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汇报

  第190章 汇报
  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族谱第一页,头香等。
  这对华夏人的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而朱棣所说的这些,无疑是戳到了他们的痒痒处。
  相信没有几个人能拒绝朱棣画的这一张大饼。
  众人的反应让朱棣很满意。
  粮种一事,事关重大,他们不惧艰险,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将其带回来。
  这样造福千秋万代的功劳,不管是什么样的赏赐都能够配得上。
  朱棣不仅要给他们名,还要给他们财。
  经过简单的汇报后,朱棣便提出要登船去看看。
  郑和以船上杂乱不堪,气味难闻等理由委婉劝说。
  但朱棣却摆摆手表示:“你们能在船上待数年之久,难道朕连一会儿都待不下去嘛?”
  “不亲眼看看,又怎么能知道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生活的。”
  “什么也不必说了,登船!”
  就这样,朱棣带着众人登上了宝船。
  放眼望去,船体破旧,修补的痕迹非常重。
  恐怕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执行远洋任务了。
  需要返回船厂,进行大修。
  之前在岸上只看外观,可能还没有太深的感触。
  只能感觉到这支船队饱经风霜。
  但是当亲眼看过一圈之后,才能明白,郑和他们能带着船队返航,有多么不容易。
  “你们受苦了啊!”朱棣看着郑和等人,眼中闪过一抹心疼。
  闻言,众人低下了头,心情复杂,难以言明。
  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蹚过来的,见惯了生死。
  他们不怕死,怕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没有意义。
  之前陛下就已经肯定了他们的功劳,还答应为战死的弟兄们修英魂祠,现在又心疼起他们经历的苦难。
  如此圣明之君,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效忠呢?
  …
  船舱中的味道并不好闻,汗味,脚臭味,还有屎*尿味,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
  第一次进入船舱中的人,闻到这股味道,差点就吐了。
  而这还是因为现在气温较低,气味不太明显。
  等到夏日,那才是真正的折磨人。
  朱棣进入船舱,只是皱了一下眉,随即便走向船舱深处。
  杨轩全程面无表情,眼睛四处扫荡,观察着船舱中的一切。
  他看到船舱中有很多木箱子,木箱子中填满了土,土壤上面,是已经枯萎的枝干。
  显然,他们是用这些木箱子种了些什么。
  一圈转完,众人走出船舱,回到甲板上,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
  更有甚者,刚一出来,就直接趴在甲板边的栏杆上,大口吐了起来。
  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跟着朱棣从京城过来的。
  见此,朱棣面露嫌弃。
  郑和则示意手下赶紧将这几人扶下船。
  紧接着,郑和在朱棣面前请罪。
  “船舱中气味恶臭难闻,还请陛下,诸位大人恕罪。”
  “郑大人,你等身处海上,那些腌臜污秽之物丢入大海之中便是,为何要留在船舱之中。”
  “难道…是因为好闻吗?”
  有不开眼的蠢货趁机发难。
  杨轩冷冷看了那人一眼,随即目光转向郑和。
  他知道,郑和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朱棣也是不悦地瞥了那人一眼。
  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朱棣心里的印象一落千丈。
  接下来,轻则被朱棣找个理由发配至偏远的地方为官,重则找个理由剥夺官身,永不录用。
  “陛下,臣等之所以留下这些污秽之物,主要还是为了当做肥料。”
  “臣等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找到了玉米,红薯,土豆这三样粮食。”
  “但红薯与土豆可保存的时间太短,所以,臣等就想着一边在船上种植,一边带回来。”
  “而且还能弥补我们口粮不足的问题。”
  听完郑和的解释,朱棣微微点头。
  这和自己的猜测基本吻合。
  随后,他问郑和:“这些粮食,你们所有人都吃过了?”
  “禀陛下,我们都吃过。”郑和回答。
  朱棣心中点点头,既然郑和等人拿这些陌生的粮食当口粮,就说明,这些陌生粮食是可以充当主粮的。
  若是产量可以,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大明主粮短缺的问题。
  别看大明现在的粮食产量很高,但普通百姓和佃户平时吃的都是稀的,往里再掺点野菜,这就是一顿饭。
  也只有在干活的时候,他们才舍得吃干的。
  而这干的,可不是什么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白面馍馍,而是麦饭,或者其他的。
  所谓麦饭,并不是面粉所做的面食,而是直接将麦粒蒸煮而成。
  口感很差,上层社会很少食用。
  食用的多是底层老百姓。
  而且麦饭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军粮,在这之前,军粮多为粟米(小米)。
  相比于粟米,小麦有几个优点:
  首先是能量密度比较高,其次是便于储存和加工,第三是容易获得。
  因为小麦的产量相对于小米来说要更高一些。
  现在郑和带回来的三种粮食,以后说不定可以作为新的军粮。
  念及此处,朱棣便迫不及待的跟郑和问起产量来。
  “禀陛下,玉米若是择良田种植,并精耕细作,亩产量在四百斤左右。”
  “而同样的条件下,红薯和土豆的亩产量却在一千斤以上。”
  “当然,这在大明种植的话,产量究竟如何,还未可知。”
  “一切都需要细细探究。”
  郑和后面的话,朱棣根本就没听到。
  他现在满脑子都是亩产量一千斤以上。
  亩产上千斤的粮食啊,这在大明可从未出现过。
  一旦传播开,这能养活多少人啊!
  届时,这永乐盛世,也就名副其实了。
  夏原吉的反应跟朱棣一样,满脑子都是亩产上千斤的粮食。
  同时他在心里估算着,凭借郑和等人带回来的种子,需要多久才能让这些粮食种遍大明。
  就在大家都在高兴大明有亩产上千斤的粮食的时候,总有蠢货会出来扫兴。
  “陛下,还请陛下不要被郑和这等人蒙骗。”
  “亩产上千斤的粮食,臣活了几十年,从未听闻。”
  “这显然是假的。”
  “恐怕是郑和他们为了逃避船队损失巨大的责任而编造出来的谎言。”
  “请陛下明察!”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