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剪头剃发
“传文,你也过来了,这次出去还顺利吧?”
几个人聊着的时候,朱开山和朱魏氏看到朱传文过来,也聚了过来。
不是朱传文要等两个人找自己。
是相比于隐藏在人群之中的两个人,朱传文要显眼太多。
“爹,娘,一切挺顺利的。”
朱传文点了点头,朱开山想过塌实的日子,朱传文也就尽量不拿外面事影响朱开山。
再一个这是在外面,人多耳杂的也不适合说这些事情。
“朱团长,你们坐下说。”
这次的戏班到元宝镇表演主要是宣传,所以选择的舞台是在镇上空旷处临时搭建的木台。
不是剧院的结果,就是没有完整的配套。
票友要听戏当然都是站着看戏,没有什么vip位置。
当然了朱传文还是不一样,有人会巴结朱传文,看到朱传文过来,立马就给在前排准备了座椅茶点。
“现在都讲民主了,就不用来这一套了。我和大伙一样,站后面看就行了。”
朱传文个人虽然主打的是一个遵纪守法,但是因为其他武装名声太差。
兵和匪一直都还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朱传文地位靠着“同行”们的衬托,也成为了一方土霸王。
镇上的上层还好,下层和中层见到了朱传文,都是既敬又怕。
朱传文想的和群众打成一片,因为百姓根深蒂固的阶级思想,根本做不到。
“没有朱团长,就没有咱元宝镇的太平日子。为了咱们元宝镇朱团长也多有奔波,刚回来多休息一点也是应该的。
你看着桌椅搬都搬过来了,朱团长您跟家人安心的坐着就是了。”
一旁店铺的掌柜,谄媚的对着朱传文说道。
“不了,我们在这里看就很好。”朱传文回道。
好不容易新思想开始传播,朱传文当然不愿意当面就开始搞特权,开历史的倒车。
“算了,咱不看了,回府去吧。”
看到朱传文为难,朱开山做主说道。
“行,你们想看的话,过两天我把人请到家里唱去。”
如果不是这些戏班,这段时间要帮着宣传民主。
长期把人请到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爹,娘,也到镇上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
几个人回到镇子朱家大宅,没多长时间,传杰也寻了回来。
传杰当然不是一个人回的朱家,韩秀儿整天跟在传武的后面。
玉书也是整天跟在传杰的后面。
“你在柜上事情多,我们就没想打扰你。”
朱魏氏对着传杰解释道。
夏老爷子作为朱传文的天使投资人,虽然已经不在,年纪大了去了。
但是对朱传文的投资不会白投,遗泽都惠及到了夏元璋的身上。
朱传文的地盘扩张到哪里,夏家的春和盛就可以拓展到哪里。
本来已经可以出师的传杰,因为夏家生意越做越大,也就一直留在了夏家帮忙。
不忘本是一方面,夏家跟朱家合作的更紧密是一方面,惦记人家姑娘也是一方面。
“大叔,大婶,听说你们到镇上来了。我爹娘请你们有时间到家里喝茶。”
玉书跟着传杰后面说道。
传杰跟玉书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形影不离。
这俩的事,已经不只是什么心照不宣,是一件定死的事。
也就传武作为老二,尴在中间,才耽搁了一些三媒六聘的进程。
要不然传杰和玉书的婚事,已经应该进行好几步。
“玉书,你先替我们谢谢你们爹娘了,我们晚一点再过去。”
朱开山作为一家之主回道。
夏元璋找朱开山倒不至于有什么事情,单纯是喝喝茶交流一下,熟络一下感情。
“好嘞,等我回去了跟他们说。”
玉书笑了笑应了下来,但是没有准备立马回家。
留在了朱家,跟着老朱家的人一起聊天。
秀儿和玉书加入老朱家的家庭聊天之中,可以说一点都不突兀。
现在两个人还没有嫁到朱家,秀儿和玉书都还没那么多其他心思。
和鲜儿聚在一起,聊起来还是挺和谐的。
“行了,你们去玩吧,不用一直陪着我们。”
又简单的聊了一下之后,朱开山就把除了朱传文之外的其他都给打发了出去。
“传文,你这次出来都没有跟清兵交战吧?”朱开山没等朱传武回答,就自己叹气起来:“才过上几年的安生日子,这世道就又乱了起来。”
可能是闹义和团被伤的太深,朱开山变的特别厌恶战乱。
“没有交战,满清官员也知道自己走到了末路,卷铺盖逃命都来不及,哪里有什么抵抗之心。爹娘你们放心,有我我们民团在,其他地方不好说,咱们这块地方暂时还乱不起来。”
朱传文理解朱开山想过安生日子的心思,为了安慰拍胸脯道。
虽然满清灭亡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政权更替的过程,对于百姓来说从来没有那么友好。
“遇上了人祸就免不了天灾,老天也看不下去了,开春到现在也一直没有下雨,遇上了人祸,又赶上天灾,今年的日子就难过了。”
朱开山继续叹气,心情可以说不怎么美丽。
也不能说是天灾人祸容易一起爆发。
主要是先有了天灾,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才容易跟着发生人祸。
担心完了外部之后,朱开山又担心起了老朱家的那些田。
如果不是惦记老朱家的那么些庄稼,知道满清灭亡,朱开山本是应该很开心的。
起码一直惦记的通缉令,不再是问题。
“爹,关外这边不是咱们山东,没那么容易连年干旱。就是一时的天时不好,也就偶尔的一年,有那些水塘撑一撑也过的去,不至于跟前些年咱们老家一样。”
这不是朱传文安慰朱开山。
关外因为地理纬度,森林覆盖率,水系密布的原因,没有那么容易出现旱情,是有依据的事实。
所以关内一有灾情,人口就往关外迁徙,确实是跟智慧的做法。
关外确实很难会没有饭吃。
朱传文知道放牛沟会经历干旱,不可能不做一点防御措施。
趁着地势,修两个水塘储备一些水,不是啥难以做到的事。
“文他爹,你也别一直担心这个,忧心那个的了,咱们家日子现在已经过的很好了。当初离开山东的时候,我再怎么想,也没想到咱们家能过成这样。”
朱魏氏对着朱开山说道。
朱魏氏的心态应该说比朱开山还要好一些。
主要是朱魏氏最容易满足。
最低的底线,一家子平平安安,能吃饱穿暖,就会很满足。
“爹,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咱们现在也做不了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现在没什么事儿的话,就先把辫子剪了吧。破除封建残留,咱们家应该做一个表率,我已经请了师傅过来。”
也不愿意朱开山一直烦恼这些,朱传文岔开了话题。
朱传文没朱开山在土地上付出那么多,也就没有那么惦记。
就算是有一点干旱,也是附近的一小块地区干旱,不可能是关外大范围干旱。
吃了满清一口之后,倒是不担心没地补充粮食。
“新时代新气象,叫上传武、传杰,我们一起把剪子都给剪了。”
要清楚封建余毒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从外表上来改变。
男的剃头剪辫子,女的放足,老朱家没有缠足的女人,也就是男的把鞭子剪去就行。
虽然清末的装发令,早已经没有什么那么严格,有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留学生和思想进步人士早已经留起了短发。
但是普通民众,大多还是都留着难看的金钱鼠尾辫。
清末的辫子样式,虽然已经比清初真正可以穿过铜钱的辫子样式好看了许多。
但是这种发型的基础,注定就很难看。
朱传文早用着学习西方先进军容的理由,剪掉了鼠尾辫。
但是家里的其他人,没有朱传文的思想先进。
还是忍着难看的发型,多保持了好几年。
“二哥,这辫子剪掉了就是不一样,你现在看上去,是要清爽多了。”
辫子剪掉了之后,传杰就又跟传武打闹了起来。
留那么长的辫子肯定没有什么好处,条件一般的人家,打理起来都是一个麻烦。
就是老朱家条件不错,但是传武不是下地,就是打猎,或者是练武。
怎么也不会太干净,总之就是一个邋遢。
“你也别说我啊,你剪了之后,也比之前人模狗样了许多。”
传武也对着传杰打趣道。
“传杰把辫子剪了之后,确实要比之前英俊很多。”
玉书把传杰看了一圈,认真的赞同道。
玉书对传杰属于情人眼里出西施,传杰的主要是点在了脑子上。
颜值方面,只能说是不丑,在老朱家可能要算是最普通的一个。
“这么向着传杰,玉书你真适合和传杰成一家子。”传武对着玉书说道。
“你也好意思笑话我们,秀儿姐一颗心也都在你身上,你们两个不像一家子吗?”
玉书多少有一些伶牙俐嘴的意思,直接就对着传武回道。
秀儿虽然矜持一些,不像玉书受过学堂教育那么外向。
敢那么直接表达,但是行动上很诚实,一直盯着传武。
玉书除了调笑两个人之外,明显也是想帮着助攻一波。
“玉书,你可不能拿这个事开玩笑。”
传武听了把两个人往一起凑,就要炸毛。
“传武,你就知足了,秀儿这么好的姑娘能上你,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你还想天上给你掉个天仙下来啊。”
玉书对着传武说道。
除了老朱家现在抖起来之外,传武现在看着确实挺不成器的。
完全就是一个文不成武不就,一时无成,连家里的长工都安排不明白的状态。
传武如果不是在狼口中救过一下秀儿的话。
正经一点的姑娘,还真不一定看的上传武。
当然了传武身上的莽夫气质,还是挺能吸引一些叛逆的姑娘喜欢的。
但是这些姑娘,当然还不如识文断字,小家碧玉的秀儿是良配。
“你们不要说了,我把秀儿一直都只是当做妹妹,我去军营了。”
催的多的结果就是传武会找各种借口逃避。
“秀儿哥,我二哥他比较糊涂……”
传武跑了之后,只有传杰一脸尴尬的帮着道歉收尾。
“没关系,我知道传武哥他是什么人,我是不会放弃的。”秀儿的性格,明显没有外表看着的那么柔弱:
“我去陪朱大叔和朱大婶了。”
从传武这边打不开缺口之后,秀儿一直都在朱开山和朱魏氏身上下功夫。
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没有让两个人直接帮两个人指婚,但起码两个人都非常愿意,秀儿做自家的儿媳妇。
“传杰,你陪我出去一趟吧。”
只剩下玉书和传杰两个人之后,玉书对着传杰说道。
“咱们走哪?”
“镇上要开小学堂,我想应聘学堂的女先生去。”
文明了之后,玉书比一般人都要兴奋。
以前的玉书没什么发挥空间,现在终于有了自己做事的机会。
“你要做女学生了,我陪你去。”传杰欣喜的说道。
像传杰这种读书越多,也就越尊重文化事业。
“团长,听说你回来了,不少乡绅耆老送了礼品,下来帖子过来,邀请你前去赴宴。”
世道越乱,朱传文的民团约被重视,还是很明显的。
之前如果不是留下了几伙土匪没有清缴。
乡绅之中很有几个目光短浅的人,想削减民团的份例。
有太多人的人,都只能看到眼皮子底下。
“礼品手下,赴宴就不用了,你跟他们回话,说咱们这里乱不了就行了。”
朱传文还是不太喜欢应付这些乡绅耆老的。
前期的时候,这些人算是朱传文的助力。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人就成为掣肘了,起码里面有一部分人是掣肘。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清醒,总有一部分人没有那么清醒。
这一段时间确实很敏感,是新老思想碰撞的时间。
不能说所有年老的都不接受新思想,但是年纪大的人里面,确实有很大一部分都比较固执。
从这些人固执的不愿意剪鞭子就看的出来。
这些人叫朱传文过去,大概率是商量怎么对付文明思想、进步人士,朱传文当然懒的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