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第203章 东西建州

  第203章 东西建州
  “不是曹某自夸,大司农的这些问题,幸好是来问末将,否则换了其他人,还真未必知晓详细。”帅帐之中,曹簠拿着高逸民递给他的一封书信看了两遍,微笑着对高逸民道。
  “我家老爷也是这般说,他说这些事除了宁远伯之外,也就唯有曹总戎你能够了解当年内幕了。”高逸民笑着问:“既如此,总戎可方便见告?”
  “大司农既有所问,曹簠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簠连忙回答,在高逸民颔首示意之后,他略一思索,道:“大司农问,建州三卫何以眼下难分彼此,将来又是否能再度分立……末将以为当从昔年两场战争说起,尤其要着重说一下王杲此人。”
  “古勒寨的那个王杲?”高逸民问:“他与哪件事有关?”
  “与很多事有关,逸民先生不妨听我细细道来。”曹簠正色道:“眼下建州的局面,事实上都和王杲有关。”
  “好,那就有劳曹总戎了。总戎请讲,草民洗耳恭听。”
  “不敢言劳。”曹簠客气了一句,道:“王杲为建州右卫凡察的后裔,与努尔哈赤本属同宗。王杲之父在当地称为多贝勒,其先世原居哈尔萨阿林。哈尔萨阿林,汉话即为‘蜜狗山’(此山即是后世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二道河旧老城所在的山脉),故建州右卫原设立之初是与左卫同居一地的。
  然而据我所知,在王杲先世的迁徙缘由记载中,其先世‘被邻部驱逐,迁居距马尔墩不远的果乐山(古勒山),掌管百里水渡’。”
  这事之前提到过,即建州左卫在迁徙至佛阿拉山城时,酋长凡察与董山叔侄之间暴发了卫印之争事件,部族大有分裂的危险。为了更加有效的羁糜建州女真人,明廷采取了从左卫中分设右卫的做法,将原建州左卫的部众一分为二,从此成为两卫。
  右卫设立后,由凡察掌领右卫事,左卫仍由董山掌管。分设出来的建州右卫,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仍与左卫同居于哈尔萨山佛阿拉山城一带,即是明代史料中常常提到的建州老营或虎城。
  然而,在此后两卫之间由卫印之争而产生的裂痕一时间内是难以愈合的,右卫的势力较弱,因此而经常受到左卫势力的排斥,为此酋长凡察决定率部众沿苏可苏浒河西迁,迁至古勒山,马尔墩一带。
  左卫与右卫以五岭,即青龙岭(马尔墩岭)为界线,由此而形成了东西建州之说。东建州所指即是左卫,西建州则指右卫。
  读者诸君或许要问:不是说建州三卫吗?为何到此就只提左右卫,没听说建州卫了?
  曹簠讲到此处,高逸民也问:“东西建州?那原先的建州卫去哪了?”
  “这和成化年间的丁亥之役有关。”曹簠解释道:“当时我大明派出大军,对建州老营及建州卫所在地吾弥府进行捣巢,建州卫酋长李满柱父子及建州左卫酋长董山先后为我军所杀,左卫的居住地建州老营被我军血洗一空。而此时,建州右卫的凡察却率部众远遁山中,躲过了这场劫难。”
  高逸民眯起眼睛,认真地问:“也就是说,建州卫与建州左卫于此时已经事实上一同被灭了?”
  曹簠点头道:“可以这么说,而此后景泰元年时,凡察因复捣巢之仇,又屡次率众抢掠我边,被我军抓获,后被拘死辽东。
  这凡察共生有七子二女,他被拘死辽东后,都指挥使一职按我大明定制,由其长孙纳部哈承袭。但纳郎哈袭职后,为报祖父被害之仇,也屡次犯边,后被我边官诛杀。纳郎哈死后,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一职由其叔卜花秃袭任。
  卜花秃为右卫都指挥时,仍然屡次犯边作乱,‘纤贼徒入辽阳盗马,杀官军’,‘入寇义州掠人物’。为此,我朝廷敕谕右卫,‘卜哈秃既三卫保其诚实,其授都指挥同知,洽与印敕,命统束本卫人民,再犯法不贷’。”
  高逸民皱眉道:“右卫虏酋三代犯边,委实难言忠顺。”
  “确实如此,不过正所谓恶有恶报,正德二年,卜花秃死去,其后的数十年中,建州女真各部——无论哪卫,都处于散乱的状态之中,没有值得一提的首领。”
  高逸民目光一闪:“直到王杲出现?”
  “逸民先生法眼。”曹簠笑道:“建州右卫的再次兴盛,正是在嘉靖年间,关键人物也就是王杲。王杲十六岁之时继承父业,重建古勒城,此际正值嘉靖二十四年。王杲势力崛起后,袭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并自封为都督,建州诸夷悉听杲调度。”
  “皆听调度”不是吹牛,因为明明出身建州左卫的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为王杲事实上的部属,其它五祖子孙也统统归属于王杲麾下。
  根据曹簠的介绍,在结合王杲后裔存藏的谱单世系中,右卫按世系年代排列是这样的:凡察-阿哈达-多-王杲-阿台。
  而按同代年轮排列,左卫的世系为:猛哥帖木儿-董山-锡宝齐篇古-福满-觉昌安-塔克世。
  这里曹簠特别说明了一点,凡察与猛哥帖木儿虽然为兄弟,但他们二人年龄差距较大,凡察实际上与其侄董山都可以看做是继猛哥帖木儿之后的同代人。而王杲之子阿台与塔克世则为同代人。
  王杲家族在沿用的女真姓氏中,以地为氏冠姓为喜塔拉氏。满语喜塔拉的汉译为“岸边结网具处。”由此可见,这一姓氏的起源,是源于其先世在沿苏可苏浒河西迁至古勒城之时而冠用的。
  曹簠又道:“我大明对女真卫所官员袭职定制管理中,《大明会典》永乐朝定制:‘女真卫所官员云故者,其子孙袭替,降一级’。正统年间又规定:‘女真卫所官员任职满二十五年,准升一级’。通常各卫所女真官员死后,其子孙‘许其归职’。”
  高逸民又按照高务实的吩咐问了些细节,原来建州右卫凡察之子、孙的任职,都是经明廷恩准后,下达谕令袭任的。即王杲袭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一职,虽然没有见诸于朝廷的详细记注,但根据曹簠所言,他的都指挥使一职是朝廷准许认可的,而都督一职则不为朝廷所承认。故此,辽东边官对王杲自封的这一官职也不予承认。
  王杲继承父业,重振古勒城后,联合左卫分散争斗的各部,达到了建州诸夷悉听其调度的程度,控制了建州左、右两卫活动的全部区域,使浑河、苏可苏浒河流域出现了短时间内的统一局面。
  这时的王杲常会诸部建夷首领,“少者三四十,多者五六十,入明边进行抢掠”。在多次的入边抢掠中,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三祖索长阿子孙及其它宗族成员,尽皆在此之列。
  王杲势力崛起后,对古勒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修筑后的古勒城三面临水,一面靠山,苏可苏浒河从城西流过,上夹河水过其城北、城西、南、北三面为天险峭壁、东连青龙山,形成了三面壁立的天然屏障。
  防御设施建有内外两重城墙,城北建有一座城门。在古勒城内,王杲除建有自己的议事大厅和寝宅外,并建有房舍500余间,决心以此城为根据地,确立自己在女真社会中的霸主地位,并与辽东明军做一军事上的抗争。
  王杲在古勒城期间,“霸水为酋,掌管百里水渡,抢奇乌拉卫敕书”。王杲在其得力部将来力红等人的佐助下,常常扰乱马市贸易,无视于明抚顺宁官的约束,常索赏,稍不如意,便醉骂抚夷长官。
  在左卫女真人及来力红等人的谋划下,王杲率来力红等人屡次犯边抢掠,前后杀害明边官30余员。在遭受明抚顺备御斐成祖的驱逐后,王杲深恨裴成祖其人,终于借索要逃人之机,与来力红一道,设计将裴成祖等人诱至古勒城杀害。
  曹簠道:“万历二年,抚顺游击裴成祖升备御。秋七月,与来力红索亡互。裴成祖将三百余骑诣力红案。杲与力红绐执承祖,剖其腹,并惨戮把总刘承奕,百户刘仲文。于是,张阁老(曹簠这里的张阁老指的是时任辽抚张学颜)请绝杲贡市”。
  显然王杲连续犯边作乱,早已引起朝廷的重视,然而根据曹簠的说法,当时每次辽东边将欲率兵进讨之前,王杲即入边请罪,并送还所掠人畜,表示悔悟之意。王杲的这种做法曾一度蒙蔽了辽东边官。
  但是,在诱杀了抚顺备御裴成祖之后,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震动,决定对其实施军事打击——也就是李成梁前后两次出征并获胜古勒寨之战。
  事实上,只有第一次古勒寨之战,是“李成梁vs王杲”,第二次古勒寨之战其实是“李成梁vs王台”。
  而这个第一次古勒寨之战,也不是平白无故爆发的,这件事甚至还和如今高务实的前辈兼盟友、内阁大学士张学颜关系密切。
  万历二年,高拱为首辅,张学颜为时任辽抚。由于两年前张学颜接受李成梁建议,移孤山堡于张其哈甸,移险山五堡于宽甸、长甸、双墩、长领等地,既占据了明长城与鸭绿江之间,群山环抱中的膏腴之地,又从东南方向迫近了建州女真的根据地,扼制了建州女真拓展之势,战略态势已经颇为有利,故提出要查验王杲敕书。
  王杲虽有敕书30道,却多是掠夺他部而得,或化名科勺,“微使部夷请敕而得”。他自己原有敕书仅18道。这种情况当然是经不起查验的,于是王杲又故态复萌,再次入边抄掠,继而引出了上文提到的裴成祖追缉来力红、王杲设计杀害裴成祖事件。
  万历二年十一初十,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师六万,携火炮、火枪、火箭等大量火器,直捣古勒寨。
  根据曹簠介绍,当时在古勒山前,李成梁命副将杨腾、游击王惟屏分屯要害,而令时任参将的他率军挑战,诸军四面而起,王杲军大败,皆退守古勒城。
  曹簠说到此处,颇为自得,虽然没有直接明言,却也暗示高逸民,李成梁当时已经有些忌惮曹簠家丁勇悍,故而此战有借王杲之刀杀一杀曹簠势头之意。
  古勒城地势险要,沟深垒高,栅坚山险,易守难攻。曹簠率明军用火器攻城,连破数栅,来力红等人的拼死抵抗,矢石雨下,战斗十分激烈,但仍然逐渐取得优势。
  李成梁见曹簠所部逐渐占优,不敢再让他继续单干,以免独取大功,遂派上了自己的嫡系。把总于志文、秦得倚先从东北角登城而入,诸将随着相继入城。
  王杲见外城不可守,便退入内城,还射死了于志文。虽然如此,在李成梁的严令之下,明军还是不避矢石,攀缘而上,并顺风纵火焚寨,烧毁房屋500余间及大批辎重。此战的最终结果是明军大胜,王杲只身逃出古勒城。
  然而到了万历三年二月,满怀愤恨之心的王杲再次纠众入边,意图报复,结果被早有准备、已因战功显赫升任副总兵的曹簋击溃,王杲则逃向阿哈纳寨。
  曹簠此时已经是辽东副总兵,也就是单独负责辽河以东防务,因此不等李成梁下令,主动继续追剿而至。王杲无奈,将自己身穿的“蟒挂、红甲授阿哈纳”,在阿哈纳的拼死掩护下方得以逃脱。这个阿纳哈,就是努尔哈赤六祖之一宝实的次子。
  王杲逃脱后,本欲往蒙古泰宁卫首领速把亥处避难。后“度生平惟王台相得甚欢,意欲假台以为因缘,于是归台”——这个“台”指的是哈达的万汗,他又名王台。
  但此时的明廷已不肯善罢甘休,一方面将王杲部下觉昌安收于抚顺关内为人质(努尔哈赤当然也去了,并被李成梁收归帐下);一方面遣其部属访察王杲的下落,终于侦知了王杲的匿身之处。
  与明廷关系一向密切,“顺而又顺”的海西女真首领王台,在曹簠的重兵威压之下,当然无须过多思考,于七月初三同其长子扈尔汗带兵前往王杲暂住的石三头儿寨,逮捕了王杲及其家室27人,押送至副使贺溱的驻地。贺溱随即将王杲押往广宁。
  张学颜见王杲已获,大喜过望,遂命千总柯万以槛车将王杲押往北京“阙下献俘”,柯万因此而获赐金。朱翊钧下诏,将王杲“磔杀”后悬首蒿街(此为少民贡使集中地区,四夷馆的所在地)。
  听曹簠介绍完这些,高逸民显然也就明白为何曹簠说“建州的局面都与王杲有关”了。他点点头,道:“也就是说,成化年间丁亥之役后,尤其是卜花秃死后,建州三卫事实上已经难分彼此,而到了王杲出现,这三卫虽然名义上依然分立,而事实上则由王杲一人独掌?”
  曹簠点头道:“正是如此。”
  高逸民皱眉道:“王杲与觉昌安真是姻亲关系?努尔哈赤兄弟与王杲……”
  曹簠立刻道:“觉昌安之子塔克世娶了王杲之女喜塔拉氏为妻,生努尔哈赤及舒尔哈齐兄弟。王杲之长子阿台又娶觉昌安长子礼敦之女为妻。也就是说,这两家为血缘同宗,又有着数次的联姻关系。
  至于努尔哈赤兄弟么……王杲是努尔哈赤兄弟的亲外公,阿台、阿海则都是他们兄弟的亲舅舅。”
  “妙啊!”高逸民哈哈一笑:“我家老爷就愁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做安排。”
  曹簠一愣,迟疑道:“大司农还……另有安排?”
  高逸民看了戚金与麻承勋一眼,两人心中一咯噔,正琢磨是不是该找个理由离开,却不料高逸民道:“戚参戎与麻参戎也都不是外人,在下就直说了:我家老爷的意思是,既然建州三卫实际上早已难分彼此,但眼下再不将他们分开,其势又恐尾大不掉,何不按照当初凡察与董山二酋旧事,将建州再次东西二分,以努尔哈赤、舒尔哈齐各掌之?”
  -----------
  感谢书友“曹面子”、“萧澄筵”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keyng”、“曹面子”、“阿勒泰的老西”、“爱竞技”、“持羽静风尘”的月票支持,谢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