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随机的棋(4)
“还记得蜂群思维吗?”015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这本书我一直在看,总是能让我受益匪浅。蜂群思维使得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一个成语在晃悠。那个成语叫众愚成智。”660没有说谎,那本书确实对他很有启发,特别是关于蜂群思维的那部分,真的使他感觉到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015很是赞许地点点头:“众愚成智。嗯说的很不错。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不管愚也好,智也好,在我们传统的语境之下其实都意味着是有意识的。只是意识的智力不同。而我们对于意识的认识,其实也是在发展变化之中的。”015进一步说道。
“嗯,原来我们的先祖认为意识是神圣的,认为因为有了意识,然后才有了物质。现在其实多数人也是这种想法。我们称这种人为唯心主义者。但是不久之后,出现了一群人,他们认为意识虽然奇妙,但是其实也是由物质产生的。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者。我们这些人大多数是唯物主义者。然而我们对于物质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其实一直有疑虑。而这种疑虑其实是很有道理的。660,说说这种疑虑吧。”
660想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们在面临三体人的入侵之前,其实一直在担心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因为产生了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极有可能会毁灭人类,或者把人类彻底奴役起来。然后由于三体人的入侵迫在眉睫,对于人工智能的这种威胁也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视了。”
015点点头,然后补充道:“其实很早的小说中,就有一些器具拥有了灵性,于是反过来控制主人的情况。如果把电脑和那些器具做类比,那拥有了灵智也就是自我意识的器具其实就是我们所担心的人工智能呀。不管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必要,我们对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其实一直是非常感兴趣的。而凯文凯利等人则是这么看待意识的。”…
心智的这种微混沌特性甚至比我们所能体会的还要深刻。很有可能,心智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随机或统计现象——等同于大数定律。这种随机分布式鼓荡生灭的神经脉冲群落构成了智力活动的基石;即使给定一个起点,其结果也并非命中注定。没有可重复的结局,有的只是随机而生的结果。某个特定念头的涌现,都需要借助一点点运气。
人类并不多见的多重人格综合症在某种程度上源于人类意识的分散化和分布式特性。每一个人格——不论是比利还是莎利——都共用同一群人格代理以及同一群执行者和行为模块,却产生出显著相异的角色。罹患多重人格障碍的病人实际上将他们人格中的某个碎片(或者说,某个群组)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格表现出来了。外人永远不知道他们在和谁交谈。病人看上去缺失了一个「我」。而我们难道不都是这样的吗?在生活的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心境下,我们也变换着自己的性格。当某个人被我们内心世界的另一面所伤害时,她会冲着我们尖叫,「你不是我所熟悉的你了!」
「我」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一个笼统外延,我们以此来区分自己和他人。一旦「我」失去了「我」,就会忙不迭地创设一个「我」。明斯基说,我们正是这么做的。世上本无「我」,庸人自设之。人无「我」,蜂窝无「我」,野兽无「我」,公司无「我」,家国无「我」,任何活物都没有「我」。一个活系统的「我」是一个幽灵,是不知晦朔的朝菌。它就如同亿万个水分子汇成的瞬间的漩涡,指尖轻轻一碰,便即销饵无形。
《心智社会》(thesocietyofmind):马文·明斯基于1988年出版的哲学人文著作。其理论是:人类心智活动和任何自然进化出的感知系统是由无数「碌碌众生」式的代理(agent)所完成的单独简单进程组合成的大社会。从脑部高度关联的互动机制中,涌现出各种心智现象。(摘自《失控》作者凯文凯利)
读书中文网为你提供最快的660号生物学家更新,第三十八章:随机的棋(4)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