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2.第1581章 带着修真记忆回到现代(30)

  第1581章带着修真记忆回到现代(30)
  卖蔬果生鲜甜品饮料的同行,眼睁睁看着夜市街17号从一家小门面的夜市摊,发展到一家三门面的夜市摊,如今还在人流量很大的闹市区开起了上下两层、占地三个门面的全天门店,要说不眼红不嫉妒是不可能的。
  也不是没有商家动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私底下买通顾客,要么造一些不利于夜市街17号的谣言,要么假装吃了夜市街17号的东西呕吐、腹泻、得急性肠胃炎,但钱花了,效果并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夜市街17号的生意始终红红火火,那些被买通的人,刚造谣生事,就被其他顾客七嘴八舌地骂了个自闭:
  “既然这么嫌弃,就别来排队啊!少你一个我们还能多买一份!”
  “就是就是!既然这么多意见,那还来干嘛!”
  “是不是想找老板要赔偿啊?喏,人家白纸黑字的承诺书镶了镜框挂在墙上,如果真吃出了问题,一赔万!赶紧去啊!搁这浪费时间干什么!”
  “我从去年开春的小龙虾吃到现在的卤牛肉,还没听说有谁让老板赔万倍的,要是真有这么一出,我还更放心了,说明店里的东西是真的好,徐老板也是真的言出必行!”
  “我看你们这些人是故意的吧!说什么夜市街17号卖的东西不咋地、全靠营销什么地,还说还有人吃了恶心呕吐拉肚子……啧!你们不会是想吓退我们,然后你们好承包是不是?居心太太太叵测了!”
  “……”
  不是!没有!
  他们真的就是收了钱来造谣的!
  万万没想到,任务没完成,反而还促使夜市街17号的生意比先前更好了!
  那些花钱买通顾客去造谣生事的幕后商家同样很郁闷。
  怎么这么油盐不进啊!
  那他们怎么办?眼睁睁看着夜市街17号崛起再崛起,抢占海城的生鲜蔬果市场吗?
  “还有一个办法。”他们中有人叹了口气,“就是和夜市街17号一样,价廉物美、童叟无欺、公道经营。”
  “……”
  让这些赚惯了昧心钱的商家,从此不再偷斤少两、以次充好,而是老老实实带着良心做生意,简直比拿着刀在他们心上割还难受。
  可除此之外有什么办法?除非关门转行。
  今年全球各地的经济都不景气,到处听说哪家企业裁员了、哪家公司破产了、谁谁下岗了、谁谁在领失业金……就算转行了又能干什么?
  倒不如继续维持着蔬果摊、生鲜店,不就比以前少赚点么,利润多少还是有的。
  于是,这些商家被迫调整了经营策略,品质提上去、服务跟上去、秤砣调回去。
  刚开始,看着被挑出来的烂水果、死鱼虾肉痛无比,有人死马当活马医地拨通了徐茵的电话:
  “徐老板,我是鲜美佳的老吴啊,咳,是这样的,我们店一直以你家店为榜样,努力提高生鲜品质,但因为拿到的货参差不齐,还没上架就要淘汰不少死鱼死虾还有腐烂变质的瓜果,不知你那饲料厂收不收……”
  徐茵:“……”
  竞争对手找她帮忙这她是真没想到。
  不过这事儿对她来说没坏处,饲料厂正愁效益太好了原料紧缺。
  于是一口应允了。
  有了一家,就有第二家、第三家……
  渐渐的,海城大部分生鲜超市、蔬菜店都把挑出来的霉烂变质的蔬菜瓜果、死透了的水产卖给徐茵家的饲料厂,并且还把这事儿打印出来张贴在店里,宣传他们和夜市街17号是一模一样的经营模式,倒是渐渐地又拉回了一批回头客。
  毕竟,夜市街17号全海城一塌刮子就只有两家店,每次还得排队,既然自家门口的超市、菜店卖的蔬果、生鲜品质也不错,虽然比不上夜市街17号,但跟以前比确实好很多了,服务方面也改进了,斤两上也没见短缺,那他们不介意在这儿买点,等有空了再去夜市街17号排队吧。
  其他没想好要不要学夜市街17号的商家,一看这么多同行倒戈,并且成效还不错,利润是薄了,但口碑打出去以后,附近居民又都回来买菜了,薄利多销之下,生意居然还不错,毕竟海城的人口摆在那里,于是更多的生鲜超市、蔬果店有样学样,忍着肉痛参照起了夜市街17号的经营模式。
  徐茵知道后:“……”
  她这算不算间接整顿了海城的蔬果生鲜市场?不晓得天道会不会分点功德值给她?
  算了,与其靠分别人的功德值,还是自个多努力吧!
  不管怎么说,海城各家生鲜蔬果店的品控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这些商家发现跟风确实能赚到钱,一个个都学乖了,不但学夜市街17号的经营模式,还学它的经营内容——助力滞销农产品,愣是把滞销农产品卷成了畅销品。
  如今,各大超市的蔬果生鲜区,最受欢迎的成了以前容易被忽略的国产货,倒是那些进口产品,因为售价太高,或是性价比过低,渐渐的没人捧场了。
  国产的不仅便宜,品质还比进口的好,就譬如水果,进口水果很多受原包装局限,没法像国产水果一样在上架前筛选,顾客买回家拆开包装,才知道品质,运气不好也会遇到烂的或是干瘪没水分的。
  国产水果以前质量参差不齐,现在没这个担心了,上架前一律经过严格筛选,个个都是品质果,久而久之,大家都倾向于买国产水果了。
  除非是国内没有的,大家会买点进口的尝尝。
  其他产品也一样。
  这个现象以海城为中心,逐渐往其他省市辐射。
  进口的蔬果生鲜,在华国的销售量第一次出现大滑坡。
  那些个出口大国起初没在意,但随着这个数据每个月都在下跌,顿时坐不住了: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派人一打听,说是华国内销额在递增。
  再打听,是被一家名为“夜市街17号”的店铺带起来的,这家店凭一己之力把滞销的农产品带成了畅销品,如今还和其他商家联手把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卷成了畅销品,导致进口量与日俱减。
  出口大国:“……”
  怎么办?难道他们也要跟着卷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