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九阳真经》

  李天心中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剧情里藏有《九阳真经》的白猿,李天走进白猿,而白猿因为通灵,也见过人类,加上李天环绕着一股自然之气,跟以前抓住它的两个凶残人类不同,让白猿本来有点害怕的神情,缓缓的安抚下来。
  白猿通灵不再惧怕李天的靠近,反而那十几只嬉戏的猴子惊叫一声,几个攀爬就站在树顶好奇的盯着李天。
  当李天近前时候,白猿忽然捂住肚子,然后叽叽喳喳痛苦的在地上打滚。
  “你这是要我帮你取出肚子里的东西?”知道白猿很通人性,剧情里也是白猿找张无忌帮它拿出《九阳真经》,李天一下子就猜到了它要自己干什么。
  白猿眼神一亮,从地上面站起来点点头。
  清楚了白猿意思,李天从空间里拿出小刀,这小刀异常锋利,一掌按在白猿肚子上,然后用小刀挑开白猿肚皮上的线,看着那缝合的线,李天心中很怪异,潇湘子和伊克西这两家伙绝对是外科圣手,不然怎么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到底是如何做到的,要是缝合技术差一点,白猿也不会活到张无忌到来,早就会因此流血痛死了。
  这两家伙要是能把这外科技术发扬光大,历史上的名气绝对不会弱于华佗。
  片刻后,李天拿出一个油布包,然后又缝合好白猿的肚子,抹上武林中常用的金创药。
  不等伤口愈合,白猿好似感觉不到肚子里的异常东西后,立马高兴的咧咧嘴,然后朝着李天拜了拜,慢慢的朝从树上跳下来的猴子走去。
  “好有灵性啊!恐怕就连独孤求败养的那只大雕都没有如此的灵性吧!”看着智能堪比人类一样的白猿,李天心中惊讶非常。
  白猿走后,李天打开手中油布包着的《九阳真经》,经书上面写着几个字,当然不会是九阳真经了,而是楞伽经。还是梵文,而真正的九阳真经就藏在楞伽经里面。
  翻看经书,梵文字的李天一概不管,而是认真细读字里行间。有许多以蝇头小楷写的中文,李天明白,这才是真正的九阳真经
  快速的将四卷经书翻阅了一遍,以李天那变态的记忆力,瞬间就把经书里有关九阳真经的所有字都记住了。
  把经书收进空间里。细细的开始研究起九阳真经。
  日落十分,李天站了起来,想不到这九阳真经竟然如此深奥,不愧是斗酒神僧创造的神功,比起九阴真经来一点也不逊色,威力还更加强大。
  说到斗酒神僧,这人可能在金大大小说里不怎么出名,大概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人,但是此人虽不知名,可却也是一位超越宗师级的存在。
  斗酒神僧一生之中既做过儒生。也当过道士,更出家做过和尚;在儒,道,佛三家中领悟到各家的武功要诀,后来与王重阳在第一次华山论剑后斗酒论武,胜过当时身为巅峰宗师级的王重阳后,得以借到九阴真经一览。
  阅览完毕后因自觉其阴气太重,又躲入少林将阴阳调和之术和自己根据九阴真经为基础而自创的九阳真经偷写于四卷《楞伽经》的夹缝中以流传于后世。
  这也就是九阳真经的来历,只是不知道斗酒神僧为什么要把九阳真经留在少林寺。
  后来九阳真经被打扫藏经阁的觉远大师无意中得到,觉远大师也就是张三丰的师傅。他可谓是一个怪人,虽然生活在少林寺,但他偏偏不爱拳脚功夫,反而对经书很是痴迷。因为常年在藏经阁中做打杂工作而博览里面收藏的群书,且其性格为无经不读、无经不记。
  因此在无意中按照记录在达摩手书的《楞伽经》经文夹缝中的《九阳真经》的秘籍修炼,竟然练成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无上内功。
  虽然觉远不知夹缝中的文字是内功秘籍,也没有因此外传九阳真经的事情,但却被通晓武功、假装被蒙古兵追杀获救的潇湘子和尹克西盯上并暗中盗走。
  潇湘子和尹克西从少林寺藏经阁中盗得这部经书后,也因此被觉远大师察觉。觉远大师为了不让经书别有用心人得到,一直追潇湘子和伊克西到华山之巅;眼看自己无法脱身之时,刚好身边有只白猿经过。
  于是两个拥有怪才的人心生一计,割开白猿肚腹并将经书藏在其中。
  后来觉远、张三丰、杨过等搜索潇湘子、尹克西二人身畔不见经书,善良的觉远大师也没有为难两人,便放他们带同白猿下山离去。
  后来潇湘子和尹克西带同白猿远赴西域;两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对方先习成经中武功;害死自己而互相牵制,迟迟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经书。
  最后来到西域昆仑山的惊神峰上,尹潇二人互施暗算斗了个两败俱伤。这部修习内功的无上心法,从此留在白猿腹中。
  潇湘子的武功本比尹克西稍胜一筹,但因他在华山绝顶用尽全身十成内力打了觉远大师一拳;由于被觉远大师身上的九阳神功反震之力弹回而身受重伤,因而后来与尹克西相斗时反而先行毙命。
  尹克西临死时幡然醒悟,出于对觉远大师的愧疚,在临死的那刻遇见“昆仑三圣”何足道,由于自己良心责备;便请他赴少林寺,告知觉远大师那部经书是在那头猿猴的腹中。
  但他说话之时已经临近死亡,头脑更是神智迷糊,口齿不清;他说的“经在猴中”,何足道却听作是“经在油中”。
  何足道信守诺言果然远赴中原少林寺,将这句“经在油中”的话跟觉远大师说了,但觉远无法领会其中之意,更不用说寻找经书的事情。
  再后来,觉远大师在圆寂之际蒙眬呓语部份《九阳真经》经文,而当时还是张君宝的张三丰、郭襄和无色大师等三人在场,各默记了一部分。
  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因为悟性各有不同,所以根柢也大有差异,以武功来论是无色大师最高;以博闻来论则郭襄所学最博;而张三丰正因当时武功全无根基,如此所学的部分反而最精纯。(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