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十万人不够,那就二十万,三十万
第54章 十万人不够,那就二十万,三十万
第54章 十万人不够,那就二十万,三十万
被镇国公杨轩一直盯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别人可能不清楚,但此刻的户部尚书却非常清楚。
他也是久经官场的人了,当初在面对宣宗皇帝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压力。
最终,他开口说道:“金陵户部,可以出两百万两。”
“好。”
“加上金陵户部的两百万两,那就是四百三十万两。”
“若是不够,内帑也可以再出。”
杨轩说了一声好,目光从户部尚书的身上收了回来。
随后,他看了一圈在场的大佬,缓缓开口:
“钱的问题解决了,现在咱们再来商议一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呈碾压之势平定麓川叛乱。”
话音落下,兵部尚书王骥率先发表了意见。
他是永乐五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宣德朝升迁至兵部尚书。
其人才识兼茂,历练老成,兼且善于用兵,长于应变。
去年反击鞑靼阿台汗的战斗,他就曾担任督军。
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击破扰边的阿岱汗军,迫使阿台汗、朵儿只伯远逃。
为阿台汗被脱欢所杀埋下伏笔。
王骥对战事的认知要强过许多武将勋贵,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对于他的建议,杨轩也是比较看重的。
随后,杨轩又询问起了杨士奇等人的建议。
直到张辅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杨轩又让人将西南地区的堪舆图给拿了过来。
堪舆图不小,铺在众人中间的地面上。
杨轩起身,走到堪舆图前,手中拿着一根细长的杆子,在堪舆图上指指点点。
“西南多山地,不利于我军作战,而敌军主场作战,熟悉环境,战斗力能发挥出十二分来。”
“……”
“既然十万人不够,那就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
杨轩最后这句话说的大气磅礴,令人热血不已。
他握紧长杆,目光停留在众人的身上。
“没错,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他一切皆是虚妄。”
张辅很认同杨轩的话,当即附和道。
其余人如杨士奇等眼神也是一阵火热。
“三十万人,五十万人,说的轻巧,这得花多少钱啊!”户部尚书悄悄看了一眼众人,心中默默说道。
当初太宗五征漠北,每次发兵五十万,简直就是花钱如流水。
看的直让人恐惧。
一想起那样庞大的花销,他就忍不住对当年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可惜啊,夏原吉在宣德五年便逝世了,终年才六十五岁。
死后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太师,谥号忠靖。
杨轩等人并不知道户部尚书在想些什么。
他们正在商议接下来的这一战怎么打,让谁来领兵。
最后决定发兵三十五万,分两路进军。
一路还是从云/南进军,另一路则是从交趾进军。
至于领军人选,提拔沐昂为左都督,配征南将军印,接任总兵官。
这样安排,也是有让其替兄戴罪立功的原因。
左右副将军为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吴亮和魏国公徐钦。
徐钦一直在金陵镇守,也没机会打大仗。
经验没有其他人丰富。
否则的话,杨轩就会让其担任一路主将了。
徐钦现在也快五十岁了,没有立过什么大功,杨轩看在其年龄也不小了的份上,便打算给其一个机会,不然以后想追封为郡王,也不好操作啊!
另外,镇守金陵的军队,也好些年没有打仗了,杨轩也打算让徐钦带着去西南好好磨练磨练。
不然怎么保护金陵,镇守江南?
这一次,杨轩还是不派监军,但是会派王骥督军。
而另一路大军的主将,则是英/国公张辅,副将成国公朱勇。
杨轩要的是以绝对的优势碾压敌人,所以才会将张辅和朱勇也派出去。
派出这两人领兵,并不会削减京师的守备力量。
留守在京师且能打仗的武将和勋贵还有不少。
再说了,杨轩也不是不能挂帅,所以,京师的安危不必担忧。
商议好方案之后,杨轩等人便联袂前去面见张太皇太后。
后者听完杨轩等人所说,便表示一切按照镇国公说的来。
离开张太皇太后那里,杨轩等人便按照分工去忙各自的事去了。
下发调集军队的命令等。
而杨轩也以小皇帝的名义写下数份圣旨。
准备让王骥带着南下。
两日后,王骥离开京师,乘船南下。
同时杨轩还准备了几份书信,让其帮忙捎过去。
三日后,张辅和朱勇带着将军印和兵部的调令带着神机营和五军营的一部也离开了京师。
其他的如粮草等直接从金陵就近运输。
军队从南方各省调集。
……
十余日后,王骥到达了金陵。
由于其是带着圣旨前来,六部官员还有魏国公徐钦等都前来迎接。
王骥第一时间拿出圣旨,宣读旨意,这是大事,耽误不得。
宣读完圣旨,金陵六部的官员便表示准备了接风宴,请王骥赴宴。
王骥很给面子赴了宴。
毕竟军饷还需要金陵户部拨付,其他不少事情也都需要金陵各部门配合。
王骥友好的态度让金陵六部的一众大佬心中满意。
加上其进士出身,让六部的一众大佬感到亲近。
宴席上,不少官员说起王骥去年与鞑靼的那一仗打得多好多好。
恭维之意溢于言表。
能领兵的文官啊!
怎么可能不让人羡慕?
王骥好歹也是在官场待了 几十年的人了,人情世故拉满。
一场宴席下来,宾主尽欢。
对于王骥请各部配合的请求,一众大佬也是纷纷笑着答应下来。
虽然同为正二品尚书,但王骥是京官,而且还是受重用的京官。
与其打好关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借助其关系调到京师。
在他们金陵这些官员之间,流传着来金陵六部任职就是养老之类的话。
作为有政/治抱负,还想往上爬的他们,怎么可能愿意一直留在金陵养老。
次日,王骥酒醒之后,带着杨轩写给魏国公徐钦的书信前往魏国公府。
昨日宴席期间要应付各部官员,也没有机会把信交给徐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