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行岁除大典,迎正旦新年2
赵旻是个非常古怪的师父。
说其人对弟子们尽心尽责吧……
其人实际上,并未过多教弟子们学问、武艺,曹彰、曹植、孙绍3子的学问、武艺,大多其实都是师娘们教的。
不怪赵旻懒,委实是其人精力有限,伏寿在这两年,占用了赵旻业余生活中的太多精力。
但话说回来,说赵旻这个老师当得不靠谱吧……
其人还真没有耽误弟子们的成长、以及天赋的兑现。
归根结底,赵旻仨徒弟的师娘们,愿意尽心尽力教,背后肯定是赵旻的功劳,关键是这些师娘们的水平还不低。
杨樱月吃亏就吃亏在女儿身,否则其人成就必在其兄长杨修之上;
张凝也被张绣寄予厚望……恐怕张绣是希望,张凝有足够的水平教张泉的儿子、也就是张绣的孙子、张凝的大侄儿武艺及学问。
孙尚香学问暂且不提,但香妹子弓马娴熟,1手百发百中的连珠箭,能甩其人那腹黑皮厚老公1百条街。
这些还不算是赵旻对弟子们认真负责的主要表现。主要表现在于,赵旻对教材的严格筛选、以及对弟子们因材施教、反复斟酌并规划其发展路线。
这从赵旻对曹植的仕途规划中,便能窥得1斑。
而赵旻对曹彰的职业生涯规划,最能体现出这1点。
因为,赵旻深知,曹彰也绝非什么善茬!
历史上,曹彰具备极其卓越的军事才干,冠绝同辈兄弟。
这是曹彰受到曹操宠爱的理由,也是曹彰受到曹丕猜忌的理由。
按《魏书卷十9之任城陈萧王传》记载,曹彰“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几乎是吕布、马超之伦,悍勇无匹。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摘自《魏书卷十9任城陈萧王传》
同时,曹彰不仅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与格斗技巧,还“数从征伐,志意慷慨”,积累了宝贵的临阵经验。
(曹彰)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摘自《魏书卷十9》
虽然曹操在世时,曾多次携带诸子(包括曹昂、曹丕、曹植、曹彰)随军从征,但论军事才干,诸子皆不及曹彰。
建安2十3年(西历218)代郡乌桓人叛乱,曹操遣曹彰率军往讨。
同行者有“将骑从征伐”的夏侯尚,以及以“权谋”著称的田豫。2人皆是以副官身份随行。
代郡胡叛,遣鄢陵侯(曹)彰征讨之,以(夏侯)尚参彰军事。
摘自《魏书之卷9夏侯尚传》
鄢陵侯(曹)彰征代郡,以(田)豫为相。
摘自《魏书之卷2十6田豫传》
此役曹彰大放异彩,身自搏战,弦不虚发,“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2百余里”。
其人1战扬名,震惊当时。
(曹彰)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
摘自《魏书之卷十9》
曹彰不仅临阵果敢,在战后还“大赐将士”,很懂得笼络士卒的道理。
乌桓人之乱平定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听闻曹彰威名,“乃请服”,于是北方悉定。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
摘自《魏书之卷十9》
有鉴于此,翌年(219年)曹操赴汉中讨伐刘备时,便携曹彰从征。
刘备派遣养子刘封挑战,曹操则称“待呼我黄须来”,可见彼时的曹彰在曹操心中是何等重要。
太祖骂曰:“卖履舍儿(刘备),长使假子(刘封)拒汝公(你爷爷我)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摘自鱼豢《魏略》
由此可见,曹彰之英姿,在将星逐渐凋0的汉末、3国之交(西历218至220年),是何等的璀璨夺目!
但曹彰的缺点同样极为明显。
曹彰虽然勇猛过人,却“不念读书慕圣道”,缺乏从政的才干。
太祖尝抑之(指曹彰)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1夫之用,何足贵也!”
摘自《魏书之卷十9》
建安2十5年(西历220年汉魏嬗代前夕)正月,曹操病死于洛阳。
曹丕当时留守魏国都城邺县;
曹彰身在长安,各据1方,形势波谲云诡。
在曹丕动身之前,曹彰先1步抵达了洛阳,并试图威胁主持丧事的贾逵交出魏王玺绶。
这1记载见于《魏书卷十5之贾逵传》与《魏氏春秋》,可知确属实情。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
摘自《魏书之卷十5》
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
摘自《魏氏春秋》
在此背景下,曹丕匆匆抵达洛阳。
曹丕做的第1件事,便是即刻夺了曹彰的兵权,逼对方返回封国,还把曹彰的封地从鄢陵改到中牟(曹丕眼皮子底下)。
曹彰这1系列行动……
充分揭示出其人之野心、以及那超低的政治智慧!
而这,正是造成曹彰悲剧结局的根源。
综上所述,在这个时空,赵旻先是竭尽所能、教曹彰读百家经典,然后又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其人的双商及政治智慧,最后,还煞费苦心地为其人做职业生涯规划。
曹彰有大将之才,但其人决不能独自掌兵,否则会滋生其人之野心。
所以,赵旻将曹彰、孙绍2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合而为1。
孙绍在历史上,便极懂得韬光隐晦,所以其人才能在生性多疑的孙权魔爪之下,苟活到寿终正寝。
否则,以孙绍那高度敏感的身份,孙权又岂能容忍孙绍1直活着?
历史上的孙绍犹然如此,遑论这个时空之中,深受苟哥这个姑父耳濡目染的孙绍呢?
以是故,曹彰必须由孙绍来进行牵制,这对曹彰而言,绝对是赵旻为其人上的1道保险。
因为赵旻这个苟哥,不可能在亲儿子登上皇位之后,还继续在朝堂上活跃。所以其人非常有必要提前布局,为曹彰消除隐患。
尽管曹彰生于中平6年(189),孙绍则生于建安元年(196),2者间差了7岁。
综上考虑,赵旻为曹彰、孙绍这两名未来的将才,做的规划如下:
曹彰在及冠之前(208),跟随赵震习武。
及冠后,曹彰进入卫府中军为张辽打下手,任虎豹骑副骑督、积累战功及资历。
在此期间,赵旻将孙绍转于赵云,由后者亲自教导孙绍的武艺;至于孙绍的学问、箭术……
这不是还有师娘们嘛。
待孙绍束发(210),孙绍与曹彰同任虎豹骑副骑督,随后数年,曹彰因战功积累而升骑督、张辽便随之而不再统领虎豹骑。
其后,曹彰仍是走中军路线,不过换成了太子的中军路线。
卫府的中军(中央禁军)制度与两汉的南北2军制相异。
东汉南北2军,指的是北军中候所统北军5校,以及卫尉所统卫戍宫城之南军诸令、左右都候。
卫府则是以中领军(后将变为领军将军)典兵,控制中垒、中坚、武卫3营与5校尉营;再以中护军(后将变为护军将军)典武官选举;由骁骑将军领营,功高者居之。
以赵旻之威望,小刘嗣即便继位,也极有可能会沿用卫府中军制。
所以,曹彰可从中军体系骁骑将军做起,慢慢升迁至领军将军(晋朝为2品),也就是中军1把手;
而做为其牵制,孙绍也将渐渐升迁至护军将军(晋朝同样是2品),也就是中军2把手。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虽然曹操在世时,曾多次携带诸子(包括曹昂、曹丕、曹植、曹彰)随军从征,但论军事才干,诸子皆不及曹彰。
建安2十3年(218)代郡乌丸叛乱,曹操遣曹彰率军往讨。同行者有“将骑从征伐”的夏侯尚,以及以“权谋”著称的田豫。2人皆是以副官身份随行。
代郡胡叛,遣鄢陵侯(曹)彰征讨之,以(夏侯)尚参彰军事。--《魏书夏侯尚传》
鄢陵侯(曹)彰征代郡,以(田)豫为相。--《魏书田豫传》
此役曹彰大放异彩,身自搏战,弦不虚发,“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2百余里”。1战扬名,震惊当时。
(曹彰)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魏书任城威王传》
曹彰不仅临阵果敢,在战后还“大赐将士”,很懂得笼络士卒的道理。乌丸之乱平定后,鲜卑大人轲比能听闻曹彰威名,“乃请服”,于是北方悉定。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魏书任城威王传》
有鉴于此,翌年(219)曹操赴汉中讨伐刘备时,便携曹彰从征。刘备派遣养子刘封挑战,曹操则称“待呼我黄须来”,可见彼时的曹彰在曹操心中是何等重要。
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魏略》
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曹彰的头衔。他征伐乌丸时,是“以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2十3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魏书任城威王传》
其中“北中郎将”的临时性质较浓,昔日(184)卢植讨伐黄巾便是以北中郎将身份领兵。光禄勋下属的常置中郎将(左、右、5官)中无此职位,应该是曹操为了讨伐乌丸而临时设置。
(灵帝)遣北中郎将卢植讨张角,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讨颍川黄巾。--《后汉书灵帝纪》
骁骑将军则是曹魏特有,属于中军系统,即禁军将领。曹魏的中军制度与两汉相异,以中领军(领军将军)典兵,控制中垒、中坚、武卫3营与5校尉营;以中护军(护军将军)典武官选举;骁骑将军领营,功高者居之。
注意:曹魏中军制度,见黄惠贤《曹魏中军溯源》。
其中“行骁骑将军”的“行”有临时代理的含义,这说明曹彰应该在曹魏中军当中正式挂职,确曾领率禁军;只是因为北征代郡,远离都畿,无法兼顾典、护中军的职责,这才改称为“行骁骑将军”。
曹魏的中军武官,早期主要由诸夏侯曹氏与谯沛子弟出任,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许褚、桓范等人均有过在中军任职的记载。
照此推断,曹彰应该确实出任过骁骑将军之职,在禁军之中也具备1定的人望与影响力。
综上所述,曹彰不仅刚悍善战,还在中军与边军之中深孚众望,在临敌表现上,甚至不输给久经行5的田豫、夏侯尚。
更重要的是,曹彰还深受曹操喜爱。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