富无比的上千匠人。
  至于赵旻造船的目的……
  别误会,这既不是1千年后海运发达的南宋,也不是1千2百年后、继承了南宋先进造船经验的大明永乐朝。
  所以,赵旻不可能开拓大汉到波斯湾的海上丝绸之路,更不可能提前1千2百年、进行下西洋之壮举……
  盎格鲁撒克逊人尚未出现,甚至,其老祖宗日耳曼人此时还是蛮夷;而文明程度较高的(远不及大汉帝国)高卢人此时正被罗马人所统治。
  所以,西元3世纪初,统治欧罗巴的是罗马人。
  而且,西元3世纪,印加人是否培育好了没有龙葵碱、可以放心食用的土豆,都还是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还有必要走海路吗?
  6上丝绸之路,沿途分布之国家甚多,而且安全系数也要比乘坐海船高出许多,那么赵旻何必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暗流汹涌的印度洋,可不是风平浪静的地中海!
  赵旻发展6上丝绸之路、赚取沿途数百个国家的外汇不香吗?
  反正就算赵旻抵达欧罗巴,也还是与罗马人做生意;其人就算抵达安第斯山,也极有可能遇不到已可以农耕的印加人祖先。
  注意:在汉末,斯拉夫人、凯尔特人都还处于原始社会!印加人的祖先凭什么就能出现文明?
  综上所述,赵旻造海船的主要目的并非自用,而是卖给刘备使用!
  格外注意:赵旻的定都目标是长安城!内6长安城!
  刘备则不然。
  赵旻相信,当刘备看到中南半岛最南端那无尽汪洋之后,其人第1个想法,1定会是乘船出海!
  而当刘备真的乘船出海、并看到东南亚那些小国之后……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刘备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野望。
  东南亚距长安城……夸张形容,有8万4千里,但刘备不同!
  交趾刺史部南部,本就处于东南亚范围。
  所以,刘备是赵旻的潜在大客户。
  而赵旻的次要目标,则是乘船占据宝岛、插旗宣示主权,并且征服琉球群岛,成立澎湖郡、琉球郡,将上述2郡纳入大汉扬州刺史部治下。
  赵旻要的是:
  无论宝岛,琉球还是南海,甚至是整个东南亚,都是大汉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此外,海运搭配漕运运输粮食及货物,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人力及物力。
  海运,终归还是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此时,平管岛上,1艘艘海船正在从船坞中驶出、准备下水试航。
  周瑜站在海滨,默默凝视着这1切。
  瘦高、清矍的东莱太守司马芝感慨万千。
  “周使君,主公可谓高瞻远瞩矣!”
  周瑜脸色平静。
  “子华,而今商路尚未完全通畅,此言为时尚早。”
  司马芝淡淡1笑。
  “然则……周使君,未雨绸缪终归无错也。”
  司马芝就是司马芝,其人确实刚直不阿、属于大明嘉靖朝海瑞1般的人物。
  周瑜终于露出微笑。
  “子华竟敢当面顶撞于我,无愧于“亮直”2字!”
  (司马)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於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司马芝忠亮不倾,庶乎不吐刚茹柔(此典故出自《大雅》,在此的意思是说司马芝不畏强权、不欺弱小)。
  摘自《3国志魏书之卷十2》
  赞扬司马芝后,周瑜抚须道:“子华,主公既造此海船,则江东将坐立不安也!”
  司马芝颔首而笑。
  “周使君所言极是!以是故,芝以为,主公高瞻远瞩、雄才大略。”
  周瑜转头看向穿着1身浆洗到略微发白之深衣、头顶进贤冠却1丝不苟的司马芝,神情略带几分疑惑。
  “子华竟亦可赞人乎?”
  司马芝哑然失笑。
  “使君明鉴,芝诚不吐刚茹柔,却非不明事理。使君莫非欲使芝发违心之论乎?此乃强人所难也!”
  周瑜看向司马芝,明媚阳光下、猎猎海风中,2人相视1笑。
  许都,卫府之中。
  陈武刚刚被太史慈的得力心腹押送而来,赵旻便亲自为陈武松了绑。
  苟哥心知肚明,江表十2虎臣之中,陈武的本事犹在徐盛之上,于是苟哥和颜悦色道。
  “子烈,我已知庐江郡之事。君本为汉臣,奈何欲攻汉土、夺大汉之子民?不知其中有何缘由?请君教我,我洗耳恭听!”
  苟哥虽和颜悦色,说出来的话却无异于……指着陈武鼻子大骂其人为反贼。
  因此,陈武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向赵旻跪倒顿首。
  “太子太傅、卫将军,某已知罪!请君责罚!”
  赵旻这才叹了口气,亲自扶起陈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已向陛下讨诏,贬君为6百石之右校令。还请君为大汉戴罪立功,赴青州东莱郡,助周使君督造海船。
  子烈,若你督造有功,我必向陛下讨诏,迁你为千石之太子率更令!此后,你便右属太子属官如何?”
  右校令1人,6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1人。右属将作大匠。
  太子率更令1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相当于太子的光禄勋)。右属太子少傅。
  摘自《后汉书之百官志》
  赵旻这个大饼画得又香又甜,陈武登时受宠若惊。
  其人感激涕0之下,连连向赵旻顿首谢恩。
  “仆谢太子太傅大恩大德!”
  陈武为何如此激动?
  其1,是因为陈武在孙权麾下为臣属,根本不算当官!
  赵旻赐封孙权的“扬州牧”,天下人根本不认!按照3互法,落籍扬州吴郡的孙权,不可能做扬州牧。
  退1万步讲,就算孙权任扬州牧,其人开府之后,也只有从事、假佐这等吏编制。
  所以,陈武的“杂号将军”,不过只是孙权私下任命的伪职,不具备任何法理。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陈武的性质,就相当于造反势力的1个头目。
  但赵旻为陈武讨的这个右校令,确实实打实的6百石汉官!陈武相当于1步上岸!
  其2,赵旻画的大饼又香又甜,秩千石暂且不提,陈武不差这点儿俸禄,关键是,这是太子属官!
  这可是太子潜邸之臣!
  陈武这岂止是1步上岸,这简直是1步登天!
  【作者题外话】:东吴都督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君臣的力量消长。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与制度变迁。
  都督的相关记载,在《吴书》中俯拾皆是。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周瑜、鲁肃、吕蒙、6逊被称作“4大都督”……
  当然,这只是小说家的附会之言,东吴的首任大都督,实际是6逊。
  而且,《吴书》中6逊单独列传,周瑜、鲁肃、吕蒙3人才是合传。
  东吴所奉行的,是左右督制度,互不统属,彼此牵制。
  周瑜与程普为左右督,吕蒙与孙皎为左右督,朱然与全琮为左右督,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皆如此类。
  左右督制度,反映出孙权的制衡思想。
  由于孙权年少继业,名望不足,因此不得不利用臣下相互牵制。
  在孙权逐渐掌握权柄之后,左右督制度也日趋式微,最终出现了6逊这种兼统内外的大都督。
  不过大都督的授予,既是祝福,也是诅咒。
  孙权1纸手诏,依然可以逼得6逊“愤恚致卒”。
  可见大都督1职,实际是孙吴专制巅峰的附属产物。
  1言蔽之,“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都督1职,不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可知并非两汉旧制,而是1种临时职务。通俗1些讲,即“差遣官”。
  差遣官的出现,往往与旧有官职的贬值泛滥有关。
  注意:官位的品位化问题,详见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擅相署置”,导致将军、郎将、校尉等尊贵职位被大量滥用。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王沈《魏书》
  军阶混乱必然引发统属问题。
  因此,在将军、校尉之外,便需要增设新的职位,来实现统御军队的目的。
  曹魏与蜀汉,1般使用“领军、护军、监军”作为差遣官,东吴则主要使用“都督”作为差遣官。
  由此可知都督这个职位,并非高级头衔,仅仅代表着“职事任务”。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