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土木堡(三)

  第128章 土木堡(三)
  【1449年7月初,瓦剌骑兵分为4路,从4个不同的方向朝大明发动了进攻。
  其中第一路攻击辽东,第二路攻击甘肃,第三路攻击宣府,最后一路由也先自己统领攻击大同。
  由于也先这一波属于偷袭,明军没有太大准备,前线被打的败报频传。
  这时候的大明皇帝朱祁镇已经20多岁了,他不仅不英明,还是个糊涂蛋。
  文武百官的话一概听不进去,对自己身边贴身太监王振的话却百依百顺。
  各方败报传到北京后,朱祁镇不断问王振应该怎么办。
  王振就说:这好办啊,您直接御驾亲征不就行了吗!
  您看看您太爷爷祖爷爷哪一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就您这头顶这么厉害的光环,吓也能把蒙古人吓死。
  况且凭臣对您这么多年的了解,别人行的事,你上你肯定也行!】
  (主角登场)
  (《吓死》)
  (朕,留学去啦)
  (一个遵循祖制的决定)
  (壮士一去不复返)
  (普信男朱祁镇[赞])
  【王振为什么敢冒着风险出这个馊主意呢,当然是为了保护他神圣的私有财产。
  王振是蔚州人,多年来搜刮的财物大部分都送回了老家购置产业,蔚州临近大同,如果大同失守了,蔚州也就难保。
  他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就是以公谋私,保护他多年收刮来的民脂民膏。
  无知的朱祁镇信了他的鬼话,跟文武百官宣布自己要御驾亲征。
  然后大臣们就劝,说您老还是歇着吧,这事武将去就行了。
  但堡宗不听,非要去。
  我大明皇帝的光环,吓也能吓死瓦剌人。都别劝了,我非去不可!
  1449年7月16日,堡宗和王振率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实际上只有20万,为了唬人才说的50万。
  毕竟从朱祁镇说要亲征到出发,这才几天,哪能那么快就组织50万大军。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7月初瓦剌进攻,7月16日朱祁镇御驾亲征。
  这其中还要抛开信息传到北京的时间、朱祁镇和大臣商量的时间、大军组织准备的时间……
  是不是太着急了点,忘了啥事儿?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人也是要吃饭睡觉的,这就必须准备好粮食、帐篷,还有铠甲、兵器、马匹。
  这都是要保养的。换句话说,打仗打的就是粮草。后勤没有充足的粮食,士兵总不能吃草吧。
  士兵要是都吃草了,哪还有劲去打仗?
  朱棣每次远征都会征用大量的民工、牛马车辆。并设置专门的运粮队,一准备就要准备好几个月。
  那王振统领20万大军出发,准备用了多长时间呢?
  不到5天。
  王振可不是想学希某人打闪/电战,他压根啥也不懂,觉得只要人多就一定能赢。
  自己有20万人,也先只有2万人,优势在我~
  就算是20万头猪,你让瓦剌人抓也能累死他们,更别说是20万精锐,一人一口唾沫,那就是一条河!】
  (血压上来了)
  (幸亏没带50万,不然都送了)
  (闪击瓦剌)
  (闪电站准备了很久的,后勤也充足)
  (希儿来说不定能赢)
  (《优势在我》)
  ——————
  朱棣气的一脚踹翻桌子。
  这太监真是好大的胆子,敢这样怂恿皇帝。
  朱祁镇也是蠢如鹿豕,一点自己的判断力没有,会打仗吗你就敢上!
  5天啊,这么大阵仗出发,就花了5天准备?!
  还吓死瓦剌,你这是要吓死大明吧,混账玩意儿!
  一个打仗向来是冲在前头的马上皇帝,没想到有一天,听到“御驾亲征”这几个字,竟然会让自己万目睚眦。
  ……
  李世民摇头,奸佞在侧,还这样得皇帝信重。
  一个没吃过苦头娇生惯养的天子,把打仗看作游戏,战前准备如此仓促。
  尽管还没出发,李世民已经对这场战事的结果深感不妙。
  不过,哪怕这样,身经百战的李世民想破脑袋,如何也不明白,几十万到底能怎么输。
  好歹也是20万精锐啊,哪怕再如何荒唐,起码也得是个平手吧?
  这些昏君真是昏的花样百出,没一个重样的,究竟是怎么回事!
  ……
  听着这样的描述,各朝武将们简直浑身难受,5天能干什么,带着这么多人,统筹都得花费许多时间。
  更何况皇帝也跟着,还得多费心思去保护,这让人怎么安心打仗,好好的京城不待,非得跟过去添乱!
  ……
  刘彻眼都红了,20万精锐啊!
  这么富裕的仗,打2万人都打不过。
  这个皇帝是不是脑子有什么问题,这么多人,估计整个国家大半的将士都出动了吧,这样轰动,你就准备了几天?
  那也先可是分三路进攻,这么多人跟着朱祁镇走了,其他两路又是如何安排的?
  认真的吗???
  不想要这些兵送给朕啊,暴殄天物!
  霍去病眉头紧皱,这简直就是儿戏。
  不过这闪电/战是个什么打法。霍去病喜欢打快战,打奇袭,对于后世形容的闪电/战,但是生出八分的兴趣。
  ……
  【出发后路上也不顺利,正好赶上大雨,道路泥泞,行军困难。
  8月初大军到达大同,各路的军报纷纷传来——
  瓦剌各路人马都已经打进了长城啦!
  大军的归路有被切断的危险啦!
  洋河的明军全军覆没了,顶不住了啦!
  ……
  听到这些消息后,王振和朱祁镇都慌了。
  这不对劲,不是说瓦剌就是一个软柿子,随便一捏就爆了,怎么这么猛呢?!
  不行,赶紧退兵!
  这时候,大同副总兵郭登就向朱祁镇建议,最好向南方撤退,经过紫荆关,回到北京比较安全。
  王振一想:这条撤退的路要经过蔚州,蔚州又是我的老家,这要是能把皇帝请到蔚县,让乡亲们看看,老子发达了,那多美妙啊~
  然后王振就对朱祁镇说:“要不你先去我家避避风头。”
  朱祁镇当然同意了。
  可是走了40公里后,王振又想了想,不行,他在蔚州的土地多,这马上又到了秋收,大军经过蔚州时,万一踩坏了他家地里的庄稼,这怎么行。
  还是转向吧,回大同沿着居庸关回京。
  嗯,对了,部队再出几千辆车子,去我蔚州老家,把我多年积累的财物都运回来,不然万一被瓦剌抢了怎么办!
  由于王振的指挥,几十位将军和几十万大军都已经对他愤怒到了极点,再加上天降大雨,道路泥泞,士兵也没有吃饱,军中怨声载道。
  8月10日,大军到达宣府,由于走得太慢,瓦剌追兵已经追上了他们。
  朱祁镇派吴克忠、吴克群领兵断后,结果双双战死。
  又派朱勇领4万人支援,结果又全军覆没。】
  ——————
  “王振!!!”
  朱瞻基瞋目裂眦。
  不止他,朝中官员无不愤气填胸。
  这个小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把军队耍的团团转!
  不止王振,众人对太子朱祁镇的态度也变了。
  身为储君,不顾百官劝谏,偏听宦官一家之言,这能是什么好兆头!
  哪怕现在还没发生,但依着天幕来看,他就不是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就算没了王振,来了个张振李振,大明的未来仍是一片阴霾!
  这可如何是好,皇上子嗣不丰,除了朱祁镇,只有朱祁钰了……
  【这些人的牺牲给大军争取到了三天的撤退时间,三天后,大军撤退到了土木堡。
  土木堡是个重要的军/事驿站,周围高耸林立,只有几条山间小路可通车马。
  此地距怀来县城只有20多里,如果大军能赶到怀来,可据可守。
  结果王振这个自私鬼又出来搅局了。
  他因为运送自己财物的车子还有1000多辆没到。就打算在土木堡宿营,等车到了再走。
  ……这不是扯淡吗?!这地要是被围了,就是死地,跑都没地跑!
  次日瓦剌追兵追到,立即包围了明军驻地,还切断了他们的水源。
  由于明军走的太急,粮草啥的本身就不足,外加土木堡地势高,挖了好几米也挖不到水。
  也先看到明军被围,十分高兴,但又不太高兴。
  毕竟他手里的瓦剌军只有几万人,而明军却有十几万。
  明军的状态再差,如果他们死战,瓦剌也做不到1打10。
  所以他就想了个计谋。
  也先挥师撤退,派使者携带书信前来谈判议和,想引诱明军撤离阵地。
  这时候,王振载满财物的1000多辆车子已经到达。他的钱到了,那赶紧溜回北京才最重要的。
  于是他一面派人随瓦剌使者和谈,一面下令全军迅速南移。
  这一来,正好中了也先的奸计。
  他先是不动声色,等到明军都在山间小路行进,首尾不能兼顾之时,猛然发动攻击。
  这时候,朱祁镇的驻地遭受到了围攻,他身边的侍卫太监纷纷中箭,朱祁镇吓得腿都软了,坐在地上发抖。
  ……
  最终朱祁镇被瓦剌活捉。
  身为明朝皇帝,被俘也就算了,他竟然还去做瓦剌人的带路党。
  也先挟持着朱祁镇到宣府、大同城下,并控制朱祁镇要当地守军开城。
  软弱的朱祁镇为了自己的性命,居然予以应允。
  幸好大同、宣府守将没有真的听令开门。
  当时朱祁镇为了令他开城,还与守将拉关系。被守将断然拒绝:“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启闭”。
  假如两地守将真的开城,明朝九边防线将全面坍塌,蒙古骑兵将纵横驰骋于华北平原,到时候蒙古重新入主中原绝不是危言耸听。
  即使蒙古人占领不了华北,当地也必将生灵涂炭。
  其后,瓦剌人进攻紫荆关,仍旧挟持朱祁镇叫门,然而守将同样不应。
  朱祁镇说:“只凭天理去。”丝毫不为明朝和紫荆关的命运担忧。
  其后,紫荆关被攻破,守将孙祥战死,瓦剌长驱直入冲向北京。
  在朱祁镇心中,万千大明将士和百姓的性命,都比不上他自己的性命可以多活一刻。
  身为皇帝,他享受了好处,却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不在乎他的国土是否沦陷,子民是否安全,为了活命不顾一切。】
  (绝了)
  (天子北狩)
  (瓦剌全日制研究生)
  (朱祁镇:寇可往,我亦可往)
  (还有脸活着)
  (朱祁镇如果战死了,明朝可能还能晚点走下坡路)
  (朱祁钰就不该接他回来)
  (叫门这事儿连徽钦二宗都没干过,朱祁镇干了)
  (也不能这么比,宋那两货没叫门,直接开门了)
  (说实话,朱祁镇还是挺厉害的。他被绑的地方比朱棣打的地方还远)
  (我是真不明白,就因为你一个人,害死了几十万明军,而且还都是精锐,堡宗为什么还有脸活着?还好意思回来夺门?批脸不要的家伙。)
  ——————
  洪武,朱元璋人都快撅过去了。
  他究竟是遭了什么孽啊!
  被告知白发人送黑发人,患难与共的发妻,寄予厚望的长子相继离他而去。
  孙子扶不起来,被老四那小子摘了桃子。
  他这一颗心啊,被揪紧了往下坠,始终找不到落点。
  朱棣当了皇帝,他气吗,当然气。
  天幕轻轻松松几句带过,可藩王造反,哪有这么容易。
  从古至今,有哪一位藩王能造反成功的?
  更何况,他既然下了决心立朱允炆,自然会帮朱允炆解决其他问题。
  就这样,竟然还真让老四造反成功了。
  这其中,皇家内斗,又得消耗掉大明的多少朝臣将士,好不容易从元末缓过劲来,转眼间又是打打杀杀!
  朱元璋有时候都觉得后怕。
  这臭小子,他封藩王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防住周围一堆虎视眈眈的外族,结果他还敢往里打,朱元璋能不气吗!
  ……
  生气是生气,但是好像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的生气。
  这还得多亏天幕,让他知道老四干的不错,起码大明是后继有人,朱元璋才能在一堆噩耗中获得一丝短暂的慰藉。
  但是!!!
  这个后继有人的过程也太短暂了吧!!!
  朱祁镇是怎么回事?!
  好一个“北狩”,宋朝皇帝没干过的事他都干了,老朱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堂堂一国之君,为了为敌军开路,公然“叫门”?!
  这小子命可真大,被俘了怎么还不死啊!
  咱的大明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啊……
  朱元璋气的都想给朱棣来几下,生了个什么混账玩意儿出来!
  对于拒不开门的守将,老朱又能说什么呢。
  哪怕朱祁镇是他朱家子孙,可你看看他都干了什么蠢事,况且这鳖孙这么能活,有啥需要担心的,该担心的是咱的大明才对!
  朱元璋叹了口气。
  这开疆拓土劳民伤财,休养生息吧竟然又全然对外邦漠不关心,忽视其崛起。
  为何不能长点心呢!怎么咱老朱家的皇帝是这个模样的,朱元璋抑郁了。
  若是他大明的子孙能像汉朝皇帝那样配合完美多好。
  怎么偏偏出了一个朱祁镇呢,老朱此刻对汉朝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他多想拿朱祁镇去换一个汉武帝刘彻啊。
  若是可以,孙子重孙他也愿意舍弃,来一个文景武三连组合,他怕是梦里都能笑醒……
  唐,李世民瞠目结舌。
  皇帝的下限有多低,他总算是开眼了。
  之前宋朝那几个算一回,这次明朝又来了一个。
  这样来看,相比于后世这些个“与众不同”的货色,李隆基起码前期还是正常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世民就能原谅李隆基的晚年那些糊涂行为。
  他现在想起李隆基还时不时冷哼几声呢。
  相比于李隆基,李世民更担忧的是他儿子李承乾。
  未来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是稚奴成了天子,高明怎么了。
  身为储君,本身背负的就要比别人更多,更何况后世如此多操作离谱的昏君,看的贞观朝臣们真是紧张不已。
  要是一不小心养出了这样的天子,那真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想到这样的未来大家就头皮发麻。
  可未来的皇帝竟然不是太子,这就叫大家有些尴尬,突然不知如何应对,有力气也无处使了。
  这时候,多说几句吧,好像也不太对劲。
  和太子说君王德行,可天幕预示的未来,太子并不是皇帝啊,这不戳人肺管子吗!
  难道要去劝谏晋王李治,疯了吗,这可是挑拨天家关系,几条命够你造的啊!
  朝臣们不知所措的空隙,反而让李承乾轻松了些。
  大家对待他的态度变得小心翼翼,他心中嘲讽,却又终于能得片刻喘息。
  他看着明朝那个皇帝做的荒唐事,面无表情,等听到朱祁钰这个名字,心中才有些波动。
  朱祁钰,是那个朱祁镇的兄弟吧,天幕之前提到过的“明景帝”。
  又是一个,弟弟比兄长成器的故事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