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请殿下回答!

  第191章 请殿下回答!
  “……”
  随行的太子冼马郭振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这位太子的脑子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
  以前上朝的时候,刘据从来没有表现的这么积极。
  怎么到了参加“废立太子之议”的时候,反倒表现的比任何人都要猴急?
  再说了,去这么早有什么用?
  不到时辰,谁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宣室殿,只能在南司马门外驻足等待。
  到时候除了主持这场朝议的丞相赵周和御史大夫石庆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弹劾或反对刘据的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
  和这样一群人站在一起等待入殿,难道刘据就一点都不觉的尴尬?
  尴尬……
  当刘据来到金马门外的时候,气氛的确十分尴尬。
  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大多都是第一次参加朝议,对这场朝议自是极为重视,甚至视为此生最大的荣誉,因此来得比刘据还要更早。
  非但如此,他们还随身携带着提前多日便写好的简牍,上面全都是抨击刘据的内容,可谓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从各个角度将刘据定性为了一个德不配位的十恶不赦之人。
  甚至一卷简牍根本装不下,有些人还像此前的董仲舒一样,背上了沉重的木盒。
  这些人虽然不多数都不认识刘据。
  但是看到刘据的年龄,再瞅见他身上的朝服,便立刻确定了他的身份。
  于是。
  “歘欻欻!歘欻欻!歘欻欻(chua四声)!”
  一道道目光在刘据出现的那一刻,便立刻如同箭矢一般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万箭穿心。
  这些人的目光很是不善。
  有的鄙夷,有的愤怒,有的审视,有的敌对,有的胸有成竹,有的幸灾乐祸……
  然而刘据却只从这些人的眼中看到了清澈的愚蠢。
  这些人有不少已经上了年纪,头发都已花白,早就该知天命了。
  就算最年轻的看起来应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可是他们依旧自命不凡,依旧能够被舆论随意调动情绪,依旧被人当了枪使还不自知……可怜。
  对此。
  刘据只能对他们报以发自内心的同情。
  至于这尴尬的气氛,刘据倒并不在意,心中甚至还有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放感觉,想起了后世一幅“你是想做一辈子懦夫,还是一秒钟英雄”的配图。
  “见过殿下。”
  还是有两个人在刘据到来之后主动迎了上来,来者正是丞相赵周和御史大夫石庆。
  这两人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太子太傅。
  不过这个时代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不同,太子太傅通常只是一种荣誉职称,不像太子少傅一样与太子深度绑定,因此也不会受到太子牵连,除非平日走的太近。
  “赵公,石公。”
  刘据还了一礼,笑呵呵的道,
  “看来我还真是犯了众怒,今日这些人的准备相当充分,只差驾驭牛车一车一车的往宫里拉简牍了。”
  赵周与石庆闻言尴尬一笑,石庆顺势问道:
  “不知殿下是否为这次朝议做好了准备?”
  说着话的同时,他还偷偷瞄了刘据手中的象牙笏板一眼。
  只见象牙笏板上一片空白,甚至白的有些晃眼……
  “没什么好准备的,我这次只带了一颗接受批评的心和一张承认错误的嘴,其余的就交给天意吧。”
  刘据笑的十分豁达。
  然而这份豁达在赵周与石庆眼中,却只显得天真愚蠢,显得没心没肺,甚至还不如这群浑身酸气的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
  他们毫不怀疑。
  如果刘据今天是带着接受批评和承认错误的心态来参加这场朝议,那完全就是羊入狼群。
  别看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满口仁义道德,真要给了他们踩你的机会,他们立刻就会告诉你什么叫做杀人不见血,什么叫做吃人不吐骨头,但凡动一下恻隐之心,那都算他们心里还有那么一点仁义道德。
  两人随即对视了一眼,又由赵周上前说道:
  “殿下,今日是朝议,所谓朝议便是与会双方各持己见议论辩驳,因此殿下无论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畅所欲言。”
  “朝议结束之前,对错尚无定论,何来接受批评和承认错误的道理?”
  “另外殿下应该还不知道,这次朝议陛下并不参与,只由几名近侍在旁做个见证,殿下不必有所顾忌。”
  这话说的已经不能再明白了。
  今天陛下又不在,你千万不能怂,至少不能任由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攻击,你必须得支棱起来,该反击的地方一定要反击。
  “多谢二位太傅提点,我心中有数。”
  刘据觉得没必要和这两个人解释太多,于是施礼表示感谢。
  “那就好,那就好。”
  赵周和石庆闻言方才露出安心的表情,垂首还礼。
  要说他们此举是真心关心刘据,又或是站队刘据,这倒还远远谈不上。
  事实上,他们还是保持中立的立场,尤其是石庆那口不粘锅。
  现在说这些话也不过只是些场面话罢了,无论如何刘据现在都还是辅政太子,于礼于节都不能对他不敬,否则容易授人话柄。
  至于这场朝议的结果,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别说刘据如今才十七岁,见识和学识都有不足。
  就算换做是他们二人,要凭一张嘴与百余名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公开辩驳,他们也没有任何胜算,唯有尽量避免方为上上之策。
  何况今日要辩论的这些事本就对刘据极为不利,这对于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来说,简直就是天胡开局……
  刘据不带上一颗接受批评的心和一张承认错误的嘴来,还能如何?
  ……
  不知不觉,时辰已经到了。
  在赵周与石庆的引领下,刘据与这百余名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一同进入宣室殿。
  刘据还坐在自己的“特座”上,与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相对而坐,而赵周和石庆的坐席则位于两方之间,方便主持和维持秩序。
  除此之外,几名近侍也出现在了殿内。
  不过他们一进来就去到了大殿一隅的案几后面,随即开始分工整理竹片,倒水研墨,显然只是这场朝议的书记。
  至于刘彻,还真就没有到场。
  就连刘彻最亲近黄门侍郎苏文也并未出现……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
  其实刘彻此刻就坐在宣室殿的后殿之中,与正殿只隔了一道屏障和一扇门。
  并且为了便于旁听,他还特意命人将龙塌抬到了最靠近门的地方,以确保可以听清正殿中所说的每一个字。
  而苏文,也正立于一旁伺候待命。
  此刻苏文心中已不再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因为他早已知道刘彻准备了怎样的大招,如此大招一旦祭出,立刻便可爆杀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刘据的太子之位依旧稳如泰山。
  不过在这之前。
  刘彻偏偏还带了一点恶趣味,想先看看刘据在面对这些酸儒时会有怎样的表现,然后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救场……
  终于。
  “既然双方皆已就坐,此次朝议便开始吧。”
  丞相赵周说了一段极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便直接进入了朝议环节,先是看向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一方:
  “请诸位先出一人向太子质询,再由太子针对质询加以说明与辩论。”
  “老夫先来!”
  话音刚落,前排一个看起来已年过六旬的老者已经站起身来,展开手中的简牍看了一眼,方才大声问道,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殿下是否认同此理?”
  刘据闻言微微抬眼,口中崩出一个字:
  “典。”
  “既然殿下将此奉为经典,那么老夫再问殿下。”
  此时这名六旬老者还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接着又道,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殿下又是否认同这天子与庶民之孝道?”
  刘据依旧只是微微抬着眼睛,这次倒是说了三个字:
  “典中典。”
  “既然殿下同样认同,那么便请殿下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一下,民女史婉君遵孝道守孝,不得已婉拒了殿下的婚事,究竟何错之有?”
  老者终于露出锋芒,情绪激愤的盯着刘据,语气亢奋的大声质问,
  “殿下为何逼其溺亡,又将史家大母逼死,还对史家上下施以极刑?”
  “殿下迫害守孝之人,是否便是蔑视孝道?”
  “正如那句‘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殿下既慢于守孝之人,又恶于守孝之人,是否可以认为殿下是不孝中的不孝?”
  “请殿下给我等一个答复!”
  话音刚落。
  “彩!”
  “问得好!”
  “请殿下回答!”
  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中随即响起一片喝彩。
  赵周与石庆连喊了几声肃静才使得场面平静下来。
  百余名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重新坐了回去,目光灼灼的等待着刘据的回答。
  甚至有些人的嘴角已经不自觉的勾了起来,全然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态。
  这个问题其实十分厉害,先让刘据承认了孝的合理性,又让刘据承认了细化到天子与庶民必须遵循的各自不同的孝道。
  由大到小,由高到低,至此已经彻底堵死了刘据的嘴巴。
  然后再用天子都必须遵循的孝道,来评价刘据那有过之无不及的所作所为。
  如此厉害的连环招,别说是刘据了,就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完美应对。
  而在这个问题之后。
  便到了真正的绝杀:你无法遵守天子之孝道,那么你配做储君,配做天子候选么?
  然后。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据却忽然笑了起来,开口问道:
  “孝死我了,我真是很好奇,这史家究竟是生了你们还是养了伱们,竟让你们对史家如此孝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