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九族消消乐

  第33章 九族消消乐
  【一种新思路,万万没想到——
  家人们,网友说自己过年在家看了本古代小说,小说里男主人公被家人欺负的特别惨,科举都不让自己参加的那种。
  后来,主人公就爆发了,下定决心报复全家人。
  网友看到这里,以为是大几百章的宅斗文。
  结果万万没想到,主人公选择了刺杀皇帝……
  因为可以诛九族。
  emmmmm,真是个人才啊】
  苏粒也震惊了,这想法真是,太清奇了吧。
  网友a:成不成功都是成功的
  回复:如果成功了就诛九族,如果失败了也诛九族,不得不说这男主角是有点智商的[送心]
  网友b:这放在整个小说界都是很炸裂的
  回复
  (而且也不用担心杀的不彻底[看])
  (行刑那天刑场上站的比男主认的都全[看])
  (被杀时喊一句:我族皆是仗义之人,我就算死了他们也会为我报仇的[看][看])
  (族人:想不死都不可能了[捂脸])
  (家里的鸡蛋要挨个捏碎,院里的蚂蚁窝得烧开水浇了,就连地底下的蚯蚓都要刨出来竖着切喽[白眼])
  (看过一个,还怀里揣着族谱,怕他们诛九族遗漏下[鼓掌])
  网友c:开头:呵,俗套爽文
  后面:什么?你说他做了什么?[爱心]
  网友d:突然觉得那些为了复仇已经不在乎生死,还各种殚精竭虑设局的,有点憨[泪奔]
  回复:
  (隔山打牛,借力打力,他是牛的)
  (思路清晰,这才是省流[送心])
  (自己解决不了就交给能解决的人[呲牙])
  (这让罪行上升到了一个不属于它初衷的高度)
  网友e:难怪家人都害怕让他参加科举[捂脸]
  笑的苏粒满地找头,她继续往下刷,赫,又是个与九族有关的——
  【到底是为什么呢#
  嗯,家人们就是我有一个问题哈。就是古代的官员被皇帝赐死了,为什么还要谢主隆恩呢?他横竖都是死的,为什么不骂他两句?】
  评论区
  网友a:九族们高兴的摸不着头脑。
  回复:
  (没骂:夷三族
  骂了:九族消消乐[比心])
  (没有九族的肯定都骂了啊[猪头][玫瑰])
  (九族:你人还怪好的咧)
  网友b:有骂的啊,方孝孺骂了,骂的可难听了。
  回复:
  (方孝孺:你诛我十族又如何)
  (方孝孺:对对对,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然后我十族就没了)
  (十族:泼天的富贵没沾一点,泼天的屎盆子扣了我一身[尬笑])
  (但是是假的,历史上他并没有被诛十族)
  (从《明史》记载来看,方孝孺没有被诛十族,甚至连九族也没有,遇难的只是方孝孺一家和他的弟弟。
  方孝孺被灭十族的传说,来源于明朝中期祝允明《野记》。
  祝允明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书中内容都是道听途说或者杜撰。《野记》可信者百中无一。
  《野记》更像志怪小说,还有蛇妖什么,所以我信《明史》)
  苏粒点了个赞,原来是这样吗。
  诛十族这个梗流传多久了,可怜的朱棣,背黑锅背了几百年。
  ——————
  天幕之下,各个家族都愣了。
  什么,竟然有人这么极端,为了报复家人去刺杀皇帝。
  就算知道这是后人写的话本,他们也很无语。
  谁会做这种事情啊,离谱之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家族观念在古人的思想境界中的地位。
  想要治国平天下,首先就要有家族观念,只有成就的小家,才能有抱负成就大家。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家族观念浓厚也和儒家思想有关,儒家思想讲究忠孝两全,十分重视孝道和伦理。
  所以猛然一看这种想法,只觉得不仅有违伦理还目无王法。
  应该不会有人真的这么报复吧。
  有些家族开始心虚,家族过大,有时候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一些世家权力连皇权都可以一比的朝代对这种玩笑一笑而过,而那些皇权大于世家的朝代就有些担心了。
  毕竟皇帝是真的会治罪啊!他才不管什么原因呢。
  ……要不还是对旁支多关心一下吧,避免他们学天幕走极端。
  唐,李世民哭笑不得,后人真是什么都敢想,听起来真是让人觉得荒唐又有趣。
  但是皇帝哪里是那么容易见到的,隔的远一点的,想刺杀的计划都传不到皇帝耳边就被人嘎了。
  这人是得被家族欺负成什么样子啊这么想同归于尽。
  李世民又想起他大唐的那些世家们,笑容就慢慢收敛了。
  他想压一压世家,可却有些束手束脚,不知后世是如何解决世家问题呢……
  明,朱元璋一愣,方孝孺?
  为何天幕会提到方孝孺,他犯了什么错后人竟然误认为他被诛了十族。
  十族呢,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么凶残的人诛别人十族都得斟酌一下,这应该不是他的锅吧?
  方孝孺是宋濂的门生。就是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那个宋濂。
  后来朱元璋召见方孝孺,看他举止庄重严肃,还对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
  但是朱元璋没用他。十年后,方孝孺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
  朱元璋又说:“现在还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因为老朱觉着,方孝孺是个忠臣,却好像并不是个能臣,太理想化了。
  难道是后来标儿用了他,结果他把咱标儿给惹怒了?
  朱元璋疑惑的很。
  能让名声极好的朱标这么大动肝火,这方孝孺干了些什么啊……
  方孝孺脸色惨白,没想到他竟也留名到后世了,可为何是这种名声?!他甚至累及家族了吗……
  永乐朝,朱棣则哼哼冷笑,这些文人可真会写,什么都张口就来。
  不就是因为他动到了那些文人的利益了吗。
  幸好后人还是懂得明是非的,替他辩解。
  况且,当初那个情况,朱棣觉得他都算脾气好了。
  方孝孺那样子,谁看谁不气啊!
  反正他朱棣就是没错!
  其实一开始朱棣也很想拉拢方孝孺,毕竟方孝孺的名声在那里摆着呢。若能将方孝孺拉入自己的阵营,那么天下文人对朱棣登基的意见也会小很多。
  可是方孝孺居然宁死不从,对建文帝真是“赤胆忠心”啊。
  朱棣要方孝孺为自己写登基诏书,方孝孺却进入大殿就号啕大哭,还对朱棣的造反行为明嘲暗讽。
  为了杀鸡儆猴,朱棣也得处理了方孝孺啊。
  ……难道这件事也遭后人诟病了?
  朱棣又有些不自信地想着。
  而单纯的老百姓则完全被天幕带着走。
  “诛十族这么凶狠啊,连家里的鸡蛋都不放过。”一些人家哎呦呦的摇头:“这得是多大仇多大怨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