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兰花劝少安

  王满银做的都是最简单的工作,第一天的工作不难。
  罐子村生产队,按个头算是牛,骡子,驴,老母猪,更值钱。
  但是这些大个的数量就不行了,队里最值钱的是这些牲口,牲口单算最值钱的就是这一百多只羊了。
  罐子村能比双水村富裕,就指着这些羊了,谁家婆姨没有奶喂孩子了,队里需要一些现钱了,社员们想吃顿肉了,保暖需要做个羊皮坎肩了,都指着这一百多只羊。
  这么重要的资产,也不可能就交给王满银一个二流子和两个半大孩子来管理。
  哪只羊生病,哪只羊要下小崽了,都是李来顺来负责,王满银真的只是字面意思的放羊。
  第一天看什么都新鲜,还是觉得很有意思的,但是到了山上,只要羊不乱跑,跟着羊走,就没有三个人什么事了。
  还是要为以后打算一下,闲的时候多看点书,多刷出来一些技能,上辈子不努力,是因为只以为自己只能活一辈子,吃饭有一门技术高就够了,学的广不如写的深。
  但以后说不定会到什么世界,艺多真的不压身,要不是有小世界的存在,锻炼了自己种植和养殖的技能,自己来到农村,机械制造一点毛用都没有,连一个合格的农民都当不成。
  等第一天下工回到家,体验还不错,王满银还是挺喜欢这份工作的。
  进了院门,兰花就迎了过来,先是给王满银拍打了身上的尘土:“第一天出山,感觉怎么样,有财叔给你安排的什么活?”
  “让我跟着来顺哥,一块放羊去,羊群都是驯服的,管理起来不难,这活不累,也能挣八个公分,我做起来没问题。”
  洗把脸之后,就把破毡帽给摘了,进到了窑洞里面。
  陕北人喜欢白毛巾,帽子,头巾裹头,只是单纯的因为风沙大,干旱缺水,洗头不方便,王满银又不缺水,本来可以不带破毡帽,但是都已经带习惯了,这种天气还可以保暖,等天热了再考虑。
  “你今天带着孩子都在家里做什么了?”
  “你让我早点找少安,我今天带着猫蛋,狗蛋回娘家了。”
  该说还是要说,兰花的身体确实很好,狗蛋基本走不了路,猫蛋也走不了多远,十来里地,肯定就是兰花背着一个,抱着一个走的,
  “爸和妈看到,今天我带过去的五斤白面和粮票,知道你已经不出去跑,开始出山了,挺开心的,还夸了你。”
  兰花这种话,只能信一半,孙家会夸王满银的只有兰花妈,就连兰花不太清醒的奶奶都不会夸王满银。
  “只要你开心就行,你今天见过少安了没?”孙家伙食的事情,暂时还没有那么重要,王满银还填不起这个大坑。
  “见到了,少安怎么胆子那么大,还真把猪饲料地给多分了,他们生产队都没有量,看个大概就一块一块的就给社员们给分了。”
  胆大心细就是你这弟弟的标签,以后能让你吃惊的事情多了。
  “我的话你转告他了,他是什么反应?”
  “他说他知道了,考虑考虑,地分下去容易,收上来就难了,社员们辛辛苦苦的都给开了荒,给种上了。”
  “虽然这种话,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等公社人来了,地还是要收回去,种了也是白种,还多花费功夫。少安平常处理事情还是挺果断的,现在怎么会犯这种错误!”
  “少安说他会考虑了。”兰花自己说的都不坚定。虽然少安很尊重这个长姐,兰花不管有什么困难了,少安都能不吝啬帮助,但是兰花对少安的思想就没有什么影响力了。
  少安从十三岁开始干活,十八岁当生产队队长,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人,孙玉厚想改变少安想法都很难,更不要说兰花了。
  孙家几个都很有自己主见,骨子里面还都有一股倔脾气,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也不一定回。就连最柔弱的兰花,当年下定决心要嫁王满银,孙玉厚怎么说,兰花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兰花就是外柔内刚的那种女人,“锤王”看外号就能知道,外刚内也刚。
  “行了,咱们也只能劝劝,少安不改变想法,咱们也没有办法,这件事你告诉你爸了吗?也许你爸说说少安,还能有点效果。”
  想改变点剧情都好难,想改变孙少安劝不动,孙少平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值得人同情,帮助过孙少平的人那么多,孙少平能想的起来回报的有几个。
  有人说孝顺分两种养口体和养心智。伺候父母,照顾衣食住行是养口体,远走高飞有所成就,让父母以此为荣是养心智。
  王满银私人认为这纯粹就是扯谈,孙少平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八十多的奶奶,五六十的老父母,都没有孙少平要逃离农村的想法重要。
  “我怕爸知道了担心,就只和少安一个人说的这件事。”
  兰花考虑的肯定是,孙老汉最在乎的就是脸面,王满银刚丢了一次脸,要知道少安,又要出事,那接连的打击也不多了,怕老汉承受不住。
  “那就咱们什么时候回你娘家了了,问一下少安解决了没有,解决了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要是没有解决,就只能和爸说了,毕竟还是爸说出来的话,对少安更有分量,爸要知道,猪饲料地的事情有人盯着,肯定不能让少安一意孤行。”
  孙家表面上孙玉厚是一家之主,但是少安长大了以后,特别是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以后,孙少安就成了一家人的主心骨,就连孙玉厚也是这么觉得。
  “虽然最后没有听懂,但是还是觉得满银你说的有道理。”
  听着兰花说的话,王满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兰花还是一个文盲,兰花才二十多岁。
  农村的扫盲工作进行的还不彻底,只要小时候没上过学,长大了都要忙着挣公分,养家糊口,承担自己该在家里承担的责任,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学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