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
箱子太沉,一口一口堆的太高,任钰儿和翠花既搬不动也够不着。打发走潘二,韩秀峰便亲自动手把箱子搬出来,一起帮着收拾满院子的书。
任钰儿能看出他与往日的不同,忍不住问:“四哥,刚才潘老爷说您要回老家,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回家就是回家,哪有什么真假。”韩秀峰把她整理好的一摞书放进箱子,直起腰看着对面已装满书的那几口大木箱,会心地笑道:“盼星星盼月亮,盼的就是这一天!”
“您这么急着回四川,是不是想嫂子了?”任钰儿怯生生地问。
“我跟你嫂子成亲没到半个月就出门了,转眼间出来已经快三年,你说我能不想吗,简直是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想!”韩秀峰感慨万千地说。
官老爷任钰儿见得不多,但没少听说过那些官老爷的事,从来没见过韩老爷这么专情的,想到自个儿将来一样要嫁人,竟羡慕地说:“四哥,嫂子能嫁给您这样的夫婿,真是好福气。”
“你晓得啥,应该是能娶到你嫂子那样的女子是我的福气。”韩秀峰弯下腰一边接着收拾,一边笑道:“我不但想你嫂子,也想狗蛋,就是你嫂子帮我生的娃。他打出世我都没见过,更别说抱。想想这会儿他应该快会走,快会说话了。”
“狗蛋,怎么取这么难听的名字?”任钰儿忍俊不禁地问。
“你嫂子生娃时遇上横生,不但娃差点没能保住,连你嫂子都差点没命。我岳父说娃没出世就遭那么大磨难,担心不好养,就帮着取了这么个小名儿。其实大名好听,我是秀字辈,到我娃这儿是仕字辈,所以曾做过翰林院检讨,后来又做过江西道监察御史的顾老爷,就帮我娃取名叫韩仕畅。”
“哪个唱?”
“开怀畅饮的畅,取仕途顺畅之意。”
“这名字取的真好,不愧为翰林老爷。”
“翰林老爷就是文曲星下凡,我娃一生下来就能沾上文气,所以说我娃有福。”韩秀峰得意地笑了笑,想想又扶着木箱道:“我之所以急着回老家,既是想你嫂子和娃,也是担心你嫂子和娃。”
“四川又没闹贼匪,您有什么好担心的?”任钰儿不解地问。
韩秀峰带着几分尴尬地解释道:“我家跟你家不一样,之前从没出过官,甚至连正儿八经的读书人都没出几个,我岳父那边也一样。以前家里穷,现而今我做上了官,多多少少赚了点钱,这变化有点大。我敢肯定要是再不回去,家里不管有啥好东西都会紧着我娃,等娃再大点,他不管要啥子我岳父和你嫂子都会给,太溺爱不好,这么下去可不行!”
“四哥,您是担心慈母多败儿?”
“我就这么一个娃,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韩家将来能不能变成书香门第全靠他,你说我能不悉心教导?”
“四哥,您想得真远!”
“不是想得真远,而是我韩家能有今天不容易,我韩秀峰不得不想。”
任钰儿猛然意识到韩老爷不只是官老爷,也是一个女人的夫婿,一个孩子的爹,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希望,而他又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并且现在官也做上了,银子多多少少也赚到一些,相比接着做官对他而言家反而显得更重要。
想到光阴似箭,半年一转眼就会过去,任钰儿心里一酸突然有些舍不得,急忙背过头去,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地说:“我终于明白我爸为何一门心思想做官了。”
“你爸也不容易,毕竟你任家想翻身全靠他。”
“可这兵荒马乱的他要出去做官,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所以说男人不容易,女人一样不容易。遇上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只要活在这世上的都不容易。”
正感慨,韩宸微笑着走进小院:“这话说得在理,连皇上都不容易,何况你我。”
“裕之兄,你咋来了?”韩秀峰起身相迎。
任钰儿俏脸一红,急忙上前道了个万福,旋即赶紧去洗手帮着沏茶。
看到任钰儿,韩宸猛然想起韩秀峰中午帮那个姓任的贡生求官的事,不禁多看了几眼,直到韩秀峰招呼他进屋,才似笑非笑地说:“郭大人那边有顾院长和王千里陪,他们刚去看完正在修建的运副署、都司署和营房,又回书院吟诗作对去了,我在那儿连话都插不上,干脆来你这儿讨口茶喝。”
韩秀峰一边招呼他坐,一边笑问道:“就顾院长和王千里?”
“余青槐和李致庸也在,听说他们跟角斜、富安和安丰的那些生员都认得,甚至还有几位是他们的亲戚,郭大人很高兴,已经让他们差家人去请了。”
“请角斜、富安和安丰的士绅来吃酒?”
“不只是吃酒,还要请那些士绅明天一道观礼。”
“观啥子礼?”
“复建盐捕营的大礼,这么大事能不摆香案望阙磕拜,能不敲锣打鼓放炮?”韩宸笑了笑,接着道:“不过这些事用不着你我操心,顾院长已经让他侄子顾谨言去张罗了。”
“就这些?”
“不止这些。”韩宸从任钰儿手中接过茶,轻描淡写地说:“陆大明和梁六那些人,郭大人不但一个不落全收下了,还让他们接替梁九等人做亲随,过几天跟着一道去巡察各场,让梁九他们留在海安跟你一道操练即将入营的新兵。”
韩秀峰意识到郭沛霖这是要收陆大明等人的心,只要让陆大明、梁六他们在身边做一两个月亲随,那陆大明等乡勇就会死心塌地为他效力,就会真正变成他郭沛霖的人。而把已死心塌地为他效力的梁九等人留在海安,又可以把即将入营的那两百多新兵变成他郭沛霖的人。
再想到顾院长、王千里等士绅这会儿全在凤山,韩秀峰禁不住笑道:“看样子我用不着等到明年开春再走。”
想到郭沛霖把他和韩四苦心经营那么久的这点家底照单全收,韩宸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紧盯着韩四道:“志行,你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
“裕之,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但我韩秀峰要拿得起放得下,该放下的你一样要放得下。相信我,有时候吃亏就是福,何况你也没吃亏。现而今都已经是以运判署理安丰盐课司大使了,你还想咋样?”
“你想哪儿去了,我只是觉得……”
“觉得啥,是不是觉得郭大人没把你当自个儿人?”韩秀峰反问一句,放下茶杯劝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郭大人之所以养兵练兵,一是未雨绸缪做最坏打算,二来未尝没有坐待良机建功立业的想法。换言之,手里没兵是万万不成的,而这兵权也是万万不能轻易交给别人的。”
“也是,我韩宸就算跟那些个乡勇一样死心塌地为郭大人效力,也只能帮着筹筹粮饷,又领了不兵,上不了阵,打不了仗。”韩宸苦笑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你真要是跟张翊国一样豁出去,郭大人一样会另眼相待。但你我跟张翊国不一样,千里为官只图财,你我是出来做官赚钱的,不是来跟贼匪拼命的。”
“这话说得在理。”韩宸深以为然,想想忍不住笑了。
确认同乡没因此而对郭沛霖心存芥蒂,韩秀峰终于放下了心,想想又好奇地问:“凤山那边还有啥新鲜事?”
“你中午说的那个闲散宗室,郭大人担心他留在海安会碍事,让潘二明天下午带他回泰州,让他今后就在运司衙门呆着。”
“让景华去泰州也好,不过就算是摆设也不能让人家啥也捞不着。”
“这你放心,郭大人交代了,只要那个景华听话,不要给运司添乱,一年给他一千两。”
“这还差不多。”
想到今天发生的那些事,韩宸笑道:“志行,郭大人让你明年开春再走,分明是担心你要是现在就走,他一时半会间没法儿跟你我之前一样,把顾院长等本地士绅和梁六、梁九、陆大明、姜槐、陈虎他们拧成一股绳,其实接下来盐捕营的操练和那些乡勇编练,不但不用你我操多少心,甚至操太多心反而不好。”
“我早想到了,所以对我而言就剩下一个差事,就是去上海办枪。”
“打算啥时候动身?”
“本来想过几天就动身的,甚至想做个顺水人情把张光成一家顺路送到上海,后来想想各场的钱粮要月底才能解运到这儿,没银子拿什么去跟洋人买枪。并且就这么走顾院长和陆大明他们可能会多多少少有些想法,所以我打算下个月中旬再动身。”
韩秀峰指指外面的那一口口大木箱,接着道:“我这一走就不打算回来了,毕竟买枪不是买米买菜,就算有银子一时半会儿也不一定能买着,说不定要在上海等卖家交货。再就是贼匪现而今在西征北伐,西边在打仗,北边也在打仗,想回家只能从上海走。”
“乘办漕粮的沙船出洋走海路去天津卫,再经直隶、山西、陕西回川?”
“出来不容易回去也不容易,要是林凤祥和李开芳一口气杀到了直隶乃至京城,那这条路就没法儿走了。到时候只能从上海乘船去两广,经云南、贵州回四川。”
想到韩四回乡这一路说不定要走上个一年半载,韩宸不禁叹道:“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而今难走的又何止蜀道。”
韩秀峰深以为然,端起茶杯苦笑道:“这兵荒马乱的,外面的这些大路小道比蜀道还要难走!古人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这次回家之后,我韩四就算穷死饿死也不会再出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