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节 晶石的能量力场
别进入金字塔内,因为,进入金字塔,会让你们所有人丢掉性命!对,是所有人,相信我,我比你们任何人,包括,进入过金字塔内的美国政府知道的都要多得多。就说这些吧!”
陈锐关掉q/q,合上笔记本电脑,将电脑放进孕海珠空间,离开了山洞。
进入孕海珠空间。
在孕海珠空间大睡了一觉。
第二天。
陈锐起了一大早,离开孕海珠空间,向昨天美国士兵闯入山洞的反方向行进,神秘金字塔可能就在附近。
二个小时。
陈锐发现了神秘金字塔。
看到金字塔的陈锐显然也被震惊到了,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神呆滞。
一块巨大的透明晶莹的尖锥形的晶石构成金字塔的塔尖,在太阳光线的折射下,耀耀生辉。
晶石是一种能量晶石,正在不断吸引被无形力场压缩数亿倍庞大的太阳能量,将能量传输到金字塔内。
这个情况,并没有在阿努比斯军团计划文件中描述。
陈锐猜测,可能有两点。
其一,在文件中,关于这部分描述被烧掉了。
其二,当时的一队德国士兵进入金字塔的时候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并没有发现塔尖上的晶石。
在金字塔下面,有一片开阔的空地,这时停了几十架直升飞机,以及大型的运输飞机。
在这些直升飞机,或大型运输飞机上漆着各国的国旗标志。
在直升飞机的旁边还有穿着各**服的士兵,美国。中国,俄罗斯,英法,日本等国家的士兵,简直就像个支小联合**。土兵们忙忙碌碌的。整理装备,搭建宿营地,从运输飞机上卸下一些物资仪器,以及警戒。
各国的现役士兵穿着军装,荷枪实弹的出现在这里,说明这次对金字塔的行动得到了埃及的允许。
不允许不行啊。毕竟几乎全世界的国家给埃及施加了压力。
在金字塔下面,一些穿着衬衫,便装,以及一副冒险者打扮的受雇于各国的考古人员,探险者。地理学家等人员,正在对着金字塔开始研究。
他们再一次发现金字塔的神奇。
金字塔是由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堆彻成,切削得非常平整,这点,可能连现代人都很难做到。
岩石跟岩石间的缝隙非常严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金字塔塔尖到地面,12.7米,这不是金字塔的高度。他们惊讶的发现金字塔的大部分都在地底。
更让他们惊讶,不可思议的是,他们通过对金字塔的各种测量。得到一些神奇的数字,这些数字跟地球,太阳,以及太阳系的一些周期都能够完美契合起来。
还有些神秘的数字连现代人类都搞不清楚,他们猜测很可能是一些太阳系外的宇宙的一些信息。
对于,塔尖的尖锥形能量晶石。各国可以望眼欲穿了,都在打能量晶石的主意。
但。能量晶石可不是好得到的。
美国人首次发现金字塔,想得到能量晶石。但,很快美国人发现能量晶石附近有一层无形的能量力场。
凡是进入这层能量力场的东西瞬间就像强大的能量流分解成虚无,渣都没有。
他们还看到一只误闯入能量力场的鸟,进入后,直接消失了,肉,血液,骨头,羽毛什么都没有,直接分解成比分子。
他们又试着朝能量力场射击了一粒子弹,同样,子弹在进入能量力场的瞬间,没了,好像突然消失了一样,是被强大的能量力场瞬间分解了。
在金字塔下面,还有一堆扛着长枪短炮的全世界的记者,对着金字塔好像焦片不要钱似的拍了起来。
然后,快迅传输回国内,很快就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纸,电视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片峡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他们还发现,在金字塔附近笼罩着一层无形的强磁场,在靠近金字塔100米内,任何信号都会失灵。
也就是说,各国的士兵进入金字塔后,他们所有的对外,互相的通迅,以及各种电子设备都不能使用。
在,一个大帐蓬内。
各国的代表正吵成一团,为了得到更多的金字塔内的东西和秘密。
“金字塔是我们埃及的国土上,我们已经允许你们进入金字塔行动,但,我们希望得到金字塔内更多的东西。’埃及军方代表纳比.阿拉勒说道。
“金字塔是我们首先发现的,为了探索金字塔,我们牺牲了12名士兵,我们应该得到金字塔内更多的东西。”美国白宫总统顾问,美国一方的代表赖斯.兰德说道。
“不,赖斯先生,金字塔并不是你们发现的,而是陈锐发现的。”法国人说道。
“事实上,确实是陈锐发现的,是陈锐来到这里寻找‘阿努比斯军团计划’文件中的金字塔,把你们带到这里来,才发现的金字塔。”俄罗斯一方的代表也说道。
“如果说,按赖斯先生的说法,陈锐是我们中国人,我国应该得到金字塔内更多的东西。”中国一方的代表说道。
其它各国的代表不论置否。
各国争论一团,各种妥协,各种许诺,最终基本上达到一些临时的协议。
要知道,对金字塔内的秘密知道得最多的陈锐可是给各国警告了:“别进入金字塔,进入金字塔,可能让所有人丢掉性命!”
虽然,陈锐这句忠告不可能让各国打消进入金字塔的念头,毕竟金字塔的可能有一些外星人的东西和秘密,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是致命的诱惑。
但各国没有蠢人,陈锐的这句警告是对各国善意的提醒。
意味金字塔内非常危险,很可能进入金字塔内的人谁也不能从金字塔活着出来。
因此,各国争得面红耳赤争着要得到金字塔多少东西,这些,没用。
一切准备后。
来自各国的第一批300多名精锐士兵进入金字塔。
各国打算派一批不够,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