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千古惨案
追查下去的结果,与顾统领想象中一样,这批刺客的确是受‘恭王’指使,而且恭王刺杀皇帝的动机,与恭王外祖家的灭门案有关。
顺着刺客这条线,顾统领追查到了一个隐忍多年,韬光养晦,无比憎恨着皇帝的恭王画像。
这令他不禁抽吸凉气,一股寒意从背脊处升起。
若是皇帝将此事公布出去,天下百姓也好,文武百官也罢,有谁会相信恭王是无辜的吗?
灭门之仇,不共戴天。
恭王刺杀皇帝的理由摆在眼前,由不得天下人不信。
顾统领知晓,恭王是名正人君子,纵使内心万分悲愤,却从来没有升起过弑君的打算。
恭王只是想替外祖家翻案,讨回公道。
给皇帝下毒是娘娘一个人的决定,娘娘当了皇帝二十余年的枕边人,深知皇帝为人有多不堪,又怎会给恭王翻案的机会?
讨公道?
下地狱去讨吗?
顾统领借着查案之便,很快派出心腹,传口信与恭王。
听罢顾统领的传信,恭王本就冷峻的脸上,变得越发晦涩不明,似乎意料之中,又似乎难以置信。
但最终都归于平静。
不愧是他的好父皇,恭王讽刺地笑着心想,对方三十年前用同样的计谋陷害他的外祖,顺便杀掉了当时亲征的太子。
一石二鸟,然后自己登上皇位。
现在还想故技重施。
是,恭王的外祖家是冤枉的,所谓杀害当朝太子,通敌叛国,全都是皇帝的算计与利用罢了。
分明就是他自己谋害自己的太子嫡兄,还构陷了不愿与他沆瀣一气的纯臣岳父。
这就是皇帝不敢让恭王继位的缘故,倘若恭王登基,此案必翻!
那么他这个皇帝,便成了笑话。
三十年来,恭王的翻案之心一直隐忍不露,连皇帝都放松了警惕,是以太子还活着时,皇帝便培养恭王辅佐太子。
倘若太子得力,能够一辈子压制恭王,也就没有翻案的可能了。
终究是自己的儿子,为人父者,未必不能留恭王一条活路。
可惜事与愿违,最后皇帝无奈地发现,唯有杀了恭王,自己才能保住死后的声誉。
那就不能怪他了。
此刻,皇帝对恭王的绞杀正式开始了。
横竖已经杀了对方外祖满门,他并不介意再利用一次灭门案,彻彻底底地摁死恭王,与恭王的一众党羽们。
“呵,他竟还有脸用这个理由泼脏水。”恭王说话时,一股按捺不住的癫狂在眼底翻涌,好啊,天知道他等这一刻等了多久。
“去,回了你主子。”恭王交代来传话的人:“让对方发作,我自有应对之法。”
“是。”传话人离开。
不久后,顾统领得到恭王的答复,心中稍安,也是,恭王殿下并非无能之辈,估计还有后招在手。
他这边安心地回禀皇帝,将恭王弑君的证据全部递上去。
“果真是恭王要刺杀朕。”皇帝面露失望,表现得十分难过,叹气着道:“朕对恭王寄予厚望,用心栽培,他太令朕失望了。”
顾统领:“……”不知说什么好,所幸他向来沉默寡言,应该不会引起皇帝的怀疑。
“朕在行宫遇刺的消息,不必瞒着了,另外,明日摆驾回宫。”皇帝道。
一夜之间,皇帝在行宫遇刺的消息传遍天下。
更令人惊悚的是,凶手疑似恭王,据说是恭王为报外祖灭门之仇,因此大逆不道,派人刺杀自己的父亲。
皇帝还在回宫的路上,流言便已满天飞。
京城更是动荡不安,人心惶惶。
这次轮到追随恭王的官员六神无主,害怕皇帝再来一次大清洗。
将军府也为之而动荡了起来,这一听就是专门针对恭王的杀招,实在狠辣无比,杀人诛心。
好在恭王是个体贴人,提前交代吴先生,又由吴先生交代临哥儿,给他们传递了‘稍安勿躁’四个字。
虽不知恭王如何应对,但起码心中有底。
数日后,皇帝御驾回到宫中,很快,沈知节便前来觐见,驸马爷一进来便眼眶通红地朝皇帝跟前跪了过来:“陛下,听说您遇刺的消息后,微臣寝食难安!”
中间还抽噎了一下:“如今看见您好端端的,微臣终于放心了!”
这么赤忱的关心谁受得住?
皇帝那颗冰冷的心都回暖了一些,笑呵呵地看着沈知节道:“让爱卿受惊了,朕很好,并未受伤。”
“谢天谢地。”沈知节道。
“这么大的人了,快别哭了。”皇帝有趣地说着,接过刘公公递过来的手帕,亲自替沈知节擦了擦眼泪。
“多谢陛下。”沈知节满眼孺慕地道。
此次他入宫争当孝子,一为表现,二为打听皇帝如何处置恭王。
“恭王殿下竟敢如此大逆不道,简直不配为人之子。”沈知节试探道:“既然您已经回宫了,可要现在就派人去抓拿对方?免得对方畏罪潜逃!”
驸马总是以皇帝的利益为先,皇帝自然受用,面容温和地道:“沈爱卿不必着急,等明日上朝再说即可,你太急躁了。”
这个女婿什么都好,就是在政事上不够老道,单纯了些。
恭王那边,说不定都不必他亲自派人去找,以对方那副刚直的脾气,受到冤枉自会找上门来。
皇帝等着恭王来找自己解释。
届时,他当然会准许恭王觐见,给对方一个说话的机会,但并不是好心让对方自证清白。
他只是想试试看,能否借由灭门案一事在御书房激怒恭王,好抓对方一个现行。
只是,皇帝左等右等,直至夜幕降临,依旧没有人来通报恭王觐见,这让他有些不安,感觉事态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恭王,有何动静?”皇帝再次召来探子询问。
“回陛下,恭王殿下依旧闭门不出。”探子回道。
皇帝遇刺的消息传开后,恭王便一直如此,既不急着自证清白,也没有畏罪潜逃,就好像没有这回事一般。
闻言,皇帝面色凝重,倒真是有些摸不透恭王的心思,难道对方当真如此沉得住气吗?
没由来的,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
恭王府,内宅深处,华灯初上。
一群轻手轻脚的婢女们,整齐有序地捧着晚膳,送进王府深处的某座幽静小院子里,然后再轻手轻脚地出来。
阖府上下的人都知晓,这里住着深居简出的世子。
世子喜静,不受叨扰。
就连王爷与王妃进出都要格外小心谨慎,免得惊动了世子。
爱闹腾的小王爷就更加不许涉足了,这两年来,小王爷没少因为这事而挨打。
然而却鲜少人知晓,幽静的小院里除了世子以外,还住着一位尊贵的客人。
“哎呀,又到饭点了,吃饭吃饭。”一名声音活泼慈祥的白胡子老者,笑吟吟来到桌边,瞅了一眼菜色却嘀咕起来:“怎么没有烧鸡?贤侄孙。”转头看向后面:“叔公与你说了,今天想吃烧鸡的嘛。”
随着老者转头的方向看去,一道长身玉立的身影信步而来,他看起来弱冠之年,面容干净俊逸,正是那位鲜少露面的恭王世子。
名叫赵思辙。
恭王世子轻叹了一声,好脾气地道:“皇叔公,您前天已经吃过烧鸡了,而且一顿吃了一整只,还半夜闹肚子。为了您的身体着想,以后还是吃清淡些为好,不能大鱼大肉,更不能大碗喝酒,亏得您还是位得道高僧呢,也不戒戒口……”
“好好好,且快别念了,念得叔公头疼。”老者面容无奈,举起手投降道。
这个被恭王世子喊做皇叔公的老者,一听就是皇室中人,而且还不是一般人。
他名为赵明惠。
这个名字曾风光一时,受尽大启百姓与文武百官的爱戴与拥护。
倘若有在朝为官超过三十载的官员在场,譬如勇国公,大抵就能认出来,他正是三十二年前,那位被宣布死于恭王外祖父手中,连尸首都没找回来的明惠太子。
此事若要从头说起,当真是说来话长。
当年,还是皇子的当今皇帝小嫡兄两岁,因这两岁之差错失皇位,所幸他们兄友弟恭,太子哥哥待他极好,还许他王爷之位与富饶封地。
可同样是嫡子,他不甘心,便想从嫡兄手中夺位。
终于找到机会,他终究还是仗着嫡兄的信任,暗下杀手。
派出去的死士回禀,当时亲眼看见明惠太子死了,尸首掉进了滔滔洪流之中。
但老天有眼,明惠太子没有死,他顺流而下,被一处深山古寺里的和尚洗衣时所救。
也许是漂流时撞伤了脑袋,明惠太子重伤痊愈后,不幸忘却了前尘,无处可去,只好留在古寺里出家当了和尚。
直到两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在禅房中打坐,忽然便想起了所有往事。
这还得了?
明惠太子彼时已是古寺的住持,但想起往事就修不下去了。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与弟子们留下几句话:“为师此去了缘,归期不定,或无归期,汝等勿念。”
或无归期,不是说他想起了自己的太子身份,便看不上小小古寺,是说平反之路多艰险。
成则了却一桩千古惨案,败则一杯黄土无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