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杀敌出不意,首战扫康居3

  于是乎,班归、朗日2人不约而同、异口同声道。
  “卫将军大人,其中是否暗藏阴谋?”
  这简直是废话。
  所以赵旻默默颔首。
  “其中必然有诈!”
  赵旻突然想到,游击战的精髓。
  但只在1瞬间,其人便否决了自己的想法。
  避而不战,算什么游击战?
  班归、朗日2人更是面面相觑。
  按照常理,他们1路行军而来,至少也能遇到1次敌军阻击吧?
  然而……
  1次都没有。
  此事委实诡异。
  赵旻失去了,与这两个糊涂蛋交谈的兴趣。
  “你2人远来辛苦,暂且安置兵卒安营扎寨、略做休整,待明日再商议此事亦不迟。”
  就在此时,赵旻所认为的糊涂蛋之1:班归,陡然间向赵旻提出来1个建设性意见。
  “卫将军大人,俺沿途所见,康居国百姓与卫府兵卒相处甚为融洽。既如此,卫将军大人何不寻1康居国人,问明此事之真相焉?”
  糊涂蛋班归,1语惊醒赵旻这个大糊涂蛋。
  诚然如此。
  赵旻又是颁布新政发展康居国经济民生,又是帮助康居国百姓发展农业、兴修水利……
  如此1来,康居国百姓必然将卫府视为自己人。
  那么,既然赵旻看不懂如今之哏节儿,其人难道不会主动去问康居国百姓吗?
  于是,赵旻用力拍了1下自己脑门儿。
  “归远侯所言极是!此旻之过也!”
  这种吊诡之事,问康居国百姓自然是白扯。
  但是,赵旻可以去问自己提拔起来的1众康居国官吏。
  想通此节之后,赵旻便唤来自己亲手提拔的蕃内令……
  也就是相当于洛阳令、许都令的康居国京县县令。
  “你可知贵国之兵卒,而今何在?”
  那蕃内令听得1头雾水。
  “卫将军大人为何问起鄙国之兵卒?”
  赵旻没把自己亲手提拔的这个蕃内令当外人。
  所以其人叹了口气,毫无顾虑地,将自己所担忧之事,151十地向此蕃内令讲述了1遍。
  岂知……
  这厮听懂之后,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于是乎,赵旻怒了。
  “此事莫非如此可笑?竟使你失态至斯乎?”
  那蕃内令瞬间端正了态度,向赵旻连连顿首谢罪。
  “卫将军大人勿怪。”
  然后……
  其人忍俊不禁道:“卫将军大人有所不知,大人先尽屠鄙国之无道君臣,又颁布1系列仁政。
  鄙国之兵卒皆为农户出身、素受无道君臣欺压,卫将军先是为民除害,又分发田亩、大力助产,如此1来,鄙国焉有兵卒对抗卫府、卫将军大人?
  鄙国之兵卒,早已马放南山、解甲归田,欢天喜地耕种去也!”
  赵旻听懵了。
  班归、朗日2人更加懵逼。
  所以……
  康居国已无兵卒?我等便如此虚耗光阴?
  那蕃内令好容易忍住笑,此刻见3人如此呆萌,便再次大笑了起来。
  所幸这1次,这蕃内令很快便止住大笑,并向赵旻顿首行礼。
  “卫将军大人尽管放心,大汉、卫府既已施行如此仁政,则鄙国上下必不会再与大汉、与卫府为敌。”
  赵旻扶起此人。
  “既如此,我便召集众人,前来蕃内城议事。”
  赵旻在此前,已经将康居国所谓王族、以及1众视百姓如草芥的王公贵族大臣们,嘁哩喀喳个精光。
  因此,康居国如今非但无国主,就连文武官员,都是赵旻从平民百姓之中千挑万选、选拔上来的。
  这些官员出身于百姓,了解百姓疾苦,是以不可能再剥削、压迫百姓。
  然而……
  在封建社会,国不可1日无君。
  赵旻在康居国时,这些文武官员有事皆可向赵旻禀奏、并由赵旻定夺。
  可是,当赵旻走后呢?
  这些文武官员又该向何人禀报、请示?
  所以,趁着班归、朗日2人都在,赵旻是时候任命新的康居国主了。
  鉴于康居国距大汉中原有近1万3千里之遥,距西域都护府亦有56千里,西域都护府有些鞭长莫及;而且康居国内金矿、铁矿、煤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显而易见,赵旻别说吃独食,就是想要占大头都力有未逮。
  综上所述,赵旻趁此次选举康居国主、正式任命自己先前选拔的1众文武官员之机会,与大宛国、乌孙国做了1次利益划分。
  康居国内金矿及煤矿开采权1分为3:
  卫府负责驻军保护、并出建矿山、开采矿石之技术;
  大宛国、乌孙国负责出匠人开采这些矿产、并将矿石运至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建立冶炼工坊,3家各出匠人,并由3家共同监督。
  西域都护府冶炼之所得,同样由3家均分。
  赵旻耍了个心眼儿:
  因西域诸国都缺乏成型的铁矿冶炼技术,因此赵旻不准备开发,康居国内那储量极丰的铁矿。
  汉人之所以能长期压制西域诸国,主要原因便在于:汉人武器装备精良、而西域诸国缺乏足够多的铁器。
  所以赵旻这个苟哥,绝无可能资敌。
  拥有成熟冶炼技术的胡人,究竟有多么可怕……
  对这1点,残唐龟缩不出的刘仁恭、5代卖出燕云十6州的石敬瑭,以及北宋镇守雄州、霸州的步兵们最清楚。
  以苟哥之苟,其人绝无可能将冶炼技术,传授给西域胡人。
  但是,康居国内的煤矿必须开采出来。
  因为,煤炭充足与否,将决定西域诸国是否能够平安越冬、以及能否保护西域森林地貌,并保持西域水土不流失。
  此外,最为关键的1点是:
  鉴于康居国、大宛国,以及即将被赵旻征服的大夏、大月氏等中亚甚至是西亚国家,皆距西域都护府较远……
  所以,赵旻准备在葱岭以西,再额外设立1个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的驻地,赵旻暂定于后世李唐碎叶城、汉末大宛国、康居国、乌孙国3国交界处的1处丝绸之路小镇上。
  当然了,此事只是初步设想。
  卫府如今缺乏得力人才,而且安西都护府又距中原逾万里,乡土情怀极重的汉人,大多不愿万里迢迢至此赴任。
  赵旻总不能摁住1个满宠,可劲儿往死里压榨吧?
  因此,赵旻还需要回京商议、统筹1番,才能最终定下此事。
  此外,康居国国内新政刚刚下发,如今百姓欢欣鼓舞、干劲儿十足。
  因此,赵旻决定从推行新政积极的官员中,选出1名德高望重者出任康居国主。
  此人对大汉、对卫府感激涕0,是以忠诚度不成问题。
  从此,康居国纳入西域都护府治下,属于大汉神圣不可侵犯的1部分……
  从此,赵旻将大汉的版图,向西拓到了亚欧相接的里海、高加索山脉。
  以上诸多事项,皆在赵旻主持召开的会议上讨论完毕。
  除此之外,效仿秦始皇的赵旻,还将康居国的度量衡、历法、礼仪、文字、车轨(马车车轴、车辐、车轮等等的统1标准)与大汉进行了同步、并高度统1。
  于康居国而言,今年同样为建安9年,同时康居国已使用了华夏历。
  万年历编写计算方式,赵旻也1并教会了康居国人。
  大宛国、乌孙国虽未能如愿侵占康居国国土,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矿。
  而且,原本的大敌康居国,如今同样归于西域都护府治下,大宛国、乌孙国至少保障了各自国家的边境安全。
  会议结束之后,赵旻又私下召集了老叔赵云,以及自己的1众臣属议事。
  此次议事的议题只有1个:
  康居国兵卒到底去哪儿了。
  因为此事涉及到大汉的脸面,所以这种丢人之事,苟哥不好在大会上说明,只好在私下开会宣布。
  众人的反应,皆在赵旻预料之中……
  尴尬、无语、啼笑皆非。
  赵旻苦笑起来。
  “右将军、诸君,此便为真相也。如此看来,康居国已对我皇汉归心矣!既如此,诸君以为,我等接下来当如何?”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蜀汉官宦子弟,入晋之后相当悲惨。昔日的贵游勋戚,不仅失去了特权待遇,甚至连平头百姓都做不成,完全沦为贱民。
  按《华阳国志》记载,泰始5年(269)蜀人文立上书,要求晋武帝提高蜀汉降臣的待遇。奏疏中提到“蜀汉大臣名勋5百余家,已沦为厮剧”。
  5年,散骑常侍文立,表复假故蜀大臣名勋后5百家不预厮剧,皆依故官号为降。--《华阳国志大同志》
  “厮剧”就是仆役杂工,尤其指“从事重体力工作的劳动者”。
  这段记载信息量极大。
  首先是时间。
  泰始5年(269)距离蜀汉灭亡(263)不过6年,距离蜀汉官宦子弟迁徙河东(264)不过5年。
  短短5年时间,“蜀汉大臣名勋”的子弟,便在晋国沦为厮剧,与奴仆杂役为5,可见阶层滑落速度之快。
  其次是规模。
  沦为厮剧的“大臣名勋之家”,短短5年中竟有5百余家。
  须知《蜀书》十5卷,有独立列传的传主,不过百人上下;
  洪武雄搜求群书,著成的《蜀汉士人仕宦表》,也不过辑录3百余人,其中还包含了大量冷僻人物。
  而文立作为入晋蜀人,其口中的“5百余家”必是耳闻目见。
  实际就此规模来看,蜀汉重臣后裔的沉沦衰败是普遍现象,包括诸葛亮子孙在内,均未能幸免。
  诸葛亮后裔在晋朝命运非常坎坷。亮之亲子,只有诸葛瞻1人,且战死绵竹。瞻子尚(亮孙)亦随父战死。入晋者,唯瞻子诸葛京。
  诸葛京被逼迁之后,长期“流徙中畿”,与世沉浮。最终在文立、罗宪等人的举荐下,才出任郿令。
  瞻长子尚,与瞻俱没。次子(诸葛)京及攀子(诸葛)显等,咸熙元年内移河东。--《蜀书诸葛亮传》
  (文立)上表请以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1以慰巴蜀之心。--《晋书文立传》
  郿县在雍州扶风,地处偏僻。且县令秩阶甚低,在魏晋属于“浊途”,其困顿程度可见1斑。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