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羊不进圈?拿鞭子赶它进去!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给《残明》更多支持!
汤来贺在文官中算是会打仗的,在写给朱聿鐭的这封信里,他从内行的角度对宁镇战役的前景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此战必将获胜,而且很有可能是歼灭战性质的全胜,大胜,从而一举扭转当前的战略形势。⊙頂頂點小說,
他并不讳言,一开始的时候对宁镇战役的看法过于悲观,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
汪克凡麾下的恭义营(楚军前身)在五年前崭露头角,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这支军队就屡战屡胜,但是每次胜利看上去都非常侥幸,让人替他们捏一把冷汗,宁镇战役同样也是一场让军事内行看不懂的战役,几乎把兵家大忌全都犯了一遍……善战之将都避之不及的山区地形,过于单薄漫长的补给线,楚军长途奔袭,兵力有限,和济尔哈朗相比实力上明显差了一大截,汪克凡这个年轻的统帅没有经过重大挫折,以往的经历过于一帆风顺,一连串的辉煌胜利之下没人敢于质疑他的冒险决定,极度的自信已经膨胀到自大的地步,除此之外,楚军没有水师助战,面对南京坚城却只有几门少得可怜的四磅炮……
可以这么说,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非常致命的,哪怕只占一条,就足以导致宁镇战役以失败告终,汪克凡却把这些问题都占全了。感觉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役……南明朝野上下,有很多人都在期待楚军的第一次惨败。其中一些甚至希望汪克凡全军覆没,兵败身死。
汤来贺没有那么偏激,但也非常纠结,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情来到宁镇前线,经过几天的直观观察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的离谱,楚军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战场,最有利的战机,使用了最合适的战术。也必将赢得这支军队成军以来最辉煌的战果,再一次创造类似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八旗劲旅于宁镇群山之间如虎入樊笼,每每卸甲弃马而战,全失往日骑射无双之勇,汉军旗发巨炮射中楚军战壕,往往顷刻间销声匿迹,亦无当初一炮糜烂数里之威,楚军将士却可依据山峦起伏挖掘沟壕。以臼炮、燧发枪伤敌于无所遁形,尽得地利之便,此为一胜也!”善战之将都避之不及的山区地形……楚军将士却如鱼得水。
“汪克凡对穆里玛、朱马喇二酋围而不打,将其围困于延陵镇。迫使虏王济尔哈朗急于救援延陵二酋,亲率大军撞入宁镇群山之中,无暇分兵截断楚军粮道。此以攻为守之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为二胜也!”
过于单薄漫长的补给线……楚军如果分兵把守,肯定还是守不胜守。汪克凡却采用围点打援的主动策略,把难题又踢还给济尔哈朗。济尔哈朗如果分兵切断楚军的补给线,那就请便吧,楚军已经运上来足够的粮食补给,足够维持到穆里玛和朱马喇弹尽粮绝,先把他们消灭。穆里玛和朱马喇手下有两万清军,其中将近一万是满蒙八旗兵,而全国的满清八旗兵总数也只有十几万人,济尔哈朗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只好先全力救援延陵镇,顾不得分兵包抄后路,切断楚军的补给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楚军于宁镇群山之间节节设防,攻守之法俱有迹可循,分明是有备而来,所用之臼炮、燧发枪、雷将军等物,都是山地作战之利器,足可于八旗精兵相抗衡,以少而胜多。可笑八旗劲旅当年纵横北国,往来如风,如今却龟缩一团,在宁镇群山之间亦步亦趋,如此舍长就短,焉能不败?此为三胜也!”
楚军长途奔袭,兵力有限,和济尔哈朗相比实力上明显差了一大截……但是八旗骑兵打山地战,穿着厚厚的棉甲在炎热的南方夏季作战,济尔哈朗又摆出一个看起来非常安全,其实非常笨重的碾子阵,这种种因素合力作用下,八旗兵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战斗力严重下降。
与之相反,楚军的武器装备和精细化的战斗单位都适合山地作战,而且他们早有针对性训练,又拿朱马喇、穆里玛练过手,对气候环境更为适应,以四万对六万尚有余力,只是为了引济尔哈朗入斛,才有计划的一步步后撤。
这个过程中,济尔哈朗曾经产生过一丝怀疑和犹豫,焦琏的阳朔兵却在把守一七七高地的时候突然崩溃,差一点全军覆没,伤亡之惨重装是绝对装不出来的,让济尔哈朗看到了“坚持最后五分钟”的重要性,又恢复了救援延陵镇的坚定信心。
“避南京坚城而不攻,于宁镇群山间与敌周旋,汪克凡在此与清军决战,看似匪夷所思,原本却是唯一可行之策。微臣愚钝,初时以为如此绝不可行,至前敌数日后才窥得其中奥妙,自愧远远不如也。想来古之名将如白起、韩信、岳武穆亦不过如此,有此国士无双、略不世出之良将,实乃天赐大明之栋梁,此四胜也!”
汪克凡这个年轻的统帅没有经过重大挫折,极度的自信已经膨胀到自大的地步……但是事实证明,他的战略选择完全正确,具体的战术指挥也可圈可点,避开了楚军没有水师的弱点,通过围点打援的方式让楚军反客为主,抢占战场的主动权后,一步步把优势转化为胜势,让济尔哈朗这样的老狐狸都无从选择,只能按照楚军制定计划踏入包围圈,有这样高明的统帅指挥宁镇战役,汤来贺从最初的怀疑和纠结,已经转变为坚信宁镇战役会大获全胜的支持者。
从清军表现的一些细节上能够看出,济尔哈朗也对现在的被动形势有所察觉,一直在试图反击,但是楚军的防御阵地如此严密,他始终找不到楚军的破绽,就一直没敢分兵,把碾子阵打散……这种大纵深的梯形防御也让汤来贺大开眼界,在特殊的地形下,楚军的防线弹性十足,始终保持着一支强大的预备队,对清军形成巨大的威慑。
“此战关乎江南气运,关乎国家气运,一战可定天下大势!我军若胜,福建如瓜熟蒂落,南直隶如野火燎原,北方各省也将云起呼应,满清欲和而我不和也!胜败在此一举之时,殿下当代天子传令诸侯,摒弃前嫌,协力一战,以保我大明江山传承不断,功在千秋,切记!切记!”
汤来贺激动兴奋的心情,在字里行间清晰可见,他本来一直反对调整东征的战略重心,现在却突然由黑转粉,而且粉的这么彻底,让朱聿鐭产生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下意识地又拿起信封,看了看上面盖着的大印。
接下来的几天,前线的消息不断传来,随着汪克凡的信使来到秣陵关,唐王朱聿鐭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济尔哈朗的主力已经到达茅山,基本钻进了楚军布好的口袋阵。
“再等两天,等到屯齐的兵马被赶进羊圈,我军就要对延陵镇发起总攻,全歼朱马喇和穆里玛。那个时候,唐王殿下就可以亲赴前线,一睹三军将士奋勇杀敌的英姿。”
这个消息更让朱聿鐭兴奋,千等万等,汪克凡终于松口,在消除可能的危险后,允许使节团到前线去。
“屯齐?就是虏王济尔哈朗之侄,满清贝子,当过平西大将军的那个?”朱聿鐭不会打仗,却对清军大将如数家珍。
“殿下知己知彼,说的一点也不错!屯齐虽然年轻,也算鞑子军将中的善战之将了。”马吉祥非常擅长找亮点,朱聿鐭对清军大将这么熟悉明显画风不对,他也毫不犹豫地用红笔加粗标明。
“到达茅山之前,济尔哈朗突然分兵,派遣屯齐、苏克萨哈各率一万清军分袭茅山北麓南麓,意图与朱马喇、穆里玛呼应,不把屯齐赶进羊圈,我军暂且还不能关门打狗。”
济尔哈朗到了茅山附近,看到距离延陵镇只有一山之隔,突然把一直缩成一团的清军摊开,兵分三路对明军防线发起进攻,从碾子阵变成了三股叉,牺牲了一定的安全性,却大幅增加了攻击性。
汪克凡的战术是赶羊入圈,关门打狗,羊群到了羊圈门口却突然跑了两只,楚军立刻全力拦截阻击。这个毛病绝对不能惯着,否则羊群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全都跑散了,楚军想抓也抓不过来。
和以前留着后力的阻击不同,楚军这次是毫无保留的全力阻击,而且反攻不断。经过一番激战,苏克萨哈首先被赶了回去,灰头土脸地缩回碾子阵的左翼,不敢再冒头,屯齐却异常悍勇,在茅山北麓被楚军挡住后,原地组织防御,反复争夺山头阵地,双方暂时形成僵持。
羊不进圈?
拿鞭子赶它进去!(小说《残明》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